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由中国内政问题上升为全球财经热点,美国财政部甚至专门成立相关小组,由财政部长挂帅,主导与中国官方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磋商。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断然出剑,汇率调整方向虽在市场意料之中,调整时机却达到了温家宝总理曾指出的“出其不意”的效果。中国汇率改革问题,是中国经济管理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命题,北京新领导层在此问题上的政策制定及实施背后的经济调控智慧,不无新意。
香港管治经验值得内地借鉴
香港作为国际上管理最先进的都市之一,其政策执行和制定过程有许多值得内地借鉴的地方。依照香港目前的管制模式,特区政府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拥有最后的决定权和执行权,但同时重大的制度改革需经过立法会的“烤炼”,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大失误,根据香港目前实行的“问责制”官员制度,相关负责人亦需引咎辞职。
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之后,作为“一国两制”的试验田,为内地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发。过去内地政策制定过程往往显得过于生硬,由政策执行部门制定之后颁布实施,政策调整也显反应迟缓。随着内地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过往的经济管理调控手法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要求。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出台始末虽然扑朔迷离,但仍可窥探出北京新领导层的经济政策调控手法日臻老练。
中央学会放气球调控手法
2003年,亚洲经济陆续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缓过劲来,中国经济也渐入佳境,开始进入新一轮高增长期。2003年2月,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要求人民币升值。之后国际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高,然而温家宝总理于半年后明确回绝了人民币升值的要求,表示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
事隔一年,温家宝总理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口风已经发生变化,2004年9月28日温总会见美国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普林斯和美国前财长鲁宾一行时,称中国将逐步稳妥地推行人民币汇制改革。这可以看作是中国最高层放出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探测气球,温总的话暗示了中国已经将人民币汇率改革提上议事日程,而不是外界普遍相信的人民币汇制改革仍遥不可期。
此后,在国际财经界就人民币汇率升跌问题展开沸沸扬扬的争论之中,北京汇率政策制定当局一直在暗中加紧汇率改革进程。2005年4月23日,汇率改革的主角之一,央行行长周小川放出了另外一个探测气球,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正加快准备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步伐”。今天看来,三个月前的这个“加快准备”,无疑是对金融市场一次相当明确的暗示。
如果说决策高层的“放风式”谈话过于艺术化,难以捉摸的话,那么此次人民币升值前夕,内地及香港两地的制度性安排则更明确地传导出一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大幕即将揭开的信息。2005年5月20日,央行宣布即日起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几乎与此同时,被广泛认为知晓人民币升值时间表的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突然推出被称作“任三招”的三项优化联系汇率措施。市场普遍相信,任氏推出的联汇新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确保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顺利经受住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冲击。
中央决策高层不仅在政策制定之后,通过放出探测气球试探市场反应,透过预备制度安排减缓市场冲击,而且此次高层定调之后,各部门频唱“双簧”,为这场人民币升值大戏增色不少。
“双簧戏”确保人民币升值“出其不意”
长期以来,内地政策部门给人一种“同声同气,统一口径,步履协调”的施政印象。但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事关重大,而且在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炒家疯狂豪赌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汇率改革将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各部委可谓煞费苦心,不惜上演双簧大戏,令市场眼花缭乱。
就在人民币升值三个月前的2005年4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汇率的问题时,仍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分析结果,坚称人民币汇率没有被低估。而就在升值前二个月的2005年5月7日,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依然沉住气,义正辞严地表示并没有感到多少来自外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并重申了中国的一贯立场“人民币升值没有时间表”,表示建立汇率市场机制和推动金融重组将是汇率改革前必须先行解决的。笔者注意到,每逢国际间人民币炒风喧嚣扬起,就有相关部委重量级官员出面唱双簧,有效地抑制了人民币升值投机泡沫,确保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顺利推出。
周小川“偷师”格林斯潘 亦虚亦实总相宜
在人民汇率问题上,首当其冲的官员无疑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由于汇率调整虽然是一国主权,但毕竟涉及国际主要贸易伙伴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汇率改革的过程,也是一次金融外交的过程。从近两年的国际汇率博弈看,周小川的应对手法渐趋成熟,言谈间渐显老辣,其风格近似格林斯潘。
为美国制定货币政策的联邦储备局,其政策调整主导全球投资方向,因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工作与其说是金融家不如说是艺术家,他既要将政策调控的信息有效传递给国际市场,又不能过早暴露联储局的战略部署。既需要引导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走上更为健康的发展轨道,又要为美联储的货币干预政策留好退出的后路,其难度可想而知。也正是因为事关重大,很多话不可不说,又不可明说。格老在公开场合讲话时,通常都要讲上一个钟头甚至更长,在讲话中,格林斯潘一般在货币政策上着墨不多,他会长篇大论的描述美国的就业市场及房地产市场,指出经济中存在的上行预期与下降风险,估计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批评政府的保守经济政策,表达一下对欧元区经济的忧虑,再扯一扯美国医疗改革与福利制度。实际上,讲这么多恰恰是为了对美国经济进行宏观的描述,给出一个大的方向,如果赞美多于批评,则可认定联储将继续升息,反之则须放松银根,同时庞杂的内容会冲淡少数关键句子对市场的冲击力。
周小川在调控金融市场的过程中,也逐渐养成了这种“废话连篇”的习惯,常常顾左右而言他,讲许多“废话”,并不直接涉及利率政策,投资者如果单纯注重表面文字,就会被讲话绕进去,越听越胡涂,如果能跳出讲话本身,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理解讲话,就能比较容易抓住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西方政坛有个笑话:只有一位政府官员可以在议会公然说谎,他就是中央银行行长。对此,想必周行长早已深获其义。
(稿件来源:香港《经济导报》,转载时略有删节)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人民”,共找到
112,429,29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