提起兴奋剂,大家很容易联想起“丑闻”、“禁赛”这些字眼。然而,又有一些兴奋剂贩子企图将这种“体坛瘟疫”传播到高考考场里。3月22日,记者通过暗访揭开了兴奋剂贩子的“画皮”。在这个贩子手中,执法人员发现了包括臭名昭著的类固醇在内的各种体育违禁药物。
兴奋剂能圆大学梦?
日前,一位正在上高三的体育生的母亲拨打了本报热线2828250反映,她在给儿子洗衣服的时候,从上衣口袋里发现一张卡片。卡片上的一行字让这位母亲着实吓了一大跳:提供各类的兴奋剂,圆你的体育大学梦!联系电话0531—683033×。
儿子告诉母亲,这是前几天他去济南某高校训练时,一个男子在操场上塞给他的。
“孩子懂事,说他宁肯考不上,也绝不会去碰这些东西。”这位母亲在电话中说:“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能调查一下,至少还孩子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药贩子被钓来青岛
“我是青岛的,你这里有体育考生用的药吗?”3月19日下午,按照卡片上的号码,记者以中学体育教师的身份,拨通了这位男子的电话。
“需要哪一类,爆发力还是耐力?”
“我带了七八十名考生,耐力、爆发力的都要!”
“几十种呢,电话上不好说!过几天我去青岛,见面谈吧。”
这个自称姓姜的男子告诉记者,济南最近对这个事情抓得紧,他有了做青岛市场的想法。他表示3天后带着药来青岛。
狂追 500米抓住药贩子
3月 22日下午 1时许,记者的手机响了,“我已到青岛长途汽车站了,我在四方大酒店门口等你!货全带来了”。姜某告诉记者,他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身高一米八六,戴着眼镜,背着两个包。
记者赶到车站很快发现了姜某。一番寒暄之后,记者提出想看看货。
“换个僻静的地方吧。”姜某警惕地四处打量。
“没事,就这儿吧!”为了方便拍照,记者提出就在路边看货。这时,姜某的手机响了起来,“我都带来了,一会儿给你送过去”。
“没办法,别的客户在催了,就这看吧。”姜某为了早点去做下一个生意,在路边打开了装药的包。
“那车怎么老跟着我们?”警惕的姜某发现了旁边记者的车,“我不卖了,你把药给我吧!”姜某收起药包撒腿狂奔,记者跟着冲了上去。
记者追出 500米,在长途站对面的天桥底下追上了姜某,在一名交警协管员的帮助下,将这名男子交给及时赶来的110民警。
搜出“著名”的类固醇
110民警将姜某送到了阜新路派出所。据姜某交代,他今年30岁,是济南历下区人,1997年从一所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工作。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闻讯后也赶到了现场。
“这种就是臭名昭著的类固醇。”执法人员指着印有“司坦唑醇片”药盒告诉记者:“当年本·约翰逊的兴奋剂丑闻就是因为服用这种药物引起的。那一次,约翰逊依靠类固醇的帮助,创造了让人震惊的9秒79的世界男子百米纪录。”
在姜某的包中,执法人员共查获6盒苯丙酸诺龙、10余盒双氢睾酮注射液、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司坦唑醇片及大量注射用针管。执法人员说,这些药物都是“著名”的兴奋剂,在国家公布的违禁药物之列。执法人员对姜某携带的价值近2000元的兴奋剂做了没收处理。
“体坛瘟疫”害人不浅
据岛城一高校体育系主任许先生介绍,往年的确发现过部分考生服用兴奋剂的个案。在录取测试前,校方其实已经对考生的成绩有了大致的了解。个别考生的成绩明显超出了实际水平的话,学校会对运动员的尿样进行检验。
“兴奋剂对人体的伤害也是巨大的。”许主任说,兴奋剂的主要功能是刺激人的运动系统,短期内增强运动员体质,使运动员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同样,服用后也会对人的运动系统产生副作用,容易引发神经、心血管、肾脏等方面的疾病。
据青岛市体育局训练竞赛处的栾副处长介绍,去年青岛市体育局引进了一套检测设备,已经具备了反兴奋剂的能力。一旦发现运动员或者考生服用违禁药品,不但取消本人成绩,同时还将追究所在单位(学校)的责任。
文/图 本报记者 胡进宇 谢军
对话药贩子
记者:怎么会做起了这个生意?
姜某:以前有朋友做这个,看他们都挣了不少钱,自己也开始做了。
记者:卖兴奋剂很挣钱?
姜某:是的,比如一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购进价格含上税大约是 35元,但是卖给考生就是 100多元。一个长期服用的人至少用上几十支才能起到效果。
记者:药都是从哪里来的?
姜某:有的是从药厂批发的,有的是从药店批发的。
记者:既然能买到,别人为什么要高价买你的?
姜某:因为这些药本身并不是专门做出来当兴奋剂的,说明书只会说它的适用症,不会提及它是兴奋剂。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内幕,我们就是利用这个信息不对称来赚钱。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兴奋剂”,共找到
783,75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