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3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三峡移民精神宣传工作的议题。市委书记黄镇东要求,以宣传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热爱重庆、建设家乡的热情,让三峡移民精神和红岩精神一样,融入全市人民的精神世界,使其成为新时期重庆精神的重要内容。
黄镇东指出,三峡百万移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办到。做好三峡移民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任务,宣传三峡移民精神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要下工夫从更深层次上去挖掘和总结概括三峡移民精神的丰富内涵。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广大移民顾全大局、移民他乡的感人事迹;大力宣传各级移民干部“宁可苦自己,决不误移民”的崇高精神;大力宣传全国、全市人民共同奏响的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的时代颂歌;大力宣传库区各级干部和广大移民群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让三峡移民精神真正融入全市人民的精神世界,成为新时期重庆精神的重要内容,使之在全市唱响,在全国唱响。
搬迁的移民是否已经融入迁入地?他们现在的生活还好吗?带着故乡亲人的问候与思念,记者从6月4日开始起程前往广东,采访了部分外迁移民们现在的生活。
万州移民 广东娶妻当老板
我们背井离乡主动外迁,重建家园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干出个人样来,为了家人过得幸福。现在我们已是广东增城人,但我们要早日致富,为万州人和增城人争气。———付吉礼
当新的日头从珠江边冉冉升起,离乡的泪水早已变成创建新家园的汗水,没有人能忘记去年8月26日,从重庆市万州区迁往广东增城时亲友相拥、泪雨纷飞的日子,但是如今,迁往广东增城的247户移民,早已在珠江三角洲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新的创业之路。
6月8日,记者前往广东增城市,采访了外迁他乡的亲人们,现在,移民付吉礼、向反修已经当起了老板,80%的青壮年进厂务工,6名青年相继相上了广东的小妹,并有两对已经结婚,开始了他们甜甜蜜蜜的新生活。入粤10月当上老板
6月9日上午艳阳高照,在荔城镇和平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记者见到了正在指挥几位移民干活的小老板付吉礼。一听记者来自重庆,付吉礼激动得拿烟的手都有些发抖。
据他讲,在万州的时候,他就是搞建筑施工的,收入挺不错,可为了支持三峡电站的建设,当时主动要求外迁。他姐弟6人,就他一家3口来到了广东增城。他说刚来时非常迷茫,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环境陌生,他就到处跑了三个月,了解增城建筑业的情况,后来在当地领导的支持下,他拉起了自己的建筑队,还解决了6名移民的就业问题,他说创业非常艰苦,但是自己以质量、诚信打动客户,因此现在的生意才越做越好。
谈到收益时,他笑笑说:“比万州好得多。”增城市移民办的王海棠科长告诉记者,当地政府正在协调,准备完善办理建筑企业的手续,让他们放开手脚,在增城好好干一番事业。他还告诉记者,移民向反修投资20多万元,承包增城公交公司的两辆大客车,生意还是挺不错的。移民村中摩托成队
记者在几个移民村中采访,下班时间,许多移民都开着摩托车三三两两地回到家中,移民们兴奋地说,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都骑摩托车上下班,247户移民到底有多少摩托车?王海棠科长介绍说,不算移民带来的摩托车,就在这10个月中,新购的摩托车就有150多辆。几位移民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到广东后,都努力工作,想在新的土地上过得幸福,大多买摩托车,都是为了上下班方便。三峡郎君增城娶妻
记者见到移民中第一个娶回广东媳妇的张轩时,他正在烈日下的建筑工地上砌墙,他一脸汗水,满手砖灰,说起娶广东媳妇的事他还一脸羞涩,他说,现在已经有几个广东姑娘嫁进了移民村,还有四五对正准备结婚。
他说,大多移民到广东后都为了创业非常吃苦,所以广东姑娘看上移民青年也是很自然的。随后在移民冯世忠的家里,冯正和他即将结婚的广东女朋友何永华做饭,谈起结婚的事,冯世忠乐开了花,他偷偷告诉记者,女朋友不讲普通话,自己一点都听不懂。但是两人相处得非常好,准备近期就将她娶进门。移民学生都很优秀
“去年8月26日外迁到我们广东省增城市的153名重庆万州籍学子,竟然涌现出50名优秀学子”。6月8日上午,增城市安置移民办公室王海棠科长高兴地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见到了增城市高级中学团委书记陈超鹏等几位老师,据他们介绍,大多移民学生学习刻苦,好学上进,所以大多成绩优异。像今年上高二的移民学生袁继承,感冒发烧,参加全市英语比赛,还拿到了第三名。
在该市中新镇新福移民安置点,记者见到了移民学生袁继承,他说一些学生私下相约,学习上要相互竞争,给移民争气,等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回故乡看看。
记者感言:创业之路是艰辛的,移民重建家园,二次创业更是艰难的。记者获悉了外迁到全国10多个省市的移民近况,他们在新的家园艰难创业,已融入当地生活。就在1998年,涪陵南沱镇连丰村搬入了新村,人均耕地只有0.4亩。村中推广种植笋用竹、龙眼、榨菜三大经济作物,一幢幢二层小楼房取代了过去的泥墙土坯。
在江苏省大丰市、广东增城市、山东临淄等地的移民,他们种棉花、桑树、大棚蔬菜,搞建筑,年收入上万元。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全新的生活,就在移民们一天天适应当地生活的同时,他们也开始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迎接新市民 政府关心到"牙签"
作为兄弟省市,万众一心搞协作是对三峡建设的支持,也是对国家的支持,尤其在安置移民问题上,尽心尽力地做好移民每一件事,就是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做贡献。———王海棠
“他们将最好的土地,最好的房子给了移民。”“我非常感谢广东的各级政府,他们对待我们比亲人还亲,给我们送的物品中,牙签、筷子啥子都有。”6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广东省增城市中新镇新福移民安置点,移民袁小平激动地告诉记者。
据增城市三峡移民办的王海棠科长介绍,从修建移民安置点开始,各级领导多次到现场视察,增城三峡移民安置办公室50多岁的钟伟国主任,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经常坚持在工地上监督施工,决不让移民安置房出现任何问题。
他说:“三峡移民为了支持国家建设,舍己为公,无私奉献,作为兄弟省市,万众一心搞协作是对三峡建设的支持,也是对国家的支持,尤其在安置移民问题上,尽心尽力地做好移民每一件事,就是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做贡献。”
据移民办的钟伟国主任讲,压在当地政府肩上最大的担子就是移民的就业问题,增城市教育局、劳动局免费对移民进行技能培训。165名移民在参加培训过程中,当地政府免去移民参加培训的来往交通费,经过培训,140人拿到了电工、叉车等上岗资格证。当地各个部门也为移民的就业问题,积极行动起来,仅该地公安局,就招收36名青年当上了治安协警,由增城市公安局统一发放工资。
记者感言:在移民外迁过程中,每走一处都能看到“长江水黄海水江海交融成一曲奉献歌,本地人三峡人人心相印结万世兄弟情”式的欢迎辞。广东省的增城市在安置移民时,政府将最好的土地,最好的房子给了移民,移民入住时,政府已经给他们的田里栽上了秧苗。为使移民听懂方言,湖南衡阳把湖南方言编成小册子发给移民当字典。就在三峡工程启动后,国家50多个部委、全国21个兄弟省市,通过兴办项目、拓展市场、劳务输出、资金帮扶等,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库区引进资金160多亿元,相当于同期移民资金的三分之一。本报记者 宜嘉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三峡移民”,共找到
208,07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