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强势地位不是通过某种语言战略有意识地获得的,而只是英语民族在其它方面取得强势地位的一个附带结果。尤其是在商业方面,英语民族成熟而完善的商业交易惯例与法律体系,是英语成为国际通用商业用语的关键。而一旦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它也就不是英国人、美国人所能控制的了,更不可能是英国人、美国人自豪的对象,毕竟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洋泾浜英语”才是最强势的英语。
换一个角度看,英语之所以成为一种强势语言,不是因为(至少现在不是)英语国家在有意识地推广英语,而是因为说其他语言的人在主动地学习、接受英语。中国数以亿计的人在学习英语,人们花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和金钱,可能远远超过学习中国古典。之所以如此,仅仅是因为无数普通人觉得,学习英语对自己的事业或对孩子的未来有好处。
可见一种语言成为强势语言,基本上是自发扩展的结果,而不是刻意规划、推动的结果。在和平时期,一种语言能否成为世界性语言,取决于说其他语言的人是否具有学习这种语言的意愿和热情。假如美国人、法国人自愿学习中文、汉语的人的比例,相当于现在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比例,则中文、汉语自然就是世界性语言。
这一点在一国之内表现得很清楚。粤语之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流行于中部和北方时髦青年人群中,不是因为广东人制定了完美的粤语推广战略,而仅仅是因为这些青年人喜欢粤港娱乐文化。同时也是因为香港和广东商人得风气之先,而别处的人们需要与他们做生意。
因此,汉语能否成为世界性语言,政府的对外语言推广项目或许会有一定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则取决于说汉语、写中文的人能否在国际商界占据主导地位,取决于中国的文化、思想、学术是否具有跨越国界的吸引力,从而那些说其他语言的人是否具有学习中文、汉语的意愿。海外人士出于自己的利益与美学考虑而形成的学习意愿,才是中文和汉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根本动力,而这样的意愿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无可否认,在说其他语言的国家的某些群体中,已经出现了局部的“汉语热”。对于这种热情,我们应当非常珍惜,利用我们以中文、汉语为母语的优势,向这些人士提供帮助。但考虑到语言的自发性质,这样的帮助主要应当是民间性的、商业性的。
让民间通过商业化的渠道来帮助海外人士学习中文、汉语,将会被证明是最有效率的,也是可持续的。假如说其它语言的人士确实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或者可以从与中国商人做生意中得到好处,那么他们是会乐意支付学习中文、汉语的费用的,就像中国人不计成本地让孩子学习英语一样,这给海外和本土的语言学校创造了大量商机。同样,假如海外确实存在教授中文、汉语的商机,商人们肯定会看得到。政府只要允许这些商人到海外销售语言教学服务即可。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学习英语”,共找到
479,07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