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描述 |
表现症状 |
传染(感染)性 |
预防与治疗 |
后遗症 |
猪链球菌 |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
感染不仅可致猪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还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患者发病初期均出现高热、全身酸痛、高度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伴有轻微恶心、呕吐;然后会出现皮下淤血、休克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白细胞总数增高。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 |
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可
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人与人之间不传播,吃了病死猪肉的病人不比直接接触病死猪的严重 |
可防可控可治。
以控制传染源(病、死猪等家畜),病(死)家畜立即进行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将病人转入传染病房,隔离治疗。抗生素治疗,现已有针对猪链球菌病的疫苗 |
除了脑膜炎本身会产生后遗症外,普通感染猪链球菌的患者不会有后遗症。 |
非典 |
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 |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摄氏度,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泄;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
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 |
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可用食用酸醋熏蒸消毒空气;勤洗手;凡与病人接触者需戴口罩,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隔离治疗。可实行对症治疗、抗病毒药物、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等
|
激素疗法导致骨坏死 |
流脑 |
C群流行性脑膜炎,系C群脑膜炎双球菌传播导致,冬春季节是此病的高发期,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月~4月份。 |
以高热为首发症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部分病人出现皮肤瘀斑、瘀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 |
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6个月至15岁的儿童、吸烟者易患流脑 |
要注意通风,保持个人卫生,饮食要合理,避免过于劳累,注意休息和运动锻炼,15岁以下、没有接种过流脑疫苗的孩子,可接种疫苗,但成人注射疫苗要谨慎。治疗所用药物首选青霉素,其他还有第三代头孢等。 |
有个别病人留下后遗症,如失眠、耳聋、呆傻等。 |
口蹄疫 |
口蹄疫是烈性动物传染病,口蹄疫共7种血清型,亚洲I型口蹄疫是新传入我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不属于人畜共患病 。 |
恶性口蹄疫最重要的是心脏活动遭受破坏,往往最后心肌衰竭,迅速死亡。
新生幼畜的特征是病毒引起的心肌炎,通常迅即死亡。
人感染口蹄疫后,经过2-18天的潜伏期突然发病,发烧,口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咽部潮红,出现水疱。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患者数天痊愈,愈后良好。 |
病毒可通过接触、饮水和空气传播。鸟类、鼠类、猫、犬和昆虫均可传播此病。人也可因接触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的毛皮,或误饮病畜的奶,或误食病畜的肉品等途径而感染。患者对人基本无传染性。 |
在兽医人员的严格监督下,对病畜扑杀和尸体无害化处理,
)严格封锁疫点疫区,消灭疫源
。
阳光曝晒、一般加热都可杀灭口蹄疫病毒,潜伏期l~2天。 |
愈后良好。 |
禽流感 |
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
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少数患者会因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
人类在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都会受到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
禽流感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60至70摄氏度的环境下,2分钟到10分钟就可以将其灭活,所以经过煮熟的禽肉、蛋及其禽类制品可以放心食用。
如果与病禽有过接触,出现感冒样症状,应当马上去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