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8月18日电(记者李南玲、彭勇)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年以来,GDP的年增长率达到28%,由此产生的“深圳速度”令世人瞩目。而记者近日在深圳采访时,发现深圳现在讲得更多的是“平均亩产概念”和换取GDP的消耗,让人耳目一新。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产生了1.75亿元的GDP和6000万元的税收,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不仅如此,深圳还做到了每万元GDP能耗只有0.55吨标准煤(全国为1.4,上海、北京均为1.07)。今年上半年,深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量又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每万元GDP耗水量下降了13%,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深圳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的城市。
这一高一低的“平均亩产概念”,反映出了领跑全国的“深圳速度”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反映出了近年来深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所努力走出的一条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道路。为了实现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转变,深圳还提出了“四个下降、三个提高”的指标体系,即:实现单位产出占用土地的显著下降,实现资源消耗的增长相对经济增长的显著下降,实现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实现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显著下降;经济增长中科技的贡献率有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教育和人力资本贡献率有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的贡献率有显著提高。
许宗衡指出,强调“平均亩产概念”,就是要在硬约束下求得科学发展观的解,在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中找到优化的结合点,走上一条绿色、健康、协调的发展道路,使深圳成为一座环保生态型城市、知识文化型城市,成为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最适合创业的城市,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让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投资者,每一个来到深圳的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效益深圳’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