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竞争力与财经媒体发展
主持人:各位搜狐网友大家早上好!欢迎关注科学发展提升报业竞争力系列访谈,我们今天举行的是第三场,请到的嘉宾是《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韩曦晨先生,首先请韩总给大家打个招呼。
韩曦晨:大家好!
目前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状况
主持人:我们还是从报业竞争力这个话题谈起。大家知道中国报业竞争力会议去年已经召开了一次,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大家开始把报业竞争这个概念进行一个系统的测评,以前没有做过,但是同时一些媒体也提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报业跟其他的产业不太一样,以衡量一个产业的体系衡量报业这种方法是否科学,所以今天的话题想让韩总介绍一下报业与传统的产业相比有哪些特色?目前构成报业竞争力的检测方法科学体系如何形成?
韩曦晨:因为今年是第二届报业竞争力年会,我们还会发布晚报都市报类报纸竞争力的排名。在第一届的时候,的确像刚才说的,有很多人认为提出报业竞争力的概念十分重要,但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应该说报业由于它的特殊性造成了大家对它的评价非常关注。尤其是报纸的竞争力、影响力这些东西大家都非常关注。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评价标准。不同的报纸对自己也有一个定位。在第一届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第二届我们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做的更细致一些,在数据测算和权重方面进行了更精确的分析处理,推出以后关注和争议肯定还会有,但是科学性大家可能会更认同一些。
主持人:应该说《中国经营报》跟新闻出版总署做的这个研究,可以说以科学的方法做出了一个以前没有做过得评测。同时我们关注到今年新闻出版总署8月4日-6日将举办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此次主题是“重塑新型市场主体,培育中国报业竞争力”。从这个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报业产业形态不是特别完整。客观的来看,现在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这样一些媒体还是非常少的。所以我想请韩总简单介绍一下现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状况?
韩曦晨: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当然存在像你刚才说的比如说市场不成熟,产业形态不完整,甚至包括一些从业人的经验、市场化的水平存在着不足。但是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在内容方面,有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但是在报业经营方面,应该说现在很多的报业在做非常多的探索。有些也是有很好的经验,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这次年会要谈的,市场主体的问题。怎么样确定好报业经营的市场主体这是官方还是报业的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都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是目前报业改革的一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 另外,谈中国的报业有很多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问题,这是脱离不开的。所以我们这次年会确定的话题应该说是报业改革的一个新的思路也好,或者是新的探索方向也好,应该是这样的。
主持人:相信在这次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报业的精英会聚一堂就这个问题集思广益肯定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报业竞争的成熟。
财经类报纸甚至财经媒体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主持人:与西方成熟的传媒产业相比,您认为中国现在财经类报纸的发展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影响造成这些瓶颈的因素是什么?
韩曦晨:中国报纸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年轻、比较新,它可能借鉴了一些成熟报纸的市场的做法、理念,但是总体来讲还是非常年轻,经验不足。财经报纸这个提法在中国是很新的,过去我们叫经济类报纸。年轻最大的问题就是还不能够非常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这从整个报业,财经报纸市场的发行量、影响力来看,甚至和网站,和你们的关系都能看出来,整个财经媒体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为什么影响力不足呢?就是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还有所差距。我们在信息的获得、表达、对读者需求把握上都有一定的不足。
主持人:除了这些因素,财经类媒体发展自身的因素之外,您认为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以财经类媒体这样一个读者群体的客观现实有没有关系?比如西方投资者比较多一些,而我们国家这方面有家庭投资需求的,或者有更高层次需求的这样一些人,本身对财经媒体的需求没有发达国家那样高,与这个因素有关系吗?
韩曦晨:肯定有一定关系。比如跟中国社会商业文化的成熟度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另外,和读者、投资人他本身对财经信息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有一些调查公司调查发现,中国企业在获取信息上用的最多的方式,或者比较多的方式也许可能不一定是报纸,甚至是网站。他们说同事之间的这种信息交流,口头传播,朋友之间的这样一些人际传播占着非常重要地位,这也算是中国的一个特点。
财经周报在未来发展上要着力解决深度的问题
主持人:财经类媒体内容的核心最主要的还是新闻,但是从读者阅读需求来看,它带给读者更多的是新闻之外的资讯,从财经资讯综合信息方面它提供的东西还不是特别多,根据您的观察,您认为当前这样一个财经报道消费中,读者对财经信息的需求是不是非常明显?另外,他们与财经报道的题材相比,哪一个给读者提供的帮助更明显?因为未来来看,内容的提供可能直接影响到未来财经媒体的发展方向。
韩曦晨:对不同的载体来讲读者的需求不一样。比如他对网络、对日报,他可能就要求信息量要全、要快、要及时。但是对一些普通报、或者一些杂志就是要求深度要高。解决他了解新闻的背景、新闻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可能这方面需求比较大。像我们这样的财经周报来看,还是要解决深的问题要多于解决信息量的问题。
主持人:财经类周报未来发展要竞争的话最主要的还是解决深度的问题。
韩曦晨:对。信息量方面它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方法,比如梳理、评论,它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不让自己的信息量显得过少。但是它的主要精力不应该在这里,因为是周报,就是资源有限。它的主要的资源应该用于解决深度问题。
主持人:您能结合《中国经营报》的一些实际案例讲一下吗?
韩曦晨:比如我们在常规上面对记者的要求,包括考核上,传达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比如我们要求我们《中国经营报》的特色就是我们强调深度报道,给编辑记者在日常工作中一个明确的信号。同时我们尽量让编辑记者能够更简单、更明了、更统一的来理解深度。比如我们强调新闻的背景、我们还要强调新闻的影响。一个稿件做到这两点了,我们认为基本上就是一个深度的报道了。只讲一个事件、一个报道这不是我们的优势。《中国经营报》一些重要的报道还都是体现了这个要求。
媒体本身影响力直接影响其竞争力
主持人:在您看来,内容方面《中国经营报》它的经营优势应该在深度。接下来我们谈一下财经类媒体的盈利模式。想简单的请您谈一谈财经类报纸目前的盈利模式有哪些?因为这也是财经类媒体竞争力主要的内容。另外,在未来竞争的模式有没有进一步延展的可能性?
韩曦晨:现在的财经类媒体大部分是靠广告盈利的。但是这个现象背后的核心其实就是影响力的问题。
一个财经类的报纸,一张报纸到底卖给客户的是什么?应该说就是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往下一步延展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们想象你的产品是有影响力的,你围绕这个影响力做经营,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种这种方式,卖给广告主。影响力卖给广告主是一个方式,包装起来做活动是一种方式、用影响力做产品的延伸、向上、向下做都可以,做俱乐部、社区式的东西也可以,把它延伸到网站也可以。当然我们把我们产品定位在影响力的时候,我们发现在营销上面盈利模式非常多,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广告上。
同时,由于影响力不够,或者说满足读者需求能力的欠缺,造成现在财经媒体,包括很多媒体发行成本非常高。这个我们可以和国外的甚至一些香港地区的比较成熟的报纸相比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发行成本很高。
主持人:在您看来未来财经类媒体,影响力作为一个方式、方法可能性还是比较多的。
韩曦晨:还是可以想象的。如果我们的报纸最核心的东西满足读者需求以后,我们的发行压力会减轻,另外随着影响力的提高在各个方向都可能提高。
主持人:您看来财经类媒体盈利最终的盈利还是报纸的影响力,在您看来一个报纸怎么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影响力?
韩曦晨:有几个维度可以描述。比如说,公正性、责任感、报道深度、对读者的干预性,或者是报纸的有效性、适用。恐怕这几个方面是举行报纸影响力比较重要的元素。
主持人:最终还是在新闻和内容方面必须要有很好的特色。
韩曦晨:对,新闻品质、适用性可以简单的总结成这两点。
激情、理智、专业性一个都不能少
主持人:归根到底做新闻还是要看报社的储备。对于读者来讲他们对财经媒体,记者这块这个职业他们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您看来财经媒体需要的人才需要具有什么特质,财经媒体很多人认为过多的跟企业、跟经济相关的机构打交道,做新闻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媒体监督与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这样一个关系呢?
韩曦晨:财经媒体从业人员从现在来看非常需要的一个素质就是“激情和理智的结合”!
激情,就是当你发现了一个新闻线索,有的一个话题以后,你应该充满了非常兴奋的状态去做。但是作为一个财经记者,一定要把自己归结到理智上。举一个例子,前一段时间“光明乳业”出现的问题。我们现在回头看一些报道,不同类型的报纸有不同的报道方向。大家我们看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报道其实是一种情绪化的,甚至是在道德层面上去评价一件事情的。我们先不说这样的报道好与不好,对与不对。一个财经媒体,它在处理这样的话题,尤其看到那么多情绪化的报道之后,它应该首先想一想一个企业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它不是一个不成功的企业,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比如说,要加强质量关系,要做管理工作,这是一般人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光明牛奶没有想到,它如果是一个不成功的企业也就算了,但是它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其实这里面是有很深刻的商业逻辑,这个不应该用情绪化的东西,或者从道德层面上去判断。而是真的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它在感觉上遇到什么问题?经营理念上遇到什么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发了一个评论,做了一个案例,做完以后光明乳业也是觉得可以接受,事实上也确实不是那个层面的东西,而是经营管理层面上的东西。
作为一个财经类的记者,遇到这样事情以后当然应该充满激情、职业精神去做这个事情,但是你的落脚点一定要落到理智上。
主持人:一个财经记者除了客观、公正的报道一个事件之外还要有什么素质呢?
韩曦晨:还要有专业性,对企业有所了解。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都不知道、不了解,或者了解的很浅,那么你也不可能去进行深度的报道。所以财经记者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是学习能力。我们很多记者不是学财经的,甚至不是学新闻的,所以他的学习能力、悟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就是职业的精神、客观公正的立场可能比专业精神某种程度上更重要。
韩曦晨:入门的门槛不是很高但是要真正做好还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
媒体要“两条腿”走路
主持人:现在财经类媒体,如果看到它的影响力,一个媒体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理念,新闻应该是独立的,但是现实中也存在一些情况,就是媒体要生存必须有另外一个“轮子”在转,(经营的轮子)这个轮子就要维护跟客户的关系。如果某些企业看到了一些报道对它不利,那他会提出一些要求,那可能对内容有所干预,在您看来这种问题对一个财经媒体来讲应该如何应对?
韩曦晨:这个其实涉及到很多层面的问题。比如新闻监督,你是站在谁的立场?为谁监督?监督企业什么?这个和你的读者定位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大部分的财经媒体还是应该定位在投资者这个层面上的。定位在投资者层面,我们在监督的时候,是应该监督这个企业它的运作有没有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这应该是我们主要监督的问题。
另外监督的立场是谁?对待一些合法的企业、很好的企业我们的监督立场还应该是建设性的,还是应该有助于这个企业发展的。而不是刻意的要打压,或者滥用自己的新闻权利。这个首先应该是新闻媒体应该有的准则。其次,现在的报社,很多报社都会有自己的一个“防火墙”应该说经营和报道还是能够分开的。这个前提就是报纸的影响力,我是不是按照市场化的规律走。像你前面说的报纸的盈利模式,现在仍然有一些报纸是在走那样的盈利模式,就是非市场化的竞争。比如给企业做一些东西,然后你给我一些什么其他的报酬。那个肯定是非市场化的,这个不会持久。
相反的你做好“防火墙”努力提高报纸的影响力,企业购买你是买你的影响力,不是“吹捧”或者什么。所以这点必须明确,什么是市场化运作,什么是非市场化运作。
网友:市场、政治、受众三方受益构成了媒体生存空间,您认为财经媒体更依赖于哪一方?哪一方决定了它的成功?又如何平衡三方的关系?
韩曦晨:应该说报纸,尤其像我们这样的报纸,首先解决的还是生存问题。所以我们讲一个报纸要想到自己的政治安全、法律安全、经济安全、这是一个报纸经营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韩曦晨:第二个观点,任何一个市场环境都不直接影响报纸是否能够成功。当然它可能会在总体上影响一个报业市场会怎么样,但是它不会影响对某一家媒体有特别的影响。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不管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都会有走向成功的道路。
韩曦晨:因为在这个市场上有成功的,都面临着这样的环境。所以我们觉得,市场、受众它只是构成了报业生存和经营的一个环境,它不能够决定,因为面对这样的市场、面对这样的受众就不能成功。
品牌是财经类媒体竞争的最核心
主持人:谈到财经类媒体的发展,刚才我们谈到了“人”的因素,当然一张报纸要运转,需要支持它的环境是多方面的。如果具体到报业竞争力这个层面,可能最关心的就是资金、体制、人。在您看来,财经类媒体竞争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
韩曦晨:这几方面还都不是核心因素。应该说还是“品牌”。有了好的品牌,资金我们可以想办法,人我们也可以去招、去请。比如说一把大火把可口可乐都烧掉,没有关系,第二天它是可口可乐。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主持人:不管怎么讲品牌还是由人为制造的,一开始品牌没有成型,品牌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有人的因素。您的角度来讲财经媒体影响力成型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是不是非常重要?
韩曦晨:那当然了,事在人为嘛!这个团队怎么样看待这个市场,什么样的策略,怎么样运作,这当然实时显影响力、塑造品牌唯一的通路。不可能离开人去谈其他的东西。
年轻的媒体人掌控财经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网友:现在很多财经媒体的领导者都比较年轻,比如您。我想问的是,一个年轻的媒体人,掌控财经媒体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结合您个人的经历?
韩曦晨:现在应该说媒体算是一个年轻人的职业。其实现阶段很多行业或者很多领域都是一些比较年轻的人在做骨干。当然这有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就是中国的人才其实还是出现过断层的。比如说文革那段时间造成了人才的断层,就造成了目前现在很多相对年轻的人成为了很多领域的骨干。当然这样的人作为骨干,他们更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理念更新一些,这之他们的优势。
韩曦晨:劣势可能就是在经历方面、知识储备方面可能会有所不足,尤其是在经历方面,他们可能经历的比较平坦。
主持人:结合您个人的经历呢?
韩曦晨:我就是努力工作,环境比较好。
未来财经类媒体的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近一两年,中国的财经类媒体发展已经开始提速,而且出现了大家之前一直讨论的比较市场化的财经类日报。比如说《第一财经》,而且现在他们也做的非常好,从网络传播的角度来看,每天有很多让读者感兴趣的文章都是他们提供的。但是也有人认为现在财经类的报纸特性还不是很完整,从看文章的话,资讯量、快速度还应该提高。从您的角度来看您如何评价未来财经类媒体的发展?
韩曦晨:前两年就一直在谈财经类的日报,当时大家认为时机不太成熟。现在有了一两家,按市场化运作的这样的财经日报。大家也都是还在观望,在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在看。有一些问题大家还是看的不是特别清楚。比如说,这个市场环境它是不是需要一份财经日报。这个还不是很清晰。另外,一个财经日报,它运作起来资讯的资源、给你多大的操作空间?这些东西还是看不清楚的。
韩曦晨:比如说现在是不是需要一份财经日报,我们说财经日报很大的意义就是针对股市经营报道的一些报道,但是我们现在看一些网站,包括你们、包括电视新闻,甚至其他的一些形式的媒体他们都提供了很快捷的金融市场的一些资讯。现在一个财经类的日报,到底有多少能力能够去掌握那样的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市场资源,能够有多大能力掌握?能够满足读者对日报、信息完整性的需求。大家还是在看。希望现在正在做的这些日报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经验,那样如果需要进入的话大家也会进入的。
主持人:在您看来,财经日报目前挑战还是非常大,但是还会找到自己的一条出路。
韩曦晨:大家都在看,我们也希望他们能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电子媒体与传统媒体对立统一
主持人:有人认为财经日报当前它成长的环境接近于成熟了,但是它成长的过程中网络起来了,就是认为网络的崛起把财经日报的市场分流了,您怎么看?
韩曦晨:在中国还是有这个问题的。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对日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其实不光是网络,现在比较发达的电子媒体也已经对普通媒体造成了影响了。
主持人:谈到报业竞争力我们很自然的想到网络,因为在中国报纸跟网络已经分不开了,当初没有报业的支持没有授权转载的话,可能没有网络新闻这样一个成熟的发展现状。但是现在大家又认为,网络的新闻传播它快捷、及时、覆盖面广,但是某种程度上对纸媒反过来造成了影响。但是很多纸媒发现不跟网络合作,又不能很好的发展,那么您认为未来网络和报纸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样?
韩曦晨:像我前面说的,报业整体影响力的不足,造成了它为了提升影响力,真是需要接触网络。但是这个确实是对平面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今年上半年广告监测来看,像广播因为有车族增加,广播广告提升非常快。另外就是网络广告。相反的,平面媒体除了财经类的媒体还好一些以外,也人平面媒体意识到了自己一定要进入网站。一个网站不是说只有网站公司才可以做的,平面媒体、电台、电视台都可以做。现在据我所知很多媒体都在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考虑做自己的网络内容。
韩曦晨:比如一些报纸可能做自己的门户。而且现在已经有一些了,像《北京青年报》像我们也根据我们报纸的内容做一些进入网络的这样一个技术。首先时代已经是网络时代了但是网络不专属于网络公司。
主持人:在您看来网络的传播手段传统的媒体应该积极去学习、借鉴?
韩曦晨:对。自己一定要进入这里面来,找到自己的定位。
主持人:据我观察,国内一些纸媒网站除了少数几家之外,比如北青、南方网他们相对做的规模更大一些。大多部分报纸的网站实际上就是报纸的电子版,跟纸质的内容没有任何区别,他可能就是方便没有买到报纸的读者来阅读,或者从这儿检索、下载资料。没有把网站及时传播的特性用起来。为什么现在很多媒体这一块现在还没有做,您认为是技术力量造成的还是当前这种意识还没有形成?
韩曦晨:有一部分是体制上造成的。另外也是因为意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传统媒体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进入到网络领域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前景,尤其网络泡沫破灭以后大家认为那是一个烧钱的前景,其实这个意识有了,还是很好做的,首先应该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网站。第二,网络不只是它的适效性的问题,适效性跟电子媒体比起来未必有很强的特性。网络还有其他的东西是不需要新闻内容的。
韩曦晨:比如网络的社区性、网络的互动性。如果一个报社把影响力作为自己的经营的产品,这个网络就是一个经营的平台。在里面可以做很多东西,它可以通过网络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使你的报纸更有“粘连度”。比如现在的博客技术,也可以搞一个社区,比如我们《中国经营报》可以整合很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做一个社区,利用他们的博客跟读者有一些互动。这些东西跟发生重大新闻、需要我马上就反应出来,有一个滚动条这个还都不一样。
韩曦晨:因为网络新闻传播不是它的唯一特性。所以媒体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进入这个网络里来经营好自己的影响力。
主持人:对我们来讲,我们现在做内容强调,我们做内容一定要向传统媒体学习。同时我们自己也发现,我们有一些手段是普通的媒体,尤其是纸媒所不具备的。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手段如果要学习的话也很容易。比如像我们的直播,前两天有一个新闻,记者通过发手机短信的方式直播了芷江企业改革的发布会。前几天东北的新闻快报,也是派记者到现场,也是通过短信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了直播。这两场直播我们都是通过连接的方式把他们的内容连过来了。当然从直播的质量、传统信息量相比跟网络媒体不能相比。
主持人:但是它们把一些要点都罗列进去了,而且非常快捷。
韩曦晨:这就是怎么样利用现有的新技术提高自己的报道速度和报道深度。
纸媒与网络应该互相借鉴互相促进
主持人:在您看来,您平时关注新闻的过程中,您觉得在纸媒的新闻报道过程中,还有没有值得像网络借鉴的报道的手段?
韩曦晨:应该非常多的。比如说,我们一直在想的问题就是增强互动性。这是网络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互动性。这个平面媒体能不能借鉴,以一个什么样的好的方式。像你刚才说的一些新的技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其实我们都在尝试。另外,我刚才说的学习一些网络媒体的一些理念,比如你们经常讲的“粘连度”像这些东西。怎么样想办法大家对你这个报纸有一个“粘连度”。你们经常还做一些社区,一些活动,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传统媒体应该学习。
主持人:我们看来,报纸与网络未来在发展的过程中,网络的发展跟报纸的发展肯定是并行的。当然目前看来可能网络的传播对报纸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讲网络仅仅是一个技术平台,这个技术手段与内容这方面二者还不可能完全划等号。这个角度来讲网络应该向纸媒学习,一旦纸媒借鉴网络传播的手段做起来,网络跟纸媒相比,新闻理念,整体素质方面要差的多。未来来讲,我的观点就是,纸媒要强调自己的竞争力,可能必须尝试向新的传播方式去过度,去学习。
主持人:同时网络也要更多的学习传统的新闻理念,报道的手法、人才的基本培训等等。我的基本观点就是这样的,未来可能是两者并行,您是怎么看的呢?
韩曦晨: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我觉得测不准。现在来讲传播方式,有印成报纸的,有利用网络的。比如《华尔街日报》它的网站也有几十万的用户,有上百万的读者,所以它不需要利用网络。在美国没有像新浪、搜狐这样的网站,当然在中国不行。当然今后怎么发展不好说,以后很可能不需要总编辑,只有好的记者。
韩曦晨:因为一个好的记者被他的领域所认可以后,他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去进行传播。比如说,假如我们说如果有一个人仅仅是因为《中国经营报》的汽车版才购买《中国经营报》的话,那他很可能会关注这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记者的文章。将来这个记者有自己的一个博客就可以了,我也可以征订,您想了解汽车领域的情况可以订我的博客,而且我有RSS技术,一更新你们就知道了。大家就是一个平台,无非就是一个博客,放在这儿就可以了。
韩曦晨:一个营销领域、管理领域的一个记者,他可以完全通过博客这些技术对读者进行征订。也许以后的报纸只是一些征订不到用户的一些作者才去通过报纸这个平台,那时候网站可能也是介绍作者的一个平台。
主持人:实际上现在很多门户网站也受到很了大挑战。总之一句话,不管是报纸还是网络,他们未来发展和挑战都并存的,而且不能忽视现代技术的传播。限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聊天就到这儿结束了。非常感谢今天关注我们聊天的网友,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跟我们或者直接跟《中国经营报》取得联系,感谢大家关注今天的访谈,再见!
韩曦晨:谢谢网友 谢谢大家!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竞争”,共找到
49,140,99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