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日电题:“怪病”再次敲响农村防疫警钟
新华社记者王学江
6月下旬以来,四川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截至目前,这种罕见的“怪病”已经造成34人死亡。虽然事发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控制措施,对防止疫情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次疫情还是再一次敲响了农村检疫防疫工作的警钟,构建有效的农村检疫防疫体系已迫在眉睫。
经专家认定,猪链球菌病的主要污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而对病猪的处置不当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从生产环节看,发生疫情的地区,千家万户都有养殖生猪的传统。但这次疫情中的病死猪均来自散养户,而大型规模化养猪场和专业养猪大户均没有出现生猪感染。分散饲养的养殖户,由于饲养环境差、卫生标准低,消毒和防疫措施几近空白,都促成了疫病的发生。
从流通、消费环节看,引起这次疫情的直接原因是宰杀、食用病死猪。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因病或不明原因死亡必须实行无害化处理。而对于病死的猪,很多农民舍不得掩埋就自己宰杀分食,少部分出售给非法商贩。就这样,病死猪肉的检疫和无害化处理,在部分地区成了空白,造成了这次疫病暴发。
这次疫情的发生,再一次充分证明了建立健全农村检疫防疫体系的重要性。当前,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和传播,又对城乡居民健康带来新的威胁。健全农村检疫防疫体系,不仅是保证畜牧业长期健康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内在要求,更是从源头上控制人畜共患疾病发生、保护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对各地各级政府来说,这项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关系重大,应该抓紧做好这件大事。
当前,在不少地方,基层防疫机构受到严重削弱。由于投入不足,检疫防疫人员待遇低下,人才断档,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许多环节漏洞百出。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建立起覆盖面广的农村动物检疫防疫网络,才能使卫生防疫的“盲区”得以消除。
建立检疫防疫体系,必须加强广大农民的防疫技术指导和法制宣传教育。基层防疫机构应帮助广大养殖户及时掌握疫病防治基本知识,提高防疫防病意识,引导农户改善卫生条件、净化饲养环境。同时,还应积极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加强市场及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强对牲畜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的执法监督与服务,严格禁止运输、加工、经营病死牲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