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欠卡的母亲借助房里唯一一扇窗户的光线在家里做针线。他们家的房子很旧。为了给仁欠卡交大学学费,仁欠卡的父亲还曾打算将房子卖掉。
本报甘肃电 昨日上午10时,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尼巴村,贡布次旦站在自家门前,指着进村的路对从北京来的志愿者说,1980年,他就是顺着这条路,凌晨4点从家里出发,步行一天走40公里去赶班车,然后再乘车走50公里,去临近的合作市求学的。
如今,身为合作市藏族中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的贡布次旦,在尼巴村和临近的石巴村深受尊重。当地人说,他是年轻学子的榜样。
“这里除了放牧,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石巴村村委会主任普奴肖说,目前该村人均收入500元。但当地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均在90%左右。贡布次旦和普奴肖统计,近5年来,尼巴村和石巴村共有30余名学生被高校录取,没有一人因贫困辍学。
道杰仁青
父亲入狱家中几乎破产,打工放牧挣学费
尼巴村海拔2800米,密密麻麻晾晒青稞的架子和藏式民居在一片山坡上展开,村口一眼就能看到普九学校。
贡布次旦说,这个两千余人的村子里,只有部分青壮年男子会说汉语。
今年高考成绩519分,报考西南民族大学藏语系的道杰仁青,因为去了远在数十公里外的牧场打工放牧,当天无法赶回。母亲云草和叔叔均不懂汉语,贡布次旦充当了临时翻译。
听完志愿者来意的介绍,云草哭了起来。她说,丈夫因为偷窃被抓,判了12年,这次变故让家里卖了100多头牛,几乎倾家荡产,已无力供道杰仁青上学。
“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去上大学。”听完志愿者关于国家助学政策的介绍,这名43岁的藏族妇女双手合十表示感谢。她笑了,但眼泪一直没有停止流淌。
从道杰仁青家出来,志愿者吕伟感慨地说,初到甘南,他被这里的蓝天、白云和草原所吸引。但随着调查的深入,甘南贫困生的生存状况带给他的视觉冲击,已经完全超过了这里的风景。
仁欠卡
卖房还是卖牲口交学费,父亲和爷爷意见不一
在石巴村,贫困生仁欠卡的父亲桑结苏奴向志愿者介绍情况时,仁欠卡73岁的爷爷其君奴杰板着脸站在旁边,一言不发。考了545分的仁欠卡很有把握上中央民族大学,他的父亲和爷爷却为是卖房还是卖牲口来供孩子念书起了争执。
“我想房子卖了可以去亲戚家借住,他们最近都盖了新房。可他爷爷舍不得前辈留下的这座老屋。”在桑结苏奴身后,是一座上百年的藏式民居。
其君奴杰主张卖牲口,可桑结苏奴认为,家里的牲口是生产资料,不能卖。但对于仁欠卡上学的事,父子二人态度很一致:“无论多困难都要供!”
仁欠卡是家中的老大,大妹妹仁钦草考上了甘肃师范学师;弟弟达拉塔与仁欠卡一起参加高考,但只考了300多分,准备上一所外地的师专;小妹妹班地草也上了甘南卫校。4个孩子的学费对于这个藏族家庭来说着实异常沉重。
贡布才让
为自己,也为两个没读过书的哥哥考大学
石巴村的贡布才让今年考了530分,超过了他所报考的西南民族学院往年录取分数线。
贡布才让的父亲格日扎西今年58岁,却显得十分苍老。
老人说,家里一直靠借贷生活,至今还欠着信用社15000元钱。
目前,儿孙中一共有8人在读书,这一点让格日扎西十分自豪,“老大、老二没读书可惜了,那时候思想落后,也供不起。”
贡布才让说,高考之前,大哥找到他,说:“我和你二哥都没上过学。你这次高考,也是为我们高考。你上大学,也是为我们上。”这让贡布才让感到,求学之路再艰难,也得挺下去。
山西之寻访故事
高考喜报告慰父亲亡灵
父亲弥留之际一句请求,女儿得以完成学业
本报山西电 代县二中的江艳华今年考了513分,收到学校的大红喜报时,她第一件事就是把喜报放在父亲的遗像前。父亲生前一直希望女儿能好好读书。
3年前,父亲因肺癌过世。江艳华和母亲张俊英现在住在父亲生前单位分的房子里,母女俩靠每月80块钱的抚恤金和亲戚朋友的接济过日子。
江艳华清楚地记得,3年前,自己刚考上高中的那个暑假,家里已经因为父亲的病欠了7万多元的债。奶奶坐在病重父亲的病床边,对张俊英说:“都病成这样了,二毛(指江艳华)又是个女娃娃,就别供她读书了。”一听这话,江艳华心里慌了。母亲知道女儿的心思,就说:“她成绩好,哪怕卖房子,也让她念。”
父亲本来因为虚弱已经很少说话,这次却开口对女儿说:“我是没有能力供你念书了。”接着又转头对奶奶说:“让我的兄弟们供他吧。”就这样,江艳华得以读上高中。
前几天,班主任把高考成绩的大红喜报送到了家门口,江艳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父亲的遗像取出来,供上桃子,在旁边放上喜报。
这些天张俊英为了筹集学费,开始忙着卖房子,她想把家里惟一值钱的房子卖掉,听说可以卖4万元。“我不支持妈妈这么做,”江艳华咬了咬嘴唇说,“我想先试着申请助学贷款,虽然现在妈妈这么辛苦,但我想只要我努力,以后应该会好的。”
北京之寻访日记
他的高尚让我们感动
7月24日 星期日
今天,北京小分队在密云溪翁庄镇寻访了三位同学,同样面临家庭贫困的寇振亚同学提出希望能把捐助款交给比他更困难的同学,还给小分队介绍了同班的另一个同学。他的做法让我们感到意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贫困孩子的高尚。
寇振亚家住在溪翁庄镇金巨罗村,今年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虽然家里父亲工作能挣到些钱,但如果他上大学,则可能使家庭返贫。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感谢我们给他提供费用的同时,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他说如果有比他情况更差的学生,他希望将本该给他的一份救助款转给更需要的人,还给我们提供了他们班一个家庭条件更差的学生。他说自己考取的师范大学可以减免学费,生活费方面家里也可以保障,有人比他更需要这份帮助。
他真的很高尚,在我们现在接触的孩子中很多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会为别人过多的考虑,即使自己不需要,也不会想起别人,这孩子真的很难得。
对于他提出的建议,我们无法做决定,将上报到中国扶贫基金会。
北京志愿者小分队
河南之寻访日记
想要改变他人的命运首先改变自己的
7月23日 星期六
一大早下起了大雨,流过卢氏县的洛河水变成混浊一片。
我们寻访对象李阳的父亲,拖着半截假肢,拎着补鞋的工具箱在大雨中没有等到顾客,却因为我们几个不速之客,被儿子从街边拉回家中。
之前他曾到北京打过一段时间的工。他也是这样瘸着腿,在街头巷尾修车、补鞋。因为残疾,有台阶的地方他没法迈上去,只能选择平地或坡路。就这样,他在北京干了三个月,带回一千多块钱。
接受完我们的采访,老李又要出门忙活了,他要一针一针挣来儿子的学费。
寻找第4个学生刘会丽是一个颇费曲折的过程,我们绕了40分钟的山路,才在一个深处山沟的村庄找到她。
刘会丽是一个长得很漂亮乖巧的女孩。她的父亲刘石头,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谈到儿女的学业,刘石头显得很惭愧。
因为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同时上学,刘会丽的弟弟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现在在郑州打工,平时很少回家,“我想他在心里肯定记恨我这个做父亲的。”说到这,刘石头哽咽了。
刘会丽也说自己对不起弟弟,但当伙伴问她,是否会为了让弟弟读书放弃自己的学业,她低头沉默不语。是啊,她能说什么呢?她又能改变什么呢?要想有能力改变他人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与自私无关。
河南卢氏志愿者小分队
■捐赠提示
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扶贫基金会
账号:0380410810002
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
邮局汇款
单位: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西里36号南楼4层
邮编:100086
捐赠热线
电话:010-62639775 62639776
传真:010-82628042
网址:https://www.cfpa. org.cn:8000/web/
更多详情请登录本次活动官方网站搜狐网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 张剑锋
采写/本报记者 张太凌 刘英才 朱艳莹 王卡拉
摄影/本报记者 倪华初 张涛 杨杰
百度一下“贫困高考生”,找到相关网页约34700篇。志愿者小分队深入甘南藏区两村调查教育状况。当地年人均收入仅500元,无一名大学生因贫困辍学。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甘南”,共找到
67,33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