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百姓故事
少女被精神病母亲控制 4年未离开自家半步(图)

时间:2005年07月27日00:49 来源:生活报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少女被精神病母亲控制 4年未离开自家半步(图) 
姜璐姜巍表姐妹
 
少女被精神病母亲控制 4年未离开自家半步(图) 
姜滨蓝所住居民楼
 
少女被精神病母亲控制 4年未离开自家半步(图) 
姜巍写给表姐的信
 
少女被精神病母亲控制 4年未离开自家半步(图) 
姜巍
 

  核心提示:哈尔滨市动力区进乡街东山宿舍的家属楼是一座普通的五层建筑。这栋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楼房里,住着的几乎都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职工。像许多的居民楼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现在已经变得破旧和拥挤。

  然而,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是,在这样一个人气旺盛的居民区里,竟然生活着一对特殊的母女——她们身处闹市,却与世隔绝。这个母亲名叫姜滨蓝,一个56岁的精神病患者。她的女儿名叫姜巍,一个年仅16岁的花季少女。

  这个可怜的女孩在三四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离开自己家房门半步,原因是她那患精神病的母亲控制着她。

  今年6月22日,一封求助信带着姜巍的希望飞向了门外的世界。这封信让社会上无数双善良的眼睛开始关注这对身处困境、自闭生活的母女。

  本报记者通过连续多日的采访,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揭示了“姜巍事件”的个中原因。

  精神病母亲与花季女儿的“幽闭”岁月

  房门口的一封求助信

  哈市动力区进乡街东山宿舍家属楼里的居民是忙碌的,多少年来他们似乎没注意到身边有一对只在阳台和窗户之间跳进跳出的母女。邻居们只记得,住在二楼的这户人家的女主人叫姜滨蓝,怪怪的,有时候会神经兮兮地递上一沓钱,要求邻居帮她买些食物。而就是这个要求,还经常因为邻居们害怕被拒绝。

  姜滨蓝家的房门总是紧锁的,屋子里断水、断电,人们搞不清楚她在里面怎么生活。透过窗玻璃,邻居们有时能看到姜家有一个面庞白皙的少女。她就是姜滨蓝的女儿姜巍。

  终于在今年的一天,事情在姜家门口传出一封信后发生了转机。

  6月22日清晨,与姜滨蓝家合厨的居民陈贵发现从对门领居家的门缝里塞出一封信。陈贵捡起信,发现上面有着这样的文字:

  假如人真的有魂魄的话,我愿魂化小鸟,飞出这禁锢着我的屋子,飞向那广阔的天地,在那天地间自由地翱翔……窗外的世界可望不可及,它是我一个遥远的梦。虽身在禁锢之中,可我的心灵却无时无刻不在响应着外界的召唤……

  陈贵是建筑公司退休职工,他的妻子张亚芹以前就与姜滨蓝认识。那时,每次张亚芹抱着孩子上通勤车,姜滨蓝都会主动给她让座。陈贵一家1996年搬进家属楼后,就再没有与姜滨蓝接触过。

  看完这封信,陈贵意识到姜家一定有什么事情发生,于是这封信被及时地传递给了街道办事处。几天后,在姜滨蓝家的窗户下面出现了几个好心人的身影。

  这天上午,姜家的女儿姜巍的面孔又出现在窗户后面,她像往常一样在阳光下慢慢地梳理着头发。院子里的人群向她善意地挥手,但姜巍没有做出反应。姜巍想不到,她写的一封求助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邻居们只能提供姜滨蓝的简单情况,据说,姜滨蓝是这家建筑公司的职工,她1992年从单位退休,这三四年里邻居们没见母女俩出过家门。

  奇怪女人的面纱慢慢揭开

  7月6日,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直照顾母女俩生活的姜滨蓝的弟弟姜佑之,他的出现解开了大家心中的疑团。

  据姜佑之介绍,姜滨蓝今年56岁,毕业于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下乡插队的时候与农村的一个小伙子结了婚,1989年生下女儿姜巍。孩子出生后,姜滨蓝与丈夫离了婚。回城后,姜滨蓝接父亲的班进入了建筑公司。在单位,她被称为才女,曾自修法律和会计专业,文笔也不错,是单位的骨干。后来她患上了肺结核,由于长期打针吃药,导致双耳失聪。姜滨蓝是一个极端要强的人,她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郁闷成疾患上了精神分裂症。1992年,单位正式给她办了退休手续。

  不与社会接触,姜滨蓝母女这么多年是怎么生活的?姜佑之说,姜滨蓝有一个八十多岁患有白内障的老父亲,帮不上姜滨蓝什么忙。姜滨蓝还有一个大哥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他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姜佑之每月按时把姜滨蓝的退休金领出来,通过阳台扔到窗户里,有时还替她买一些馒头、蔬菜、水果等食物。

  据姜佑之估计,尽管房间里断水、断电,但姜滨蓝肯定有办法做饭。一个月前,他刚给姐姐买了米、面和豆油,姜滨蓝全都收下了。临走的时候,她还要求姜佑之给她换一个煤气罐。因为她的精神不好,姜佑之从来没给她换过。

  邻居们说,他们也经常帮姜滨蓝买东西。邻居韩某至今还记得,2001年的冬天从二楼阳台上传来的那声轻柔的呼唤。当时,姜滨蓝头戴宽边草帽,以黑布蒙脸,只露出两只眼睛,正在二楼向她招手。“请帮我买一点儿辣椒和几个馒头。”一个裹着钱的黑布口袋随声而落。

  走出小屋走向新生活

  7月9日,在窗口梳头的姜巍终于读懂了人们的手势。几天以来,一直出现在窗户下面的人引起了她的注意,她意识到这些人的到来可能与她有关。人们做了一个写信的手势,姜巍也模仿着做了一个写信的手势,同时,脸上慢慢地浮现出笑容。

  当天,一封信和几袋食品被送进了这间封闭的小屋。姜巍的回信不久也通过门缝传递出来。外界与姜巍取得联系后,解救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人们在为母女提供食物的同时,开始商讨对母女施行强制解救的可能性。

  16日,姜巍的爸爸景忠镇从大庆回到了哈尔滨。景忠镇与姜滨蓝离婚之后没有固定收入,一直在大庆打工,后来又得了脑血栓,失去了劳动能力。景忠镇说,他最后一次见到姜巍是在1998年,当时姜巍胖乎乎的十分可爱。离家之后他一直挂念女儿,2001年,景忠镇回到哈市想见女儿一面,可是不管他怎么敲门,屋里一点反应都没有。他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在楼下转了三四天后失望地离开。

  现在景忠镇投奔到林甸农村,与大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至此,对姜巍有监护责任的亲属都被找到,在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后,有关部门决定对姜巍母女进行强制解救。

  18日,姜滨蓝的邻居陈贵搬出了与姜滨蓝母女合厨的住房,为解救腾出空间。

  19日16时45分,那扇深锁的大门终于被打开,姜滨蓝先被从里面扶出来。二十秒钟后,身上蒙着白大褂的姜巍被医生从房间里抱出来,姜巍表现得十分平静。

  对于姜滨蓝母女来说,新的生活从这一刻开始了。

  强行解救:被困少女见到了阳光

  在做了多种努力无效的情况下,有关人员做出了强行解救的决定。19日,解救行动开始实施,在周密的安排下,当晚姜滨蓝母女被从小屋中成功救出。

  制定多种预案

  7月中旬,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动力区一名副书记、一名副区长负责组织指挥解救工作,多部门提供配合。

  18日,姜滨蓝的亲属以书面形式向黎明街道办事处提交了委托协议,希望政府采取救助措施,帮助姜滨蓝母女走出家门,接受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根据家属的竟见,有关部门制定了两种方案:一是通过家属做思想工作,尽最大努力和可能由家属出面,劝解姜滨蓝母女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二是在家属无法做通工作的情况下,为确保姜滨蓝母女的健康和安全,将选择适当时机,采取必要措施,帮助亲属改善姜滨蓝母女生活现状。

  与此同时,动力区卫生局制定了医疗救助预案、动力区民政局制定了生活救助预案、动力区公安分局制定了安全保障预案,动力区教育局制定了姜巍就学预案。

  解救倒计时

  19日10时许,姜滨蓝母女所居住的动力区进乡街175号楼下出现了五六名身穿便装的巡警。姜滨蓝母女居住的房间内,合厨邻居陈贵已经搬走,有关人员正在粉刷墙壁,更换破碎的玻璃。

  12时10分,包括姜巍爸爸景忠镇在内的多名亲属来到现场。姜巍的表姐姜璐隔着门喊了几声:“姜巍,打开门!”屋内没有任何声响。

  13时许,6名便衣男子来到现场,并与解救人员低声交谈。

  13时45分,姜巍的父亲景忠镇从楼里面走出来,据说,屋内正在部署解救方案。姜璐再次敲门,屋内仍没有反应。

  15时许,姜佑之来到楼外姜滨蓝家窗下,朝着窗口高声喊了两句“姜巍”,但屋内没有一点反应,姜佑之转身离开。不到5分钟,头戴面具的姜滨蓝突然从窗口跳出,站在阳台上向楼下看了一眼,然后又迅速从窗口跳进屋内。两分钟后,姜佑之又回到窗前,再次站在楼下不断地呼喊“姜巍”、“滨蓝”,大约喊了七八分钟,屋里没有一点动静。

  15时55分至16时25分,两名手持两根约一米长铁制长钳的中年男子进入合厨入户的铁门。姜佑之和一男子走进门后,铁门即被两名民警控制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16时40分,一名手提一个正方形铁制皮箱的男子快速走入铁门内。这时,两名身着制服的民警站在铁门两侧,维护现场秩序,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16时46分,一种刺耳的声音从铁门里面传出,有关人员开始撬门。几十秒钟后,传出一声闷响,深锁的房门被砸开,屋里传出女子的呼喊声。随后,由房间里面散发出的恶臭迅速弥漫了楼道。

  姜滨蓝被两名医生搀扶出来,她的头上仍戴着面具,情绪很不稳定,姜滨蓝直接被送上了救护车。

  随后,一名医生抱着姜巍从屋里面走出来。姜巍被用白大褂蒙着,很平静,没有挣扎,嘴里面轻声说着什么,由于声音小没人能听清。

  16时49分,母女俩被一同送往哈市第一专科医院,解救结束。

  解救中结识了一个善良的姐姐

  解救的过程中,姜巍结识了一个善良的大姐姐。她就是姜巍家所在的黎明办事处三新社区的主任高继红。

  “也许是我们有缘吧,姜巍对我很信任,除了她的亲属之外,我可能是第一个与她对话的人。”31岁的高继红说。

  今年5月末,高继红听到居民们反映后,曾与几名社区的工作人员到姜巍家去调查情况。当时,姜滨蓝母女处于封闭状态,她们几次入户敲门都没有任何反应。搞不清屋里的情况,高继红没敢轻举妄动,她向上级部门做了汇报。

  没想到,几天后她竟然接到了一位寄给“高鑫红”的信。“我后来问过姜巍,那封信确实是寄给我的,但当时由于名字写错了,我没敢拆看。”

  原来,她们做入户调查时,尽管姜滨蓝母女没有回应,但是姜巍却通过门缝看到了善良的高姐姐,并且记住了高继红的声音。特别是那一句:“我们是来帮你的,请打开门。”在信中姜巍写到,“你的声音那样轻柔,就像一个呵护我的大姐姐”。

  7月初,高继红和几个好心人一起给姜滨蓝母女送去一些衣服和食物。她还给姜巍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信中她说:“可怜的孩子,所有的人都在关心着你,有什么要求,你尽管可以提出来,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会帮你解决。”

  书信往来架起了一座桥梁,高继红开始和姜璐一起隔着窗玻璃与姜巍对话。高继红说,每次叫姜巍都是两个多小时,姜滨蓝家的窗户上有纱窗,隔着窗户姜巍听得很清楚,而姜滨蓝听力不好,基本上听不见。

  解救的日子逐渐临近,7月18日,姜滨蓝像是预感到什么似的,表现得相当烦躁。当天,高继红在窗外叫了四个多小时姜巍才出现。隔着窗玻璃,高继红对她说,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有责任保护好妈妈,同时配合叔叔阿姨的工作。要记住,大家都在尽力改善你们的生活环境,你要珍惜生命,好好活下去。窗户那边,姜巍听得很认真,而且不时地用力点点头。

  姜巍被解救当晚,她通过姜璐给高继红发了一条短信:“高姐姐,速来,我很想见见你。”那天晚上,高继红就是在姜巍的病床边上度过的。

  舅舅成为姜巍法定监护人

  姜滨蓝母女被解救入院后,姜滨蓝的亲属轮流进行陪护,来看望她们母女的人络绎不绝。

  20日,动力区委召开了姜滨蓝母女获救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母女俩的解救经过。

  当天下午,公安部门和办事处对姜滨蓝家物品和房屋进行了清点和封存,动力区委宣传部对全程进行了录像,公证处当场做出公证。随后,动力区卫生局有关人员对母女俩居住的房屋进行了卫生消毒,办事处近期将出资对房屋维修和粉刷。

  25日,记者获悉,姜巍的舅舅姜佑之已经签订了监护协议,成为姜巍的法定监护人。

  本报记者与姜滨蓝母女面对面

  姜巍:三四年间没出过家门

  7月23日,记者来到了姜滨蓝母女就医的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为了不让外人打扰这对母女休息,姜滨蓝的弟弟姜佑之特意在病房的门上贴了通告,大意是:感谢各位好心人对姜巍母女的关心,现在拒绝任何形式的探望。

  后经过家属特许,记者分别于24日、25日进入母女俩的病房,进行了无干扰式的采访。

  不花钱的东西我不要

  据记者的观察,经过连日来的治疗,姜滨蓝的病情有所好转,一改刚入院时的大喊大叫,变得安静了许多。护理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她已经能自己吃饭了,还能洗衣服、刷牙,情绪较刚入院时稳定多了,但总吵着找孩子,时常呼喊着姜巍的乳名“巍巍”。姜滨蓝不知道,其实她的女儿就住在她病房的斜对面。母女俩住对门,但彼此却不能相见,医生说这样做对病人康复有利。

  “医护人员给她什么好吃的她都不舍得吃,说给巍巍留着。民政局给她买的新衣服她死活不穿,说我没花钱我不穿。开始时她拒绝进食,吃第一碗粥前,她给护理员打了一张5角钱的欠条。”护理员秦阿姨说。

  据医护人员介绍,对姜滨蓝的治疗效果很明显,这几天她情绪变化也很快,这与她从来没有接受过药物治疗有关。现在,她已经能比较正常地与人交流,但距离治愈相差甚远。

  记者:你知道你在哪里吗?

  姜滨蓝:第一专科医院——精神病院,你们把我当精神病了,巍巍在哪里?

  记者:你的孩子在家里,她的表姐姜璐照顾她。你好好配合医生治疗,病好了就可以回家照顾你的孩子,你给她做饭,她上学,多好啊!现在政府给巍巍安排好了学校,还重新给你家维修了房子,买了电视,还给巍巍买了电子琴。

  姜滨蓝:不花钱的东西我不要。

  记者:你为什么要封闭自己呢?把孩子都耽误了。

  姜滨蓝:人心险恶,外边太危险,孩子只有在我身边最安全。

  中午时分,护理员送来了排骨炖豆角和米饭,还有蘸酱菜。姜滨蓝客气地对记者说:“吃吧!”并用手递过一根黄瓜,说:“用它蘸酱吃,”还不停地劝记者“吃,吃!”

  24日下午,姜滨蓝的弟弟姜佑之向记者透露,他在对姐姐家进行清理时发现了7000元现金,都是旧版人民币,“一卷一卷的用废塑料包装袋包得好好的塞在犄角旮旯。同时还发现了几张存折,共计3500元钱,存折上的日期显示该存款均为1992年至1996年期间开的户。

  三四年没出过家门

  采访中,巍巍不时地发出笑声。医生说,姜巍偶尔发出的大笑声完全是模仿她妈妈的,因为在仅有母女俩的二人世界里,妈妈是姜巍模仿的惟一对象。

  记者见缝插针地向姜巍提了一些读者关心的问题,姜巍每次回答问题前都要经过短时的思考。

  记者:你在屋里待了几年?最后一次出来时是哪一年?

  姜巍:这三四年中一次都没有出来。过去妈妈还偶尔带我上街买吃的、买书什么的,可这几年来我一次都没有迈出这间小屋,妈妈也没有。

  记者:房间里没电没水没有取暖设施,你们每天都怎样生活呢?

  姜巍:接雨水啊!家里现在还存两大盆呢。一下雨,妈妈就上阳台接雨水,家里的盆里缸里都接满了雨水。每次接水都是妈妈干,从来不让我动手。

  记者:你们每天都吃什么?

  姜巍:什么都吃,舅舅送来的食物,还有妈妈做的(饭),妈妈还包饺子,没有肉就包菜馅的。

  记者:用什么做饭?

  姜巍:家里有木头啊,有很多木头。

  记者:你和妈妈生过病吗?生病了怎么办?

  姜巍:生病时妈妈给喂药,家里存着好多药呢,有去痛片、速效伤风胶囊。我生病发烧时,妈妈用湿毛巾敷在我的额头上降温。妈妈生病时不吃药,挺着,发烧时挺着,慢慢就凉了。在这里,我是第一次打针。

  10岁时曾经练过琴

  记者:你怎么认识这么多字,还会写文章?

  姜巍:妈妈教的啊。妈妈还教我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妈妈除了教我写字之外,还教我代数、几何什么的,但我不大喜欢数学。小时候学算术,我笨得很,不会算,挨妈妈骂,还曾被妈妈一脚踹到盆里去了呢!后来,我渐渐不那么笨了,可对数学仍兴趣不大。妈妈给我买了一些小学语文、数学课本,虽然不全,配不上套,但能学多少学多少。妈妈还陪我一起演算题,比谁的速度快。小时候妈妈还送我去过幼儿园呢。

  记者:妈妈还教你什么了?比方说为人处世方面的。

  姜巍:妈妈不让我和陌生人接触,不许我与外界沟通。妈妈还教我不要占别人的便宜,不花钱的东西不许要。妈妈还教我唱歌。

  记者:除了看书,平时在家里你怎么打发时光?

  姜巍:我除了看书之外,还喜欢弹琴。我小时候也不会弹,只会乱弹一通。我是10岁时开始练琴的。我用小时候舅舅送我的那架红色的琴,照着曲谱一遍一遍地弹,弹多了就记住了,就不用看着曲谱了。我弹的是歌的配曲,至今我已记下了三支曲子:《梭罗河》、《大海啊,故乡》和《伦敦小调》。我弹得不算好,因为两只手配合不太好。这架琴后来被妈妈一次大发雷霆时摔坏了。后来我拆下琴的底板,将里面安琴弦的部件脱落下来的一头固定在原处,再将底板重新安上,就修好了。再后来又被妈妈弹坏了,她不会弹,五指齐下劲儿太大,琴键经不住她的折腾,掉了几个,虽然用胶粘上,可从此不灵活了,高音部几个琴键弹不出响来。我弹起来不顺手,也就不爱弹它了。为此我心里挺怨恨妈妈,她不会弹,却把我惟一的琴糟蹋坏了。我多希望能有一架音色优美的琴啊!

  我还喜欢刻剪纸,所以从以前刻好的剪纸中挑选了几张送给姜璐姐姐。刻纸需要先把图样描在纸上,我的办法是将纸覆盖在图样上,图样会透过纸淡淡地显出来,这样就可以描了。或者把纸覆在图样上,然后一起放在一小块玻璃上,用手将它们捏紧拿起来,对着光,光透过玻璃能把图样显得清楚一些。这样可以左手拿着玻璃、图样和纸,右手拿笔在上面描画。刻纸的工具我用的是拆衣服用的刀片,纸下面垫着玻璃刻。刻起来虽然费劲,特别是转角的地方和小圆孔不好刻,需要仔细,但当刻成的时候,我会感到成功的快乐。只是后来妈妈不让我刻了,现在只能瞒着妈妈刻。不过我没有手工纸了。

  几年间,姜巍与表姐进行了数十次书信沟通,她在信中说——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姜璐,姜滨蓝的弟弟姜佑之的女儿,过去经常跟爸爸去给大姑和表妹姜巍送吃的和用的。

  “2004年9月的一天,我又跟爸爸去给大姑和表妹送吃的。以前我没有要促使他们离开那间小屋的念头,因为我父母的能力是不能养活她们母女俩的,何况大姑又是这种状态。爸爸妈妈每月不足七百元的工资除了供我上大学外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可这次透过那间小黑屋的窗户,我看到了表妹那忧郁的眼神。那眼神让我一下子长大了:我有责任和义务照顾这个比我小7岁的妹妹!”姜璐说。

  “可以感觉到,大姑是不允许巍巍同外界接触的,于是,我就试着给她写了一封信,信很简单,主要内容是询问一下里面的生活情况。结果,我收到了巍巍的回信。”从那时起的几年时间里,姜巍一直与表姐姜璐通信,这成了她“幽闭”生活中唯一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

  以下是姜巍写给表姐姜璐的信的部分摘录。

  通信的事不能让妈妈知道

  亲爱的璐璐姐姐:

  你好!你的信我收到了。很庆幸,你的信没有落到我妈妈手中,要不然可就糟了。

  那次你一个人来送东西,我从窗户上看到你了,就是那位穿黑衣服的大姐姐,对吧?

  第一次接到你的信,真令我喜出望外。捧着你的信,我爱不释手,读了好几遍。你的信,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我的心房,驱散了我心头的孤独与寂寞;仿佛涓涓细流,滋润了我干旱已久、渴望友情的心田。当我感到孤寂的时候,读几遍你的信,它会给我以心灵的慰藉,使我感到你如同在我的身边。姐姐呀,盼望你能多多给我写信,我需要知心的朋友。

  不过,通信的事千万不能让我妈妈知道。咱们约个通信的办法吧:在送东西的时候,你把给我的信事先放在装包子的两层口袋的夹层里,而且要放在底下,送书时也可以把信夹在书中,我再把信悄悄取出来就行了。只是我的信转出去有点麻烦,因为我找不着机会用以前的办法把信交到楼下邻居的手中,所以,我只得趁妈妈不在屋,把信从门缝塞出去,请对面屋住的那家帮我把信交给楼下的邻居再寄给你。

  给表姐的信挑出了错字

  姐姐,你让我多开导开导妈妈,这,能有什么用呢?你让我建议妈妈到外面走走,可若妈妈肯出去走走,现在的处境还会这样吗?姐姐,请你理解我。

  姐姐信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容我指出。你把“清晰”的“晰”写成了“淅”。晰,是明白、清楚的意思,它是日字旁,日就是太阳,在太阳光下看东西,不是一定看得很清楚吗?淅呢,是三点水旁,“淅淅沥沥”常用于下雨,下雨不就是下水点吗?把这两个字部首的意思跟字的意思的联系弄明白,就不会写错了。

  姐姐,上次妈妈发脾气你们莫生气,不愉快的事不必老是耿耿于怀,要紧的是想想办法嘛。请原谅我的无能为力吧。命运啊,你为什么要叫我生在妈妈家里?为什么?……

  一年一度春光好,今春还有明春至

  我缺乏历史方面的书籍,请姐姐帮帮忙。当然,我最喜欢的是文学书,古今文学我都爱。《西游记》听我妈妈说没有,我很想看看,姐姐能否给我弄一本?我也喜欢科普读物,像《十万个为什么》我也爱看,但只有两本,全套十二册,尚缺十册。

  唉,咱还是不说这些吧。姐姐,今年五月上旬,我作了一首诗,你看看怎么样:

  白杨吐绿舞春风,眼望白杨忆往昔。

  童年伴我度炎夏,叶如伞盖遮炎日。

  清秋天高风送爽,枝头叶落还归根。

  寒冬雪飘风凛冽,身披银装挺且直。

  单等春风来化雨,枝舞风中绿如碧。

  绿纱片片路边挂,绿波层层随风起。

  一年一度春光好,今春还有明春至。

  但愿明春更美好,白杨青青绿更新。

  开头一句原是“白杨高高高入天”,但太夸大,改动后能与第十句呼应。白杨树缀满新叶的枝条,在风中摇曳,有如绿色的波浪在起伏。白杨初绿,枝叶未繁,看起来就像一片片绿纱。经过春雨的洗涤,它们显得更加碧绿,绿得那样新鲜,那样纯美。这迷人的、活泼的生命之绿怎不令我心醉!最后四句,我看姐姐能否理解我的含意。

  2004年10月24日

  挣稿费还妈妈欠的4元钱

  亲爱的璐璐姐姐:

  你好!我10月份给你的回信收到了吗?眼下,已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没有一点回音,我很是焦急、不安。焦急的是没有接到你的回信,不安的是担心我的信是否会在路上寄丢或者寄不出去(因为我没有邮票,你也没有告诉我你的邮政编码,我也没有自己的邮政编码),至今我仍不知我的信的下落。

  姐姐,我看了你送我的1999年第12期的《成才之路》“科技动态”栏目的一则消息《基因武器快来了》后,触动很深,它激起了我呼唤和平的强烈愿望。于是我写了一篇《和平,我在呼唤你》的文章,随信一块给你,你看看怎么样。这篇文章,我改了三遍才定稿,第一稿是于11月25日写完的,给你的是第四稿。个别段落还改了不只三次,我改完一遍看看不满意就再改,一直改到满意为止,像第四自然段和倒数第二自然段就改过好几遍呢。我的文章如有用场,就看姐姐的安排了。如果能投稿的话,那么请姐姐将我的稿费交给楼下那位穿白色夹克衫的阿姨,好将我妈妈欠她的四元买小肠的钱还上,好吗?拜托姐姐了。

  明月皎皎泻银辉,月月十五月团圆

  姐姐,如今我在哈尔滨,你在绥化,你我天各一方,又由于这命运对我的纠缠、束缚,你我不能相见。有时我凭窗远眺,遥望天边,绥化在哪里呢?更有那座座高楼遮住我的视线,使我望不到远方。

  当明月当空的时候,望着那皎洁的明月,会想起远方的你。明月啊,照在哈尔滨,也照在绥化,每当这样的夜晚,当你学习疲倦的时候,请抬头观看夜空中那可爱的明月,愿它能给你捎去我对你的友情和鼓励,使你振作起精神,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里,我摘录《诗经·郑风·子衿》之诗一首,聊表寸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空给我来信,好吗?

  然而,面对着眼前的处境,愁绪也时常浮上我的心头。明月皎皎泻银辉,月月十五月团圆。如今我已十五岁,月有圆时梦难圆。我盼望能摆脱这命运的束缚、纠缠,投入到自由的怀抱中去,有朝一日也能与姐姐团圆。农历每月十五,是月圆的时候,而我今年已十五岁了,可我这个梦何时能圆呢?况且以后的事情是难以料想的。对此,我心中怎不忧愁呢?姐姐,我该怎么办呢?

  2004年12月16日

  现在该是春节了吧

  亲爱的璐璐姐姐:

  你好!我一个多月没给你写信了。因为这些日子心绪烦乱,怕这种时候写不好信,所以没写。再者,有时贪于看书,就懒得写信了,实在很抱歉,望姐姐容谅。

  还有,请姐姐给我一张(或一本)明年的日历。此外,给我弄些作文本,以备我写作文之用。谢谢姐姐了。

  算算日子,现在该是春节了吧,不过我不知道它究竟在哪一天,可能就在7、8、9这几天之内。值此新春佳节之时,远方的姐姐,你还好吗?在这里,我给你送去真诚的祝福,祝你健康愉快,学习进步!同时,我也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希望我们的鸿雁能依然来往,不要再次断绝吧……

  去年的中秋节前,我接到了你给我的第一封信,那也是我接到的第一封信。当时,我心中是多么快乐呀!是的,我终于又找到了一位朋友,我怎能不高兴呢?

  姐姐,我多么希望你仍然能给我来信,我需要知心的朋友,我不希望这友谊的鸿雁奉命再次断绝啊!姐姐,只要有可能的话,就请给我来信,好吗?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姐姐,这些日子,我时常很郁闷。光阴如水,我已步入十六岁的年龄,青春年少,这豆蔻年华啊!可命运却至今仍束缚着我,束缚在这压抑人的屋子里。我不甘心让我的青春年华在这小屋里付诸东流啊!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我想起了闻一多《静夜》中的这句诗。是的,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难道我生来只属于妈妈,只属于这块狭小的天地吗?

  这四墙虽然围住了我的身,但却围不住我的心。假如人真的有魂魄的话,我愿魂化小鸟,飞出这禁锢着我的屋子,飞向那广阔的天地,在那天地之间,自由地翱翔。我要飞向绥化,飞到你的窗前,用清亮圆润的歌声,将你从晨梦中唤醒,给你送去我真诚的祝福和友情。我还要继续飞翔,看看祖国美好的山河,那是我心中的向往。我要看看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我要衔一枝碧绿的橄榄叶,飞遍五洲,给全世界的小朋友们,带去纯真的友谊,让这枝象征着和平的绿橄榄,在他们心中生根、长大……

  可是,梦想终归还是梦想,现实终归还是现实。

  少年尝尽愁滋味

  梦难圆,梦难圆,梦圆圆时待何年?想到韶华似水,青春易逝,而摆脱命运束缚的希望却渺渺茫茫,梦圆圆时更是遥遥无期,姐姐啊,这如何不令我忧伤?

  此刻,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唯有“嘀嘀嗒嗒”的钟声响彻耳畔。橙黄色的路灯光,从窗口照进来,照在床上。借着这路灯光,伏在被窝里,我悄悄地写下这行行文字。夜的宁静,使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我爱这路灯明亮的光,在黑夜里,它为我照明,和着这钟声伴我夜读;在寂静的夜里,它那橙色的颜色,能令我心头感到温暖,抚慰我孤寂的心灵。于此寂寞静夜中,唯有灯光慰我心。此情何计可消除,独隐心中有谁知?这忧思愁绪,时常缠绕在我的心头,令我抑郁忧伤。姐姐啊,我该怎么办呢?

  2005年2月9日

  姜璐曾在信中无数次地鼓励姜巍:有姐在,你不要怕,姐是你永远的精神支柱。

  可遗憾的是,姜璐写给姜巍的信件,除一封外,其余均丢失。

  专家的测试报告显示——

  妈妈的病态思维未影响姜巍

  听不到嘈杂的人声,只有参天的大树和啁啾的鸟鸣。走过一段林荫小路,就来到姜巍获救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的第八病房。这座极具特色的平房式的建筑始终保持一种安静。

  十五年中几乎形影不离的母女,现在接受着专家们的会诊。据了解,住在这里的患者一般患有躁郁症、酒瘾、心理障碍等。

  近来,姜巍的病房里经常传出欢笑声,姜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标志着姜巍正在恢复。

  心理测试:不幸生活存在着万幸

  22日,姜巍在家人的搀扶之下蹒跚地走出了房间,她对走廊里的“铁管子”产生了兴趣,医生告诉她这是暖气,是取暖用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姜巍在医院里熟悉了许多新鲜事物,她还学会了打手机。给姜巍的测试问题:你妈妈怀疑别人你怀疑吗;你妈妈听到了怪异的声音,你相信不相信……

  姜巍被送入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后,院方组织三名专家对其会诊后的结果是:姜巍没有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但身体虚弱、存在社会思维缺陷。

  参与会诊的精神病学教授张聪沛说,姜滨蓝患有偏执型的精神分裂,具有被害妄想,这种思维状态非常容易影响周围的人。姜巍的心理和智力发育获得的绝大部分知识来自于姜滨蓝。但是,姜巍在行为和心理上几乎未受到妈妈病态思维的影响。

  进行精神现状检查时,医生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你妈妈怀疑别人,你怀疑吗?你妈妈听到了怪异的声音,你相信不相信?不让你出去玩,你为什么不反抗?姜巍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因为她是我的妈妈”。

  张聪沛说,妄想精神病的症状是没有安全感。“我们提供的前两个问题,正是根据大多数病人的症状来测试小姜巍的反应,她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而第三个问题,小姜巍回答得坦率又理性,说明前两道问题的回答确实出自她的真实想法。”

  智力测试:某些想法非常幼稚

  姜巍身高一米四左右,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身体发育迟缓,走出小屋就患上了呼吸道感染。心理年龄估计不到十岁。给姜巍的测试问题:怎么做饭。回答:在屋里用木头点就行。

  经过测试,姜巍具备基本的抽象认识能力、理解判断能力、计算能力、手工操作能力,掌握一些书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字能力,并且,姜巍还能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但对社会获得性知识却难以理解。

  医生随便拿出一份当天的报纸要求姜巍朗读,她读得非常流利,说明姜滨蓝在精神病还不很严重时,教过她识字。在测验完书本知识后,医生们给她提了一个最简单的常识问题:学校什么样。姜巍思索半天回答不上来。

  在测试姜巍的社会反应能力时,医生们选择两道题:一是,当一个五岁的小孩用一把笤帚打你,你怎么办?另一道题是,假如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用一把笤帚打你,你怎么办?这两道开放式的心理测试题,本来具有无数多的答案,可姜巍却束手无策,一个答案也没有。

  而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时,姜巍又表现得相当出色,让医生们都觉得惊奇。医生问“磨刀不误砍柴功”是什么意思?姜巍的回答是有备无患。医生又问,轮船和汽车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姜巍回答是,都属于交通工具,轮船在水里行驶,汽车在陆地上行驶。

  张聪沛说,姜巍对复杂问题对答如流,说明她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很好。医生们又给她出了一道知识性的问题:“你用什么方法做饭?姜巍的答案是:在屋里用木头点火就行。最后这一个问题又表现出姜巍在获得性的知识方面存在缺陷。张聪沛认为,在母女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姜滨蓝通过语言、书本、文字等方式传授给她一些知识,锻炼了她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而母女俩的交流毕竟是有限的和单调的,她所有学到的只是在母女生活的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曾经出现过的常识和社会经验。

  经过测试,姜巍的情感发展比较迟钝,她的情感反应滞留在十一二岁儿童的水平,显得幼稚和单纯。

  哈市曾出现过类似的病例

  有一个问题曾让所有的医生百思不得其解,像一张白纸一样的姜巍,与患精神疾病的母亲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她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没有病态的痕迹?她用什么方法进行选择?

  张聪沛说,哈尔滨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病例。1998年,一个叫玲玲的十二岁女孩被送到了精神病专科医院。她5岁起被身患精神病的母亲与外界隔绝起来,在与母亲封闭生活了七年后,她学习了精神病的症状。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必须垫着纸,她才肯去握门把手。

  相对来说,姜巍与母亲生活的时间更长,被母亲封闭得更彻底,她的身上反而看不到病态症状。

  在调查了姜巍母女的生活环境后,专家们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原来,在母女俩生活的没有电源的小屋里,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姜巍时刻离不开广播节目。在收听节目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亲以外的社会的了解,保持了与外界联系的一个通道。

  姜巍母女的遭遇体现社会问题

  姜巍用一种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方式唱歌,躺在病床上很认真地给记者背诵李兆麟将军的《露营之歌》,对于人们的提问,她的回答一律是单纯而又坦率,而交谈当中从她嘴里不时冒出的一些幼稚问题,又提醒着人们,这个小女孩刚刚回到社会,她的人生从十六岁开始。

  “不管怎么说,姜巍的生活都是一场悲剧,而这个悲剧的形成,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张聪沛说。

  “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好比是合金,先天一部分,社会化一部分,目前的学者普遍认为社会化更为重要。姜巍的社会化是通过母亲间接进行的,没有切身的体验,她的社会化是不完整的,在她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缺少了最为重要的环节。”张聪沛说。

  “从这个意义上说,姜巍是一个受害者。她是母亲病态行为的受害者,也是社会冷漠的受害者,而应当负责任的并不是她的母亲。”张聪沛说,“姜巍事件的出现的确是给全社会都提了个醒,在我们的都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有待完善,我们的社区卫生视检评估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法制建设步伐有待加快。”张聪沛说,相关法律不健全的影响,在这次救援行动中就能看出来。在发现一个没有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带着孩子自闭生活多年,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时候,还在为能不能解救而争论,为怎样营救,谁承担责任而耽误时间。

  据了解,姜滨蓝的精神分裂症已经进入慢性期,通过治疗完全康复的机会很小。对于姜巍,医生们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恢复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她与母亲的这段封闭生活会在她的心理留下迹痕。张聪沛说,姜巍现在处于一种天真未凿的懵懂状态,与其说是她不感觉痛苦,还不如说她不懂得什么是痛苦,但是总有一天她会真正回归社会,在复杂的人际冲突中成熟起来,那时候她会重新评价这段历史。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精神病”,共找到 2,458,133 个相关网页.



    
社会精品图片 社会新闻推荐
变性美女进行胸部整形
中国女子在大马受辱
栓在电话亭上的小男孩
中国大学生2005的黑暗

栓在电话亭上的小男孩

口述:我为情人抛弃丈夫 免费性情故事
12岁少女假期打工补贴家用 被强迫卖淫染上性病
男子性无能被泄秘索赔偿 上演裸体跳楼闹剧(图)
百名员工围殴北京朝阳法院法官 高喊法院是强盗
三陪女杀死医院院长后弃尸下水道 邻居不敢回家
老汉修鱼塘发现百岁热带龟 欲将其放生老龟流泪
少妇多次被丈夫逼吃春药 饱受暴虐夫变态性虐待
刘翔家获评五好家庭 舒淇从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实话实说征集问题 说出你对身边事情的态度
当代大学生的九宗罪 爱上一个人的7种预兆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列车上男子抡斧砍杀妻儿 警方称嫌犯有精神病史(07/25 00:57)
  • 警报声致精神病人绝食 北京城管负责人医院道歉(07/21 15:23)
  • 精神病人违法究竟由谁担责?(07/20 09:50)
  • 北京数十精神病人因受汽车警报器惊吓集体绝食(07/19 17:44)
  • 学生上课受辱患精神病 法院判学校赔偿近2万元(07/16 17:27)
  • 精神病老爸将儿推下楼 倚窗而坐悠闲抽烟(组图)(07/15 10:32)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