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25日公布的一份名为《2005年世界社会状况报告:不平等的困境》的调查报告称,尽管许多地区,特别是亚洲正享有空前的经济增长,但80%的世界财富是由世界的20%人口控制,今天的世界要比十年前更加不平等。
这个报告的出台,适逢联合国成立60周年,以及未来的改革争论,因而尤为受到关注。因为减少贫困是联合国2000年9月召开千年高峰会议时确定的千年发展目标,发展均衡是这个目标的实现保障。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初,各个国家就开始意识到南北发展差异已经在制约全球发展,当时在全球各国都出现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与今天世界所面对的困境是极其相似的。因此在当时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和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都明确提出了“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思路。
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国内问题,更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问题。因为今天单一国家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只靠自己的经济拉动和生产力创造了。全球化的基本意义就在于全球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得各个国家更加合理地在世界上寻找自己的经济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越来越依赖国际社会的合作,任何国家都不再是孤立的。
然而,全球发展不均衡的基本瓶颈在于,西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掌握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资源,并且将发展中国家视为其廉价劳动力输出地域或者是市场,全球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大部分流入工业化国家富人的口袋里。而全球发展不均衡,不但体现在人口生活标准差距增加的问题上,更体现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民,在享有医疗、教育服务以及在社会参与、经济和政治活动方面,比十年前更加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的直接后果就是,随着财富、资源、生产资料的过分不均衡集中,劳动力、智力资源和消费品都会向发达国家流动。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按照国际通用的每天两美元生活标准,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以下,其中乌干达97%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两美元,尼加拉瓜有80%。
这种局面的出现,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发展问题上仍然缺失其所应当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安南的联合国改革计划中,尽管对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有所提及,但是从重点和效果来看,仍然过多地关注机构改革与政治权力分配,各个国家仍然在过多的争夺政治话语权。对于减少贫困的执行力不够,更不要说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贫穷人口的保护机制了。
在联合国框架内建立一个反对发展不均衡,保护弱势国家和弱势人民的机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个机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开始探讨,但是60年时间仍然没有形成。究其原因,联合国仍然需要调整其发展思路,更关注于全球民生问题,构建真正有执行力的对话框架,让联合国不要简单地成为发达国家争夺全球政治话语权的舞台,而是全球民生和发展可以信赖的核心。
9月份,全球各国首脑将云集联合国,共同庆祝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60年。这其中,有主导发展风云的发达国家,也有长期成为廉价劳动力、资源输出国或者是全球低价倾销市场的不发达国家,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元首们站在一起,他们的心情自然是不一样的。因为全球发展不均衡的困境,不知道何时才能消除。
相关报道见本报A17版
===== 《新京报》服务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