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情报官员指中国借游客留学生搜集情报
麦卡锡幽灵又在美国徘徊
臭名昭著的美国《华盛顿时报》近日引述美国反情报官员透露,为了缩短尖端武器研发进程,中国正利用大批游客、留学生、商务人士和科学家,加速搜集美国军情机密。报道煞有介事地称,中国利用各种方法搜集美国情报,包括以美国政府机构和国防工业承包商为目标的传统情报活动,以及利用数十万游客、留学生和其他非职业特务搜集重要资讯。报道甚至举了一个空泛的事例以支持其耸人听闻的说法。报道说,解放军发展远洋海军取得快速进展,在相当程度上可能必须归功于取自美国的研发数据。未来一旦美中因为台湾问题开战,美军将发现对手是一支美式装备的解放军。
中国军工发展走的是“以我为主”之路
用不着举太多事例,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制约,中国的军事工业一直走的是以自己设计开发、自己生产制造为主的道路,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中国的军工水平在整个工业体系中一直处于高端,一些领域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
当然,中国军工发展路线并非“自闭”。从上世纪50年代向前苏联学习到改革开放后与一些西方国家交流,中国也在学别人之长,以图通过快速发展缩短与别国的差距,使我们的国防力量达到现代水平,彻底洗刷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屡屡“挨打”之耻。事实上,有关中国军力发展依赖于间谍、情报的不实之词,源自两种相当不健康的心理。一是“驼鸟”心理。不相信中国人有能力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所以当一些证据表明中国军力发展后,就把头埋在沙堆里,想当然地认为是“偷”了他们的东西。二是“州官”心态。情报工作作为最古老的职业之一,随着人类社会架构的完善而出现,这是发展自己和防卫强敌所必需,但是一些国家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可以大肆用卫星、侦察飞机、情报人员探取别国信息,却不容别人为维护自己利益反其道而行之,甚至编造一些似是而非的故事加以反诬。
这是“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而制造者身份有新变化
“中国间谍”传言,近年来突然增多,而今年以来格外多。这里面包含了不少信息元素值得我们分析。首先传言总是随“中国威胁论”的出现而出现。这表明,“中国间谍”是作为“中国威胁论”的证据链条而存在的,其意图无非是表明中国对个别国家,对所谓“西方文明”怀有敌意;二是表明在制造“中国威胁论”上,一些人实在称得上不遗余力,但同时又伎俩有限。因此,就不断地拿“中国间谍”说事,以期在普通民众中营造一个不利于中国的形象。事实表明,截至目前这一着并没有奏效,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意调查中,近年来中国的形象正在提高。
但是我们仍要注意,今年以来,“中国威胁论”制造者的身份有新变化。过去,是泛泛的右翼势力,比如《华盛顿时报》这样的小报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在制造;还有一些是对中国不了解的人的臆想在制造。最近几个月,却多出自美国的政府部门,比如军方和情报组织。这个变化表明,“中国威胁论”已经开始上升到个别国家的决策机构,这要求我们必须凝神以对。
对谣言制造者可考虑以法律和外交途径予以回击
对于一些小报的谣言,我们不必大动干戈,大动干戈反而会使对方奸计得售。谣言止于智者和清者自清,在一定场合仍是最高妙的态度。但是,如果谣言出于当局,如美国的反情报官员,则应坚决回应。因为,这涉及到几十万中国游客、留学生、商务人士和科学家的安全,涉及到中国和中国人的整体形象。除了必要的外交渠道回应,可以考虑以法律的形式在美国当地起诉别有用心发布消息的媒体,组织专家分析谣言的由来和走向,直至以公告的形式揭露个别国家对中国情报的非法搜集。
必须注意观察和分析美国政治生态的变化。现在的情况是,新保守主义、干涉主义有理的思维,已经为麦卡锡幽灵在美国重生培养了温床。这个打着维护意识形态纯洁旗号的幽灵,看不到世界的多样化和文化的多元性,看不到别国发展的新途径,容不得新生力量的出现。这种僵化思维不仅对别国有害,也曾深深地给美国造成过创伤。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徐立凡)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国间谍”,共找到
35,60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