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八路军老战士讲述平型关伏击战精彩一幕
袁崑
1915年10月出生于江西于都。
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至1934年参加红军五次反“围剿”战斗,多次英勇负伤。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
1937年9月参加著名的平型关战斗,时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营2连指导员。
1938年5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在陕甘宁边区工作。
1950年任西南革大(现西南政法大学)一部主任。
1953年转业,担任西南党校部主任;后担任四川省党校副校长。
后担任重庆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1984年离休。
90岁的袁崑老人记忆力很好。回忆起抗战往事,这位老红军带着坚定的表情,表现出对鬼子无比的蔑视和必胜的信心。面对年轻的记者,他总是不忘把自己的战斗生涯与中国革命的辉煌历史贯穿融会。
“你是个小鬼。”采访行将结束的时候他对记者亲切地说。看得出,对于一个晚辈忠实地记录他与中国抗战休戚与共的命运,袁崑表现出真诚的期盼与嘱托。
拖着瘸腿 下山找到红军归队
1930年,出生贫寒的袁崑在江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那年他才15岁。作为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袁崑参加了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其间受了两次伤。为了北上抗日,中央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就是要抗日。”袁崑说。
怀揣着强烈的抗日决心,袁崑跟着中央红军血战湘江、进军遵义、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渡过大渡河之后,继续北进,占领天全。在天全一役中,一颗子弹从袁崑左大腿穿过,他身负重伤。部队就要翻越夹金山了,重伤员过不去,袁崑被寄宿在夹金山脚下一户老乡陈老汉家里养伤。陈老汉两口子生了三个孩子都没养活,他们把这个红军小排长当成了亲人。
为了躲避敌人,山下石崖上的一个隐蔽的棚子成了袁崑养伤的庇护所。每天,陈老汉都要把熬好的草药端到棚子里给他洗敷伤口,煮上包谷给他吃。
在石崖上住了一段时间,陈老汉把袁崑带到家里继续疗伤。有一天,陈老汉告诉他:“红军回来了!”此时,红四方面军南下打到了四川宝兴县,驻扎在一个山沟里。陈老汉赶集时得到这个消息,兴匆匆赶回家告诉了袁崑。已经在老乡家呆了三个多月的袁崑再也按奈不住自己的兴奋。三天后,他告诉陈老汉,他要去找红军。第二天早晨5点,袁崑拖着还有一点瘸的左腿下山了。走了二十几里路后,下午1点多,他终于看到一个站岗放哨的红军战士。“同志,首长在哪里?”
哨兵奇怪地盯着这个衣着破烂的老乡,“你怎么知道‘首长’?”袁崑笑了笑说:“我知道‘首长’,你告诉我他在哪里?”哨兵叫来一个战士:“这个老乡要见首长,你带他去吧。”于是,袁崑见到了这个团的团长。
“你是谁?”“报告首长,我是红军!”袁崑拿出了中央红军临走时给他留下的党员、红军排长的身份证明。团长仔细看过后说:“好,你归队!”袁崑终于又回到了红军大部队,当天就翻越茫茫雪山。1936年10月,部队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袁崑终于完成长征。历经磨难后,袁崑北上抗日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弹如雨下 120辆敌车炸得稀烂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袁崑成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营2连的指导员。8月底,115师从西安北面的三原、淡村出发至风陵渡,渡过黄河,从侯马乘坐接兵列车向平型关急进。经过四天三夜的颠簸,115师在平型关枕戈待旦。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此处群山峥嵘、沟尖壑深。从平型关山口到灵丘东的河南镇,是一条狭窄的沟道,中段十几里地全是险要的深沟,非常利于伏击。部队得到情报,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团正向平型关开来。八路军决定要利用地形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9月24日深夜,天空暴雨倾盆。343旅两个团冒着大雨出发,685团进入平型关至老爷庙公路南侧埋伏下来。袁崑全身都湿透了,紧紧地盯着山下———他知道,一场恶战就要开始!1营的任务是“斩蛇头”———打击鬼子汽车部队。几十挺重机枪在山上架设起来,黑洞洞的枪口死死地对准了日军必经的公路。
25日佛晓,风雨骤停,正是战斗好天气。早晨约7点,鬼子来了。远处传来阵阵马达声。板垣师团第21旅团四千多人乘120辆大卡车走在前面;200辆马拉车走在中间,车上全是弹药和军用物资;后面跟着五六十个骑兵。
“板垣师团自从攻占平津后就没有遇到中国军队的阻击,飞扬跋扈得很。既不派兵前哨侦察,又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在平型关当然只有挨打的份。”走在最前面的一辆卡车上插着一面太阳旗,车顶上架着两挺歪把子机枪,三十多个头戴钢盔的鬼子兵手持上好刺刀的三八大盖步枪坐在车里。须臾,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
“打!”指挥部下令。几十挺机枪一齐开火,我军子弹咆哮着飞向汽车,手榴弹如同下雨落在鬼子队伍里。“哒哒哒……”“轰隆!”日军车队开了花!车上的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很多人就已经向阎王报到去了。120辆卡车瞬间被炸得稀烂,成了一堆废铁。
冲锋肉搏 举起刺刀向山下扑
山上猛烈的射击在短时间里重创日军,很多鬼子与汽车同归西天。日军遭到突袭猛醒后,开始顽强抵抗。一些鬼子躲在破烂的汽车后面向我军射击,山上的战士们开始向下冲锋。
“满山遍野都是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士们根本不需要干部带头就举着刺刀向山下扑去!”战士们向躲在汽车里面的鬼子扔手榴弹,被炸得鬼哭狼嚎的敌人只好往山坡上爬。袁崑就和战友一起冲上去拼刺刀。血与火的肉搏战开始了。战士们和鬼子绞在一起,刺刀与刺刀拼得“铛铛”响。有的战士和鬼子抱在一起,互相拳打脚踢,甚至用牙齿咬。袁崑举着刺刀杀伤了好几个鬼子兵,躲过了敌人一次次的刺刀进攻。但连队里却有13个战士在肉搏时英勇牺牲!
此时,天上出现了两架日本飞机。但大量的八路军和鬼子混在一起,让敌机无所适从,不敢开火,盘旋几圈后飞机只好悻悻后离去。经过一番拼杀,这些鬼子兵被八路军杀得七零八落。此时已是中午,有600多鬼子兵从另一面跑了。
接到敌人逃跑的消息,整个部队立即开始追击。遗憾的是袁崑和战友没有追上溃逃之敌,而驻扎在平型关外围8个团的国民党军队也没有采取阻击行动,600多鬼子逃脱了被歼灭的命运。“可惜了!”袁崑感叹。战斗结束了,八路军开始打扫战场。“有两个老鬼子兵负伤站不起来,就背靠背坐着端着步枪环卫四周。”2连有个姓王的排长发现了这两个鬼子,跑过去准备活捉他们。没想到被鬼子突然射杀。王排长的牺牲激怒了战友,一名班长拔出两颗手榴弹扔过去,把两个鬼子炸得血肉模糊。
歼敌上千 缴获物资搬了两天
袁崑还讲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几乎每个鬼子兵身上都带着一个象征保命的“金菩萨”,打扫战场时他们捡到了上千个这样的小玩意。“多行不义必自毙,菩萨也保佑不了鬼子的命!”
下午3时许,平型关战斗胜利结束。袁崑回忆,此役歼灭上千日军,缴获大炮两门,掷弹筒28个,轻重机枪360挺,长短枪1500多支,炮弹300多箱,子弹400箱。另外,鬼子的战马也被打死了160匹,缴获96匹,军用物资不可计数,仅黄呢军大衣就有几万件。战斗结束后,袁崑和战友每人得到一件军大衣。随军学校的几百学员搬了两天才把战利品搬完。
随后的几个月,袁崑被分散到太行山打游击。1938年5月,他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从1930年到1949年,袁崑戎马驰骋19年,历经战斗,从一个红军战士成长为团级干部。重庆解放后,袁崑放下枪办起了教育———参加创建西南革大(现西南政法大学)。他曾担心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够,刘伯承就亲口对他说:“就是要让你赶鸭子上架!”本报记者 唐小涛/文 实习记者 王远凌/图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八路军”,共找到
123,080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缴获物资”,共找到
22,45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