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播出)
浙江省有个余姚市,在余姚市有一位“于遥叔叔”,4年来,他每年拿出20万元来资助贫困大学生,到今天已经有49位大学生得到了“于遥叔叔”的帮助。她一个特殊的要求就是每位受助的大学生,要签一份“道义还款协议”,在他们参加工作,有能力还款的时候,把钱还给“于遥道义助学基金”,用来资助其他贫困大学生。4年过去了,受助大学生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坚守了当初的“道义协定”了吗?于遥叔叔究竟又是谁呢?
8月12号,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产科的见习护士叶华波领到了她的第一份工资。
一个月多前,23岁的叶华波从浙江省中医学院护理专业完成了本科学业。经过4年的寒窗苦读,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小叶顺利地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第一份工资虽然只有600元,但叶华波的心里还是非常高兴,而且她也早已经盘算好了这600元的用途。
上完早班,叶华波并没有直接回家,也没有去逛街,而是急匆匆地赶到了余姚市总工会。
叶华珍(工会干部):怎么放假了。
叶华波:我已经毕业了。
叶华珍:毕业了?坐坐,什么时候毕业?
叶华波:今年六月份我就毕业了。
叶华珍:那现在工作找到了没有。
叶华波:在我们那个余姚人民医院嘛。
叶华珍:人民医院里面干什么。
叶华波:护士。
叶华珍:护理专业,真快,四年一下子就过去了
叶华波:我今天来想看你,顺便就是我向“于遥”叔叔写了一封信,麻烦你帮我转交一下。
叶华珍:好的。那我们会及时转交的。这个我们会及时转交的,已经找到工作,“于遥”叔叔看了肯定高兴,他资助的学生已经找到工作了。
在余姚市总工会工作的叶华珍和叶华波原来并不认识,4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让她们之间的联系一直保持到现在。
2001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当时担任余姚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的叶华珍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
叶华珍:他打来电话说,有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家,他愿意赞助一笔钱,来救助那个贫苦大学生,当时我也搞不清什么意思。那么他就跟我说了,这个企业家,他要分四年,每年捐赠二十万,一共八十万。
第二天,那位陌生人发来的一份传真让叶华珍喜出望外。
叶华珍:因为当时正好是全国在宣传讲诚信的时候,要求大学生学成以后,有偿还经济能力的前提下,就要守信誉,他就是个要求。
传真上的要求与叶华珍的想法不谋而合,叶华珍马上起草了一份操作方案。
叶华珍:既要符合这个捐赠人的意愿,而且我们又要通过这件事,不但要达到助学的目的,还要教育学生,当时我们有一这样一个概念。然后我们就是想起草了一份就是称为它是道义助学,道德的“道”,义务的“义”,道义助学这样的方法。
方案很快通过中间人小马得到了那位企业家的同意。一个星期后,叶华珍第一次见到了那位打电话的陌生人小马。
叶华珍:我就见到小马,小马用口袋背二十万现金就过来了,就是二十万现金背过来的。
第二天,《余姚日报》刊登了征寻贫困大学生的消息,这个消息在余姚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很快,十位同学在这份《“于遥”道义助学协议》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即他们就领到了每人每年5000元的助学款。
这个于遥,一看就知道是个化名,是余姚市的谐音。我的手头上拿的就是这份《“于遥”道义助学协议》,仔细看看里面的条款,确实有些与众不同。它里面写明受资助人是要还钱的,但还钱的对象是余姚市总工会,还款也是用来资助其他需要帮助的贫困大学生的。更加特别的是,它不但没有要求受助人何时还款、如果不还款如何惩罚等等的约束条款,反而在它的第八条里详细写明了暂缓归还甚至减免归还的条件。这样一份协议,严格说起来,在内容上并没有对受助人有任何的约束力,实实在在只是一份“道义”上的“君子协定”。那么,4年过去了,接受第一批捐助的十位大学生已经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们的表现怎样呢?他们坚守道义了吗?
叶华波:这是我第一份工资,见习期间,工资不是很多,就发了六百块,但是我就想表示一下我的心意,我想尽快把道义助学金给还掉,所以我就把六百块钱全部拿过来了。
叶华珍:那不用吧,这个第一个月,一共只有六百块钱,那你就表示一下心意,用个一百块、两百块。
叶华波的话让叶华珍有点吃惊,因为从前年开始就已经有受助学生陆陆续续毕业参加工作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开始还款了,但一般都是工作了一年,有了一点积蓄后才开始还款的,像叶华波这样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拿出来还助学款的,还是第一个。
从财务室出来,叶华波看上去很高兴,她又向叶华珍提出了一个要求。
叶华波:叶部长,我就是很想见见于遥叔叔。
叶华珍:于遥叔叔到我们现在没见过他,到哪里去找啊?
叶华波:那你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因为我都已经毕业了,所以都四年了,但是我一面都没有见过他,我真的很想当面跟他说声,谢谢!你帮帮忙,有没有办法?
叶华珍:那这样吧!好像这几天有很多同学写来信,我们正好去要见委托人。
今天见到叶华波,叶华珍感到非常欣慰,算算从去年7月份开始受到的第一笔还款开始,叶华波已经是第9位来还款的大学生了,虽然还款的总数还只有2万多元,但是叶华珍知道,这些钱对于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叶华珍:实际上我们就是说也是在体验大学生的那种真正的道德素质。
但是叶华波提出的要见见“于遥叔叔”的要求,却让叶华珍犯了难。4年来,每次和总工会联系的都是那个中间人小马,而小马对于“于遥”的情况却是守口如瓶,只字不提。别说他的姓名,就连他是男是女、高矮胖瘦都一无所知。而且每年的助学款都是小马直接拿来的现金,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人通过银行账号查到这位企业家的踪迹。
叶华珍:他是谁,他是怎么样的人,就我自己凭想象,我去问过小马几次,小马说不能说,不能说我自己在猜测,我猜过很多人。在我的思想当中,企业家是位中年男子,事业有成,曾经受过人家的帮助,现在要反馈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印象,我凭这个印象去套过很多人,有很多有名的企业家,我去套过,这个套套,那个套套,每年套的人都是不同,但最后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我还是不知道了,很多学生也要问我。
每个学期叶华珍都能收到许多受助大学生的来信,他们在信里向于遥叔叔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积攒了一定数量,叶华珍都会托小马把这些信转交给于遥叔叔,在信里,几乎每一位同学都表达过要向于遥叔叔当面致谢的愿望,可这些愿望没有人得到过满足。
叶华珍:有一次就是春节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回来了,写了很多信,那么我们开了一个联谊会,当时很多大学生就提出来,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定要叫于遥叔叔见个面。后来没办法,我说这样吧,我们大家表个心愿吧,我们每个人写一张贺卡,后来就是二十个同学,每个人写一张贺卡,还有把学习情况的信件,我们用那个红的丝带把它扎起来,然后通过小马再交给于遥叔叔,只能表示这个心愿。我们后来怎么想呢,我就跟学生说了我们也不要找了吧,顺其自然,你就记住,他是一个余姚人,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就这么去理解了。
第二天,叶华珍要带叶华波去找小马,我们的记者也提出想和他们一起去,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看看“于遥叔叔”的庐山真面目。一大早,记者和叶华珍先来到了叶华波的家里。
叶华波的家住在余姚市的郊区,离市区不远,虽然记者早就知道这是个贫困家庭,但是在余姚这个富裕的鱼米之乡,叶家的境况还是让记者吃了一惊 。
叶华波的父亲十多年前就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颈椎病,丧失了劳动能力,每天只能帮人干点零活。一个月赚两三百元补贴一下家用,生活的重担就全落在在工厂做工,月收入不到一千元的母亲身上。叶华波还有一个妹妹,今年读高二,再过一年,也要面临高考的压力。
2001年,叶华波是靠着助学贷款走进大学校门的。
叶华波:第一学期,因为我贷款了,学费暂时性交了,那是基本上第一年可以念下来,除了那些生活费,自己节俭一点,只能这样子了。那就是第二年的时候,那个住宿费就是学费,第二年就有点儿那个了。
就在叶华波为了学费一筹莫展的时候,叶华珍阿姨的一个电话打到了她的寝室里。
叶华波:然后他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他说我们这里有一个道义助学金(余姚)叔叔,他说他捐出一批款来,就是帮助像你这样子的大学生的。他说你开不开心,我当时还不太相信。
就这样,叶华波成为“于遥道义助学基金”的第一位受益者。4年两万元,帮助叶华波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在学校里,叶华波并没有因为得到了这么一大笔钱而大手大脚。
叶华波:两万块钱可以说是解决一些困难,但是绝对不允许我乱花,也不能奢侈这种,我觉得我把最基本的生活过下去就够了,我还没有到那种可以享受的程度。
在班里,叶华波是最节俭的学生,一到周末,同学们都出去玩了,她总是找个借口,在教室、寝室里看书、学习。
叶华波:还有菜的问题嘛,不过我们学校那个菜还好,可以打半份的,可以打半份就相对就比较便宜一点。
就这样,叶华波在余姚叔叔、叶华珍阿姨等好心人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且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工作。
叶华波:虽然说那时候工作还没有正式上班,但是我在想我第一份工资我要干吗,我已经想了,那时候想的。那时候我就有这么一个盘算,就是说把我第一份工资拿出来,还到那个道义助学金里面。
叶华波:别人家可以把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拿出来,向的爸、妈表示一下心意,但是我爸、妈也知道我这个情况,我们家这个情况,他们都支持我。
随后,叶华珍带着叶华波一起去找小马。小马是余姚市一个乡镇的干部。
叶华珍:小马,很快四年又过去了,今年又收到了很多同学们的来信。我想麻烦你委托你交给那个于遥叔叔。
小马:我一定尽快交给他。
叶华波:马叔叔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我想见见于遥叔叔,都四年了,但是我还没见过,我很想见见他,麻烦你能不能帮帮我。
小马:这不可以的,我们当初有过承诺的,这个真的不好意思。
叶华珍:他每次要叫我帮助,我说我没办法。
经不住叶华波的再三要求,小马只好答应给“于遥叔叔”打个电话。这个电话,小马打了很长时间,看得出他也给于遥做了不少工作。
小马:对不起,不能满足你的愿望,他已经跟我说过了,他希望你好好工作,去帮助比你更需要帮助的人,真是不好意思。
叶华珍:那没办法,完成不了心愿了。你们能不能透露一点消息或者什么,我自己去设法去找找看。
小马:可以告诉你小姐,于遥叔叔的话,不是叔叔是一位阿姨。
叶华珍:是位阿姨?
叶华波:我叫了四年于遥叔叔现在变成于遥阿姨了。
叶华珍:于遥阿姨。她多大年纪了?
小马:比我稍微大一点。
叶华珍:那是于遥姐姐了。啊
叶华波终于还是没能见到于遥,她有些失落,但更多的还是欣喜。我们现在除了知道于遥是位年轻漂亮的女企业家之外,还是没能了解到更多的关于她的信息,出于尊重他个人意愿的考虑,我们结束了这次采访,但我们相信,在余遥、在浙江、在中国会有更多的“于遥叔叔”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截至2005年8月21 日,已经有9 位同学归还了36800元“于遥道义助学基金”,一位同学在还清了助学款后,另外捐助了300元,注入“于遥道义助学基金”。
有4位已经毕业一年以上的同学尚未开始还款。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