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的那场噩梦(主)
本报记者专访卢沟桥村“七七事变”最后一位见证者郑福来
从北京丰台的洋桥出发,到卢沟桥村桥西街,行车不到半小时,但我们的记忆却仿佛穿越了68年。
1937年7月7日,深夜的日军枪声惊醒了7岁的郑福来。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郑福来都陷入对往事的痛苦回忆之中。
宛平城枪声打断睡梦
郑福来家北边不到100米,就是卢沟桥。
桥面上保留了一段石板古道,年代已长,凹凸不平,甚是沧桑。75岁的郑福来就在桥头住,过去就在,现在还在卢沟桥,是个地地道道的卢沟桥人。当年家里还是三家灰土房,透过篱笆墙,能看到对面驻扎在大王庙的29军。“有一个连就住在这里,每天都练兵,还常练武术、刀枪、棍棒啥的。”卢沟桥的日本军队时不时会打炮演习,郑福来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枪炮声。
郑福来所在的卢沟桥小学(现在的卢沟桥第一小学)在桥对面的宛平城,小小年纪的他每天都自己背着书包上下学。
然而,一切都在1937年7月7日后改变了。
当天深夜,和奶奶住在一起的郑福来被一阵枪响惊醒,奶奶护着他连大气都不敢出。后来,他才知道是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进宛平城搜查。7月8日天还没亮,又不断传来枪声,郑福来不知咋回事,吃点剩饭还要想上学。爸爸叫住了他:“还上什么学呀?日军打过来了!”在旁边的奶奶吓得递过一个锅盖,让他顶着挡子弹。出了门,到处都是头顶枕头和锅盖逃难的人。
郑福来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就这样战争来到我们身边。”日军飞机更是嚣张,听郑福来讲述亲眼所见的场景,或许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真实感受:“那飞机飞得可低了,卖弄着他们傲慢的低飞技术,盘踞我们上空,猛烈地轰炸……”没走多远,一炮就打过来,他亲眼看见头一天还在一块玩的王四春被弹片打中肚脐,当场死了。郑福来吓得一头钻进了五奶奶家的炕洞,不敢出门。
眼看13人被日本兵打死
郑福来还曾是卢沟桥镇的第一任镇长,他说当年这里很是繁华,绸店、布店、油盐店一应俱全,甄家的烧羊肉、扈家的豆碴丸子、彭家的豆腐脑……那里的人靠种地、拉大车、做小买卖生活着,日子过得不是很富裕却很平静。但自从日军实行经济封锁,郑福来他们几乎无法果腹,杂粮里掺着虫屎、毛发、土坷垃,甚至还有日本军马的马粪。
后来,郑福来的妈妈带着他和两岁的妹妹出门逃难,一直走到保定的姥姥家。20多天后传来了停战的消息,他们一家又沿着京汉铁路往家走。快到宛平城时,三表哥经常让他们一个牵着一个,不要睁开眼睛往铁路两边看。但强烈的血腥味实在让人难以忍受,郑福来终于忍不住睁开了好奇的双眼,结果看到的全是开膛破肚的中国人。
到了家,门窗拆了,锅也没了。在村子里等着他们的全是日本兵,卢沟桥的晓月映照着日本兵明晃晃的刺刀,永定河上漂浮着大量的尸体。饿死的村民更是不计其数,仅设在城隍庙的收容所里,经村民范才之手抬出的尸体就达300多具。整个村庄陷入死寂之中,一千多户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剩下不到几百户。
郑福来村附近的米粮屯80多口人全被杀害了,最大的87岁,最小的只有7岁。同村郭君的爷爷在永定河滩拾柴火,一个日本兵领到新枪,就拿中国人当“靶子”,一枪就把他打死了。还有7位打鱼的村民遭到日军无端怀疑,便将他们抓起来用狗咬,其中一个奋起反抗的村民被狗咬死。而村民刘臣的父亲连病带饿,已经奄奄一息,人还没断气就被日军抛到城墙根下,被野狗活活吃掉。在“卢沟晓月”碑后,郑福来更是亲眼看到13个人被日本兵一枪一个打死。
郑福来现在住的四合院是后来盖的,只有后院残留的着当年的宅墙,院子里还种了柿子树和香椿树。采访时北京的最高气温38度,郑福来一点没犹豫,拿起凉帽就领着记者再次走上卢沟桥。
卢沟桥在郑福来的心里不仅仅是一座桥,他经常到卢沟桥上给参观者义务讲解,“我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郑福来”,共找到
9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