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从自身利益出发,什么样的户型好卖就建什么样的房子。于是许多经济适用房越建越像“别墅”。
2003年,何先生在城北某大型经济适用房小区买下一套住房,“复式的,加开发商奉送的楼顶露台,大概200平米。”
在天通苑小区,马女士购买的一套经济适用房总价达50万元,而当时每平方米售价仅2600元。马女士承认,因贷款压力,大多数收入有限的家庭不会选择这类户型。
业内人士对此的解释是,以前的政府法规只规定了价格构成标准,未约定建筑标准,其结果是开发商从自身利益出发,什么样的户型好卖就建什么样的房子。于是许多经济适用房越建越像“别墅”。
工薪阶层的姚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因原住址拆迁,姚女士家选择了位于南城的某经济适用房项目,一家人轮流排队两天两夜,终于拿到一个150多平方米的房号。
“便宜是便宜,但面积太大。”姚女士说,将总房价一合计还需一笔不少的贷款。据了解,经济适用房建设自1998年起步,当初的设想是为保证中低收入的家庭顺利进入商品住宅市场。但经济适用房的“别墅化”显然动摇了这一初衷。
家住广安门的老于则认为,经济适用房的“不经济”还表现在:房屋整体结构不合理,配套设施以及周边环境较差等方面,“这些都无形中降低了经济适用房的价值。”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上市的22个经济适用房项目,11个在南城,占总量的50%.记者另从北京市建委获悉,从今年开始,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重点移至南城,并全部置于四环以外。
2003年3月3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对包括北京在内的11个省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调研”。其动因,正是源于公众对经济适用房“不经济也不适用”的质疑。
这一调研直接促成了次年5月由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联合发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该办法第一次以法规的方式对经济适用房的户型标准、供应对象、销售价格进行了严格控制。
北京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一位官员表示,早期存在的不良现象,在后续经济适用房项目中的发生比例已得到降低。三环新城销售部一位负责人则证实,目前该项目的主力户型均在80平方米左右,总价不高。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经济适用房”,共找到
2,266,82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