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官方说法:暴雨引发特大山洪,小坝溃决不是主要原因
对红星坝的溃决,新邵县有关负责人的说法是该坝早已废弃,在很久以前已经被水冲垮了,并没有任何蓄水功能。他称,具体情况,要待湖南省水利厅的专家前往核实调查后才知道。
但另外一个坝的崩溃则得到了官方的证实。6月5日上午,当地政府承认,在山上面确实有两个尾砂坝。一个是国有新龙矿业公司的,坝里留有100多万立方米的矿砂。但该坝至今完好无损。另外一个则是太芝庙乡一私人老板的联合锑金矿的尾砂坝。里面原来存有13230立方米的矿砂。在暴雨的冲刷下,被冲开了一个豁口,流失了近三分之一的矿砂。
该县新闻发言人申桂荣表示:尾砂坝其实只是一堵墙,用石头垒成的。该坝不是水利设施,也不具备防汛功能。
他承认,这些矿砂的流失对河床的抬高、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特大山洪为何发生?当地官方的解释是,自5月初到灾祸降临之际,总的降水量达320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多了一半。地表的含水量早已超过了负荷。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县里的气象站证实当天以龙山为中心的地方降水多达122毫米。而且从5月31日晚上8时到6月1日早上8时,雨水连绵不断,超纪录地达到了197毫米,并且主要集中在5月31日晚10时到12时这一段时间。
这样,在龙山仅58平方公里的地方,总计有1600多万立方米的水覆盖,超过该地区土地蓄水能力数十倍。于是,从6月1日零时35分起,新邵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洪灾。
当地政府:严格按照灾害损失统计口径统计
民间流传的死亡失踪人数为300人,甚至上千人,而政府部门提供的死亡失踪人数却不过几十人,何以两者之间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距?
6月3日,新邵县委、县政府新闻发言人申桂荣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官方所提供的死亡失踪数字,一直都是严格按照灾害损失统计口径统计,即“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在事故发生初期,由于一直未能与该县太芝庙乡的牛头村、马家岭村、莫家岭村以及潭府乡的两个村联系,所提供的死亡失踪数字并不包括这些村落的情况。随着抢险救灾工作的深入,这一统计数据仍将继续变化。
他说,6月2日上午与这些村落进行联系后,里面的情况也已基本摸清。统计出来的死亡、失踪人数也变为“死32人,失踪45人”。
他说,山洪暴发之初,社会各界由于对情况不了解,有各种猜疑是正常的。同时加上交通中断,又是丘陵地形,政府部门对实际情况也没有完全掌握。“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也说国有新龙公司的尾砂坝垮了,后来发现没有垮,于是又召开发布会赶紧更正。”
申桂荣称,为了掌握实情,在当天凌晨,主管安全的陈军渝副县长就跋山涉水赶到各灾区看实情。
邵阳市多位领导也赶到现场勘察。在发现变化后,他们都及时通过新闻单位向社会各界发布了消息。
一些消息的传递变化,还有着其他的复杂原因。
6月4日,因有媒体报道灾区出现了3例伤寒病人,顿时引起了恐慌。在6月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邵阳市、新邵县的有关部门出面澄清:仅有1例伤寒病人,但病发在5月20日,而且不是灾区的居民。
消息源自何方?邵阳市的一个部门负责人认为,灾区太芝庙乡原来是伤寒老病区;并且,洪水之后出现疫情,不违反常理。所以,就会出现类似的消息。
这一消息的“直接后果”是:当地政府向湖南省卫生厅申请调拨了3万人份伤寒疫苗。现已接种了1万人份。“因为现在通讯方式很多,消息流传加快,而老百姓认为只要是媒体说的,就都是真的。”申桂荣说,这样的事情多了,自然会影响决策,浪费地方政府官员的精力。
来自新邵县政府的最新统计数据称:截至2005年6月4日下午6时,死亡43人,失踪34人。卫生部门接诊伤病人员860人次,其中重伤22人。
洪克非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湖南”,共找到 15,182,38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