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国家宇航局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在密切关注电视屏幕上“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的全部过程。
“深度撞击”撞击器北京时间4日下午按原计划与坦普尔1号彗星相撞。适值美国独立日凌晨,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为全世界上演了一幕耀眼的太空焰火。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系的儿时容貌。
准确击中北京时间13时52分左右,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在与“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脱离约24小时后,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相对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此次壮烈的“杀身成仁”之旅。
伴随着一道炫目强光,美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内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这一时刻等待6年之久的科研人员们相互拥抱,激动不已。
实验室研究人员唐·约曼斯说,撞击器准确击中彗星,撞击力度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料,“科研小组欣喜若狂”。实验室主任查尔斯·埃拉奇也表示,成功之大,“超出我们的预料”。
探测器发回的一张图片显示,撞击场面与此前预计毫无二致。撞击器击中彗星下部,撞击处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冲击产生的碎片在空中散开,如同云状。
据科研人员介绍,撞击前2小时,撞击器转入自动驾驶状态,完全脱离地面控制人员的掌控。如果此前运算稍有差错,或者器载部件出现故障,撞击器便可能与彗星失之交臂,而这项耗资3.3亿美元的宏大计划亦将随之功亏一篑。
如同科幻此次撞击成功,不仅标志着人类有史以来与彗星成功进行最亲密接触,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表演了一幕绚烂的太空焰火。
在夏威夷怀基基海滩,1万余人通过巨型电影屏幕目睹了这一撞击盛况。来自火奴鲁鲁的内科医生史蒂夫·林说:“这就像一部科幻电影。”
其实,这就是真实版同名好莱坞大片。在1998年拍摄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深度撞击》中,一艘美国太空船奉命前去轰炸一颗巨型彗星,以防止其与地球相撞。
但与之不同的是,据项目人员介绍,坦普尔1号彗星“现在或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对其进行轰击旨在揭开太阳系起源之谜。
肩负重任科研人员认为,彗星内核由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便已存在的原始物质构成,因此彗星可能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探索太阳和行星的形成过程。
为此,科研人员在“深度撞击”探测器和撞击器上均安装了摄像仪器,用以拍摄彗星表面特征及撞击实况。撞击发生后,探测器还要对溅射的彗星碎片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传回地球。
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负责太阳系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安迪·丹特兹勒说:“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探寻宇宙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生命。彗星是太阳系最古老的天体,它会为许多问题的解答提供线索。”
埃拉奇在撞击后表示:“现在我认为,我们对太阳系有了完全不同的了解。”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深度撞击”,共找到
29,75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