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站 历史之魅:30年专研为史作鉴
松潘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我国边陲军事重镇。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此建湔氐县,为松潘县级建制之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唐代置松州,明代置松州、潘州二卫,“松潘”之名由此而来。1913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至今。
松潘幅员8608平方公里,现总人口约6.8万人。70年前,三大主力红军长征在此过境。松潘毛儿盖是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留驻时间最久的地方,也是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次数最多的地方,还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出发地。在历久弥新的故事中,本报向读者推荐一个研究松潘红军史30年的人物——杨继宗。
记者现场采访——时间:5月20日;地点:松潘
杨继宗,49岁,瘦,头发茂密,眼睛亮如点漆。作为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他与红军松潘史打了30年交道,曾多次深入大草地,寻访过数千见证人,确认了沙窝会议会址,查证了给红军带路的藏族向导下落,撰写出数十万字的研究文稿及刚刚脱稿的《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10万字),其研究成果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广泛采用,是名副其实的红军史专家。
“我从不接受记者采访,但你们跑了几千公里来找我,我能推辞吗?”杨说。
草地上那一圈头颅骨是谁的
杨是松潘城北高屯子村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当知青,被队里分配到副业队。“所谓副业队,就是为生产队找钱。怎么找?”杨自问自答,“就是进草原去采挖贝母、虫草等中草药,打草编,晚上就歇草地里。”杨继宗说的这片草地,就是40年前中央红军经过的草地。“有一天傍晚搭帐篷、平整土地时,刨开草笼笼,我突然发现一圈人的头颅骨!这是谁的?在大草原深处,人的活动很少,藏民都是单独行动,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人聚一起?这让我想起《红旗飘飘》和《星火燎原》中关于红军过草地的描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很多战士晚上围成堆烤火,由于寒冷、饥饿和疾病,第二天就再也起不来了。因此,我判断这些头颅骨只能是红军的。”
也就是从那时起,杨继宗决心搞清楚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种种细节。杨酷爱读书,上初中时就把当时仅能找到的《文史知识》100册全部读完了。“再有,我家与红军有缘。”那是1935年,一个叫何文理的红军伤员住在杨家,“他与我家关系处得很好,还和我舅舅结拜成兄弟,但伤好后,他坚决要走,我家再三挽留也留不住。几十年后,我奶奶每每说起这事就哭。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何文理一定要去追赶部队呢?我想搞清楚。”
沙窝会议会址在哪里
1935年8月5日至6日,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一般人只知道毛尔盖会议很重要,并不知沙窝会议同样重要,”杨说,“因为它重申了两河口会议的正确性,与张国焘企图‘远离敌人、避免战斗’的右倾机会主义作了坚决斗争,并决定将红军两大主力混编成左右路军过草地北上。”
那么,沙窝会议究竟在什么地方开的?连中央档案馆也没记载,“张国焘、陈昌浩的回忆录里只是提到过会议,但均无具体地址。”
那是1985年,杨已调县党史办工作。“我想这事既然发生在松潘,我就有责任把它搞清楚。”于是杨带着翻译再次进入毛尔盖。
当时毛尔盖有3个乡,幅员上千平方公里,人口好几千,怎么找?“我就一家一户的询问。其时正值长征胜利50周年,许多老人还在,如果现在去找,可能就很难了。通过对上千人的寻访,再将他们一鳞半爪的记忆综合、分析,终于确认会议是在沙窝俄灯寨召开的,连哪一间房子也调查得清清楚楚。”杨就此写出报告,分别呈送四川省党史办和中央党史研究室,1985年中央《党史研究》第7期登载了这份调查报告,“现在全国的党史军史都统一使用我的这一调查成果。”
带红军过草地的藏族向导哪去了
1935年8月中央红军过草地时,很大程度依靠两个藏胞带路,才安全地达到班佑。1986年春天,邓小平与叶剑英见面时,两人谈起当年的藏族向导,“他们过得怎么样了?如果还活着,请一定给予他们补偿和安置。”中央领导的关心传达到四川省委和松潘县委后,查找任务又落到杨身上,“我二话没说,带着翻译又进了毛尔盖。”
几经周折,终于查证了两位向导的下落。他俩一个叫扎洞巴、一个叫能周,都是寺里的喇嘛。由于红军进毛尔盖前国民党的破坏性宣传,藏胞基本跑光了,这两个年轻喇嘛刚好回老家探亲,回来后正碰上红军。红军给他俩讲北上的道理,两人终于同意带路。当两人把大部队带出草地后,他俩目睹红军果真是仁义之师,便提出参军要求。红军没同意,让他们返回毛尔盖,用亲身经历告诉乡亲们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返回不久,能周就被土匪杀害。1956年,毛尔盖土匪叛乱,扎洞巴害怕报复,躲进山洞里,被活活饿死了。
据说,杨的调查送到北京后,邓小平和叶帅嘘唏不已。
红军为何在毛尔盖滞留一个月
中央红军1935年7月底进入毛尔盖,8月底才全部走出草地,“整个长征期间,中央和毛泽东没在任何地方呆过一个月,为什么在毛尔盖要停留这么久?红军为什么必须过草地?”
杨继宗经多年研究后,解释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中央原本准备攻打松潘,然后经松潘斜插南坪(今九寨沟县)进入甘肃南部,完成两河口会议决定的“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主张。但由于张国焘迟滞了整个行动,胡宗南的4个精锐师在松潘全部布防完毕,包括胡本人的第1师、武成仁的49师、陈佩的60师、杨步飞的61师,另外还有王耀武和廖垒的两个旅,而从小金方向追过来的有川军80个团和薛岳的中央军,西北方向是朱绍良兵团和马步芳的骑兵,因此红军只能放弃原定的松潘战役计划,改走草原经巴西进入甘肃。
其二,没有粮食。7月份青稞还没熟,要8月份才成熟,“滞留也是为筹粮,没粮不可能走过草地。”
其三,与张国焘的斗争仍在继续。8月20日,中央在毛尔盖上八寨乡索花喇嘛庙召开政治局会议,针对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又提出西出阿坝北上向青甘边缘退却的主张,进行了严肃批评。
“可以说,没有毛尔盖地区的青稞和牦牛,中央红军过草地是不太可能的。”杨说,“70年过去了,毛尔盖地区的变化不大,许多房屋还是红军曾住过的,红军借粮的借条还写在老百姓的木板上,那里的人民生活还很苦。6月,央视心连心艺术团来松潘演出,毛尔盖专设了分会场,但一场演出能解决多大问题呢?”“我认为应尽快发展毛尔盖的红色旅游,并将毛尔盖过草地、至班佑、巴西一线开辟为精品线,这样才能使当地百姓致富。按毛泽东的还债说,这就是还债!”
说到这里,杨继宗眼中泪花闪闪。
第31站 若尔盖唐克:黄河的天在哪里?
■记者现场感受——时间:5月20日;地点:若尔盖唐克乡
许多人惊叹诗人李白天才的想像: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个“天”在哪里?
从瓦切乡出发前往黄河九曲第一弯的若尔盖县唐克乡,全程37公里,公路平坦,无垠的草地延伸到天尽头。尽头处,银白的雪山发出圣洁之光。身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面点缀着彩绘的毡房、成群的牦牛、大片的野花和迎风招展的经幡。
有朝圣者沿公路匍匐而来。上前询问,答来自甘南藏区,去拉萨。问这得走多久,答一天9公里,走完全程要1年零7个月。朝圣者是两个年轻人,二十出头,鼻正口方,赤膊套坎肩,露出结实的肌肉,一脸安祥。挥手告别时,我们祝福:扎西德勒。他们回答:扎西德勒。继续匍匐着走向远方。
进入唐克镇,到处是钢筋水泥的建筑工地。这里是典型的安多藏区,服饰为长袖宽袍,年轻人大多骑摩托,基本产自重庆。高大的骏马偶尔可见,多是中年以上的爱好。唐克出产高大健壮的骏马,人称唐克马,又叫河曲马,自古驰名西北。在一些院落,有藏獒护院,趴着不动,多毛,遮去了眉眼,但贼厉害,谁也不敢上前开玩笑。过唐克镇,再行6公里,索克藏寺院筑于黄河第一弯山凹临河处,是白塔古寺。帐篷炊烟相伴的黄河,更显悠远博大。
著名的黄河第一弯就躺我们脚下。任何语言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源于查针粱子的白河于此汇入黄河,形成浩大气势。河面宽而蜿蜒,分割出无数河洲、小岛,水岛翔集、渔舟歇气,被来此考察的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庄严的幻影”。
这确实是幻影,使人飘飘欲飞。风大,经幡猎猎大响。太阳失去热量。一半大藏族小子对我们大喊:马骑啦,马骑啦!听半天才明白是叫我们骑马,用的还是倒装句!
眯着眼睛再看看那烟波浩淼的第一弯,我明白了李白说的“天”指什么。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长征”,共找到
1,445,03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