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闻英奇 摄
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把“日伪”军完全逐出察哈尔省。
1937年,蒋介石致电第29军军长宋哲元:“对日方针”为“不屈服,不扩大,就地抵抗”。命令黄河北岸的中央军队集中保定、沧县地区。宛平一带,中日双方军队激烈混战。
1938年,日军68架飞机狂轰武汉,投弹百枚,死伤民众650余人。日机还轰炸广州,死伤民众300余人。
1944年,雁北地区八路军击败日军的六路“扫荡”。
历史回眸
人物档案———杨靖宇
杨靖宇本不姓杨,他的真名叫马尚德,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
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运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
1940年2月23日他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在整个东北大地上,他的威名几乎无人不晓。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个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民族英雄。
只要一提起杨靖宇,沈阳军区军旅作家姜宝才总是显得那样兴奋,在他看来,杨靖宇不仅仅是一位英雄,他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与抗联无法割裂的符号。
叛徒令抗战更艰难
“杨靖宇是位极有思想的指挥家,当年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最有希望光复中国的革命者之一。”姜宝才一边说,一边拿出杨靖宇驰骋战场的照片,讲述起60多年前的一场特殊战斗。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恶行与气焰变得越来越嚣张,为防止农民在庄稼收割时将粮食送给抗联,他们便强迫农民提前收割农作物,而且不惜动用大批军、警、自卫团监督农民,使抗联第一路军将士陷入孤立无援的艰难境地。
在敌人威逼利诱下,抗联一军军需部长胡国臣和政治部主任安光勋相继于1937年和1938年叛变。他们向敌人进言,要想消灭杨靖宇,必先除掉一军的一师。
1938年5月,胡国臣率人抓了抗联一军一师师长程斌的母亲及兄长程恩,并把他们带到本溪县碱厂街作为人质,程斌得到消息后带领一师115人投降。程斌的叛变,使抗日武装斗争面临异常严峻的局面。
为尽快冲破敌人疯狂的围剿,杨靖宇决定率军部直属部队撤出集安抗日游击根据地,北上濛江(今靖宇县)、金川(今辉南县)、抚松一带山区继续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同年10月末,杨靖宇率军部警卫旅及少年铁血队共400人从蚂蚁河上游出发,拟经通化过临江而至金川再赴桦甸、濛江并与抗联二军四师取得联系。
岔沟突围以少胜多
因敌人到处设卡,警戒严密,杨靖宇率部行军20多天,竟与敌交战10余次。11月6日晨,杨靖宇率部穿越通辑铁路,袭击了通化县六道沟、七道沟及郝家街三处敌人据点,然后继续北上,敌人则调重兵,紧追不舍。
11月18日晨,杨靖宇率部来到位于临江县河口以里的岔沟。空中传来震耳的轰鸣,一架日军飞机在低空盘旋,接着飘落下无数传单,只见上面写着:“杨靖宇,你们已经被‘皇军’布下的铜墙铁壁阵包围,你们跑不了啦,赶快放下武器投降”、“杨靖宇,你若率部归顺,封你为东边道都督”。
杨靖宇大笑:“要是东边道归了我们,你日本人不就得滚蛋了吗?”
杨靖宇率部刚进入岔沟,便被数倍于己之敌包围。
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程斌见抗联阵地久攻不下,便令其部下到阵前喊叫抗联熟人的名字,劝其投降归顺“皇军”。
为压住叛徒的嚣张气焰,杨靖宇从少年铁血队中挑出20名会唱歌的战士,组队向叛徒展开攻势,他们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留下子弹打鬼子!”“抗联男儿志如钢,精忠报国美名扬。”“卖国求荣真可耻,遗臭万年成狗屎。”压倒了程斌劝降的号叫。
天黑了,敌人点燃了无数火堆,把一军围困在中间,敌人认定杨靖宇已插翅难逃。杨靖宇也清楚,必须在今天夜里冲出敌人包围圈,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白天,他仔细观察过周围的山势地形和敌人的部署情况,分析出山势险峻的西北方是敌人兵力最薄弱的地方。
杨靖宇果断部署:挑选20名精干战士组成突击队,配以机枪,用强大的火力打开缺口,司令部机枪连和少年铁血队随后跟进,打破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打开缺口后,一队向左,一队向右,扩大突破口。司令部紧跟突击队,警卫旅一团、三团殿后,边掩护边突围。
这就是岔沟突围战,抗联斗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彻底粉碎了“日伪”苦心谋划20余天的包围、全歼杨靖宇部的计划,使陷入困境中的抗联一军转危为安,充分显示了杨靖宇过人的胆魄和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极富才华喜爱做诗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杨靖宇指挥下纵横辽吉两省,驰骋三十余县,同凶残的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搏斗,严重威胁着伪满洲国的傀儡统治,扰乱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战略部署,牵制了日军几十万兵力,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进程。
这是对于杨靖宇众所周知的评价,其实,杨靖宇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才华,而写歌词、做诗则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
“杨靖宇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人,他从来不说脏话,最严重的是说‘岂有此理’,而且还是抗联里的‘诗人’。”姜宝才笑着说。
“铁骑纵横,满洲境内,已有十六军。万众蜂起,勇敢杀敌,祖国恢复矣。”———这句多少年后读起来仍然气势磅礴的诗句就是杨靖宇的《西征胜利歌》。
杨靖宇曾对人说过,自己上过两个大学,一个是“社会大学”,一个是“监狱大学”,他从事白区工作时,曾5次被捕,入狱2年多。
他经常利用部队休整时,亲自教唱歌曲来鼓舞大家的斗志。他除了最喜欢教唱的《国际歌》外,还在密营中写下了不少诗歌,有些还谱上了曲在全军传唱,其中比较有名的诗作有《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西征胜利歌》。
与金日成的传奇友谊
杨靖宇与朝鲜半岛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人民领袖金日成的友谊更是为人称道。
1910年,随着“韩日合并”条约的签署,日本强行吞并了朝鲜。年幼的金日成随父母移居中国吉林省临江县。
1932年4月25日,金日成在吉林省安图县宣布反日人民游击队成立。两年后,反日人民游击队改组为朝鲜人民革命军,即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前身。
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
1936年7月初,中共南满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一军、二军合编为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共同的抗日斗争,把杨靖宇和金日成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金日成与杨靖宇的友情并没有因为杨靖宇的牺牲而终止。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殉国18周年,中国9000余人在通化市靖宇陵园举行了公祭安葬大会,金日成特意送来了花圈。
敌人眼里的“好汉”
“1940年初,长白山区气温下降到零下40多度,可杨靖宇和他的战士们依然出没在林海雪原,与日寇重兵周旋,”说到这儿,记者眼前这位40多岁的坚强男人流下了眼泪,“5天没有吃东西,仅靠衣服里的棉絮活着,而且还要坚持战斗,实在太坚强了!”
经过几天的战斗,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了6名战士,而在随后的两天里,他带着的战士又被敌伪特务发现了。敌人在战士的身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断定他就在附近,于是断绝交通,派出大批特务,化装成进山打柴的农民搜寻杨靖宇。
这时的杨靖宇已经好几天连一粒粮食也没有吃了,只吃些枯草和树皮,饿得实在迈不动步,就从棉衣上扯下棉花揉成小球,裹着雪吞咽下去。
严重的关节炎使两腿麻木得失去了知觉,但他无所畏惧,仍然巧妙地同敌人周旋。
由于叛徒告密,2月23日16时许,敌人在濛江县保安屯西南的三道崴子山上发现了杨靖宇,他倚着一棵百年古松,双手开枪痛击敌人,他在左手负伤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地用右手握枪射击。就在这时,几颗罪恶的子弹射中了他的胸部,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又渗进了洁白的雪地。
面对残暴的敌人他用尽全力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后壮烈殉国。
当日军将其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时,肠胃里全部是草根和棉絮,在场的中国护士禁不住流下热泪,日本军官则由衷地说:“算他是一条好汉!”
据了解,日本关东军为庆祝所谓“胜利”,还将杨靖宇的头颅切下送到“伪满”的“新京”(长春)保存,同时又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例训诫部属。
“我研究杨靖宇将军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将军的敬仰也在一天天增加,”姜宝才说,“近些年来,有些人学习、研究杨靖宇将军,但不肯将搜集到的有关他的文物或资料展示出来。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杨靖宇将军的精神不仅仅是东北抗日的坐标,中华民族的珍宝,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可宝贵的财富!”本报记者 陈婵婵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杨靖宇”,共找到
13,33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