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9日电 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近日在为社科院学者赵国鸿的新著《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作序时指出,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扩大了周期性经济过热的副作用,对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他透露,从1979年至2004年,由于经济过热和结构失调,中央政府进行了多达五次紧缩型的宏观调控。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刘国光指出,中央每次宏调后虽然暂时缓解了矛盾,但过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2003年底以来,中国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过热等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没有从根本改变传统工业化模式。他认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工业化路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已是刻不容缓。
赵国鸿的新著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战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信息化是灵魂;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城市化、“走出去、引进来”是动力和支撑;制度、法律和政府作用是保障。
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赵国鸿认为,中国若不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2020年实现GDP翻两番是很难做到的。从2003年开始的能源紧张就是这一潜在危机的表征。赵国鸿认为,荷兰、瑞典、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社会保持发展的同时实现工业用水零增长,可供中国借鉴。(王德军)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宏观调控”,共找到
3,216,13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