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20日电(记者徐寿松)开发商重外观、轻内质,住宅楼“锦衣其外,破袄其中”;购房人计较一时投入,轻视长期维护成本……建筑业内人士分析住宅建设一些问题时认为,要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当务之急要解决认识问题,走出六个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是重外表景观环境,轻内在功能质量。消费者往往看重小区的外在环境如何,建筑物的外立面是否光鲜,至于建筑内部的热工性能如何,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则关注得不多。开发商为迎合购房人,在楼宇外观上大做文章,忽视房屋内部功能。业内人士称这是“锦衣其外,破袄其中”。
误区之二是关注显性的、眼前的一次成本,忽视隐蔽的、长远的长期支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指出,居住成本应是全寿命成本的概念,包括初期(一次性建造)成本和消费期的消耗、维护(运行)成本。可大多数消费者往往只关注购房时的总房价,没有计算分落在每个“使用年”上的价格是多少。而美国的经验是,住宅的初期成本只占到其生命周期成本的5%至10%,而运营和维护成本占到60%到80%。
误区之三是贪大求洋,大而无当。眼下,商品住房的户型越造越大,而小区休闲、健身设施跟不上;在市场上,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小户型奇缺。事实上,一些大面积房屋的利用率并不高,是对资源的浪费。
误区之四是将“节能省地型”住宅片面地理解为“低标准”和“简易房”。宋春华说,作为一种开发理念和政策取向,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并非是以牺牲舒适度和降低综合性能为代价来换取资源的节约,而是保障人民基本居住权益,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住房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不仅是能源、土地、水、建材等资源的全面节约,还包括低污染和循环利用。
误区之五是认为建筑节能是专业人士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玉良说,这种认识偏差在设计人员、消费者、相关职能单位人员中都有,对很多工作的开展造成了牵制。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以及规划、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物业管理等相关部门都应参与到建筑节能之中。
误区之六是将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等同于小区和建筑单体的建设。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认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各地不能只从小区建设和建筑单体建设着手,而应从城乡统筹、整体布局上制定科学规划,避免因规划不合理而导致交通负荷加大,用地增多。搜狗(www.sogou.com)搜索:“住宅”,共找到
24,621,81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