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秦记者 刘旭伟
榆关抗战纪念碑位于秦皇岛山海关南门旁,这里苍松翠柏,绿茵如织,只要天好,不少老人聚在这儿下棋、聊天,顺着南门城墙一路走去就是悬挂着“天下第一关”牌匾的靖边楼。往日的军事要地如今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守城官兵抱着必死决心
1933年1月的山海关战争阴云密布。九·一八后,日军把伪满洲国的边界推到了山海关,山海关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地,也是关内援助东北义勇军主要通道,因此日军不断向山海关增派兵力,一步步侵进城内,中国军队可以说已全无军事秘密可言。
从1932年开始,日军不断的制造事端意欲挑起战争夺取山海关,都因中国方面忍辱退让未能得逞。日军还曾试图诱降当时驻守山海关的东北军第九旅旅长何柱国,却被何拖延敷衍。
“这一仗东北军的将领和士兵都准备要打,而且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要打。”山海关长城博物馆的馆长王雪农说,“张学良和何柱国都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迫于蒋介石的压力放弃了东三省,当时的东北军上上下下都憋了一肚子气,准备要和日军拼一仗,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坐落在山海关顺城路南的山海关百货大楼当年是一排平房,王雪农指着那里说,1933年1月2日早晨,日本守备队儿玉中尉在民房上架起机关枪和平射炮,瞄准南关,他自己则带着70多名士兵架梯子攀登南门城墙,爬到中间时向城墙上投掷手榴弹,炸伤4名中国士兵,忍无可忍的中国士兵也扔下了一颗手榴弹,儿玉当场毙命。至此,榆关抗战打响了第一枪。
步枪大刀对抗飞机坦克
当时中日双方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相差悬殊,日军调动了关东军精锐第8师团3000多名步兵攻打山海关,出动飞机8架,军舰2艘,铁甲车3列,坦克20辆,野战炮40门从陆海空进攻山海关。而当时驻守山海关的只有东北军第九旅626团1346人,没有任何重型武器,最先进的武器是机关枪,战士们用手榴弹、步枪甚至大刀片和敌军对抗。但是日军没有料到在兵力和装备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他们会在山海关遭遇到如此顽强而惨烈的抵抗。
在三天的战斗中,日军发起多次进攻夺取南门,又多次被中国守军抢回,南门是一营营长安德馨亲自守卫的,战前他曾对战士说:“我安某一日在山海关,日本人就别想过去,欲过去,只有在我尸首上踏过。”在战斗中安德馨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南门被占领后,安营长带领战士展开巷战,先是手部受伤,后腿部中弹,但他毫不顾及继续战斗,最后头部腹部两处中弹,英勇牺牲。南门被占领后,中国士兵宁死不降,纷纷从城墙上跳下,断股折臂,凄惨壮烈。
东南角城墙是日军另一个重点进攻的阵地,由一营二连连长刘虞宸率军守卫,日军把东南角城墙轰开一个豁口,刘连长在豁口两侧埋伏了大刀队,斩杀了20多个从豁口处冲入的日兵,吓得敌人调头逃命。日军炮火猛攻东南角,刘连长带领战士不后退一步,后二连官兵全部殉国。东南角阵地沦于敌手之后,一队日军肩抬重机枪匆匆行进,在守军的尸体中忽然跃起一名中国士兵,手挥大刀连杀数名日兵,最后死在日军乱枪之下;还有一名士兵赤裸上身,用大刀与敌军一排人搏斗,连杀7人后牺牲。一营全营只剩下24人,几乎全营覆没,626团团长石世安眼见榆关沦陷,痛不欲生,意欲拔枪自杀,被手下士兵一把抱住。
榆关一役中国守军阵亡412人,负伤174人,山海关城内死伤4000多居民,500多户房屋毁于炮火。
甲午战争以来的第一战
王雪农这样总结榆关抗战的意义:榆关抗战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以长城为依托抵御外国侵略者的大规模战斗,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以武力抵抗日军入侵,也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军队最大规模的抗日战役———长城抗战的先声。
现在,经历过榆关战役的人都渐渐故去,当年位于东南城墙的魁星阁被战火摧毁,80年代在这里重修了靖边楼,南门的望洋楼也在那场战斗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今年山海关古城改造又重建了望洋楼,但是南门城墙上大大小小的弹孔依然见证了那场战役的惨烈。
河北山海关(榆关)
战场地址:山海关(也称榆关)
作战时间:1933年1月2日——4日
参战部队:东北军第九旅(旅长何柱国)
作战结果:榆关一役中国守军阵亡412人,负伤174人,山海关城内死伤4000多居民,500多户房屋毁于炮火。
战役评价:榆关抗战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以长城为依托抵御外国侵略者的大规模战斗,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以武力抵抗日军入侵,也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军队最大规模的抗日战役———长城抗战的先声。
本文有关资料由秦皇岛政协提供榆关抗战老照片由秦皇岛档案馆提供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