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收入好几千学生大款通街走
暑假已经过了一大半,中学生小曾“盘点”了一下自己一个月来的花销,发现光是用来吃喝玩乐的零花钱就去掉了一千多元,还不包括父母送自己去北京旅游的三千多元团费。但小曾和周围的同学一比较,才知道原来大家都是“大手笔”,自己花的钱还算是少的。旅游、买衫、打游戏机、唱卡拉OK……暑期里中小学生也花费不菲。
记者了解到,中小学生在暑假里花钱如此“豪气”,都是因为父母及亲戚的支持———父母给“奖学金”,爷爷奶奶给零花钱,再加上亲戚的“赞助”,不少中小学生一个暑假就“收入”过千,相比过年的压岁钱一点不逊色。
热点1国内外旅游动辄花费过万
暑假广州旅游市场非常火爆,针对中小学生的旅游线路占据了很高的比例。据广州某大型旅行社介绍,今年7月份该社国内游报名人数达4万多人,报名者八成来自学生、老师和家庭。就连收费相对昂贵的出境修学游也不乏学生报名,一些热门的出国修学线路甚至名额爆满。由于需求强劲,该旅行社的修学团今年还增加了日本、新加坡等线路。
出国修学游的主要对象是中学生,在两到三周时间内,出国玩一趟的费用一般在1.5万元到3万元之间,平均每天要花上一两千元,值不值?高二学生蒙青认为很值:“今年7月中旬我参加了到澳大利亚修学的一个团,到澳大利亚著名景点开了眼界,还能到当地高中和澳大利亚学生面对面交流,见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文化。如果父母能承担得起这个费用,有什么不好呢?”
热点2逛街购物吃饭直落日花百金
和伙伴一同逛街也是中学生们暑期热爱的活动之一,状元坊则是聚集点。暑假里,不到上午10时30分,状元坊门口已经聚集了众多中学生,不到两百米的街内满是三五成群的学生。状元坊内布满了卖各种衣服和时尚小玩意的小店,价格一般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之间,正合中学生胃口。
通常都是初中生或高中低年级的学生到状元坊逛,再大一点的学生更愿意到流行前线去。记者遇到女生小张时,她正和同学在流行前线流连忘返。“女孩子逛街总喜欢买衣服啊饰物啊,逛累了就一起吃饭喝饮料,每天一般都要花近百元。”小张说她粗略估计了一下,暑假到现在出来逛街花了一千多元。就小张所知,男孩子逛街花的钱也不少,他们喜欢买电子产品,如新款的手机、MP3、数码相机等,动不动就要上千元,是商家眼中的“肥肉”。
热点3特价时段排队等唱卡拉OK
“你到随便一个中低档的KTV去,中学生绝对是K歌之王!”高中生冯伟源笑称。很多中学生这个暑期最大的消遣就是唱卡拉OK,这股K歌之风甚至吹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每天下午,长堤附近一间量贩式KTV几乎都会呈现中小学生前赴后继来唱卡拉OK的场面。下午5时到晚上8时之间是特价时段,6人房只收65元,自助餐免费,等于是每人花10来元就可以唱3个小时的歌,还有饭吃。当天下午4时多,KTV内6人小房已经全部被预订,门口挤了五六十人排队等位,清一色是学生面孔。KTV工作人员说,暑假里每天来唱K的都以学生为多,从不间断。
冯伟源在暑期日记里写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曲唱到2005年最流行的,大家都一齐唱,乐此不疲,甚至随着彭湃而有节奏感的音乐摇曳起舞。”
热点4游戏房负责人称学生钱好赚
男孩子最难抵挡的还是游戏的诱惑,暑假里各大游戏机中心总是人满为患,超过九成都是中小学生。流行前线一家大型游戏机中心墙上贴出“成年人区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所指的成年人区是射击等区域,但捧场客仍然大多是中小学生。游戏机中心负责人笑笑说,每天都有很多学生进来玩,他们也管不了那么多。
游戏机中心都使用代币,每玩一盘游戏要花费两到五元不等。下午3时,记者在兑换处站了5分钟,期间共有十来个青少年来换币,大部分一次换10元,也有几个换了30元和50元。“学生真舍得花钱啊!”面对记者这样的感慨,游戏机中心负责人笑得更欢了:“大家都知道,学生的钱最好赚嘛。”该负责人还说,部分学生是游戏机中心的常客,三天两头来,每来一次泡好几个小时,每次都花费不小。
家长愿给孩子爱花
外因:家长给钱豪气大方
暑假学生高消费现象的出现,首先来自家长对他们的鼓励。有些家长愿意以物质奖励的方式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家长则是心疼孩子在校学习紧张,觉得要让他们在假期里轻松玩乐,缓解压力。
因此,暑假里学生考完中考、高考或升级考试,成绩好的话家长大多会给一笔“奖学金”作为鼓励。而对独生的孙子孙女,爷爷奶奶更是当作心肝宝贝,暑假时间长,老人一般都会给个三五百元零花钱让孙儿出街买东西。对讨人喜欢的孩子,亲戚往往也会掏个几百元做“赞助费”。
内因:学生消费意识浓厚
广州的中小学生基本都知道花钱的好去处,他们消费意识浓厚。中学生小雷说,同学们买东西都讲品牌,就算买不起名牌,款式也要跟得上时尚,否则就很可能被周围同学嘲笑“老土”。像小雷酷爱篮球,对世界各大品牌篮球鞋的最新产品都如数家珍,对同学买了什么牌子的篮球鞋也了如指掌,他梦想中的篮球鞋则是一千多元一双的乔丹十九代。
暑期消费不必见怪
对中小学生暑期消费增多,广州少年宫成长教育研究中心负责老师付航表示,我们对这种现象不应该大惊小怪,而要去深入了解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这些高消费项目,有必要的时候才加强引导。
付航认为,经济宽裕了,父母给孩子的物质奖励就多,而消费市场是很敏锐的,商家捕捉到中小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处于购买力旺盛的时候,于是推出许多项目来迎合这一群体。学生有钱愿意买,商家愿意卖,都是合理的市场行为。
而家长和学生都认为,上学时很紧张,假期是放松的时候,应该给点钱他们出去玩。而且大家出去玩时只有他没钱,小孩会自卑,在群体里会缺乏认同感。
记者 卢文洁 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