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奕)今年上海新建住宅及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全部按照节能 50%的要求设计、建造,仅此一项措施,预计就可为申城节约 1.97亿千瓦时用电。如此“精打细算”的行为,正在向上海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渗透。
城市建设历来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有研究表明:当代世界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总能耗的 30%-40%,上海建筑能耗占全市能耗的比重也达到了 20%。城市建设要走“节约”路线,推行建筑节能无疑是一出重头戏。
从 1991年起,上海就开始进行以节地、节能、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墙体材料改革,全面禁止实心粘土砖生产,告别需要大量挖土烧煤的“秦砖汉瓦”。据市建设交通委统计,到去年为止,全市砌块等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率已超过 68%,累计节约了耕地 3.3万亩,节煤 202万吨,另有 1545万吨工业废渣、废灰“起死回生”,得到了重新利用。墙体保温、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各种“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也使上海住宅建设朝着更为“节约”的方向迈进。近三年来全市已先后落实 1269万平方米节能住宅试点项目,其中安亭新镇、上海春城等项目已初步建成,还先后获得了建设部科技创新二、三等奖。
本月 15日起,《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建筑节能以政府强制性措施推开,有了更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记者从市建设交通委了解到,上海将在项目设计招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审查,没有达到节能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经过几年探索形成的《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法规和技术体系,则将成为项目实施和相应执法的依据。下一步,上海还将探索对已经建成的建筑施行改造,让老房子也实现节能。
除了着力实现建筑节能,“节约”的理念还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例如,发展散装水泥,节约原材料。传统的水泥都是一袋袋包装,包装纸一破,水泥落得满地都是。改为散装后,三年来上海使用 4509万吨散装水泥,累计节约了包装费 10亿元;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上海实施“批项目、核土地”,将土地规模控制与核定作为项目用地的重要考量因素,同时加快调整整合零星工业点,并以宅基地置换为抓手,推进郊区农村“三个集中”,目前已有 15个宅基地置换试点项目正在进行;综合利用粉煤灰,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本是发电厂废物的粉煤灰到了建设领域倒成了“宝贝”。 1991年至 2004年,上海累计将 5255.1万吨粉煤灰用到了筑路以及墙体材料和水泥的生产上,节约了近 1000万吨水泥。从 1997年以来,全市连续 8年“吃”光了当年所有的粉煤灰。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节能”,共找到
5,351,27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