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搜狐公益活动:寻访2005优秀贫困生
一个是月消费8000元不以为然,一个是月消费200元却已超支。有人说这是当今大学生消费的绝对写真。一份来自西安的大学生消费调查显示,等级化和两极化的鲜明特征正成为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丛生的主要诱因之一。
编者按:一家民间商业调查机构发布的《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在受访的9804名大学生中,有27%的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大学生拥有PDA(掌上电脑),12%的大学生拥有MP3,6.6%的大学生拥有数码相机。他们在大学“学习娱乐两不误”,可以游泳、健身、泡吧、买阿迪达斯、用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和男(女)友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份报告进而宣称:今天的大学校园已经告别寒窗时代。然而,这个结论距离贫困的大学生还很遥远。
“八千大少”的贵族生活
在朋友圈里,大学生刘超(化名)被戏称为“八千大少”。说起这个称谓,刘超显得很不以为然:“不就是每个月生活费有8000多块钱嘛。”略一沉思,他笑着说:“难怪,是比其他同学多花了些!”
刘超目前的身份是西安市某高校沣峪口校区大三在读学生。
在一帮大学男生中,刘超相当扎眼,这不仅是因为其高大帅气,也由于其浑身上下的名牌“包装”。然而,一身价值上千元的行头在其同学看来,并不足以表明他的“八千大少”身份。“每周吃一次鲍鱼,每天最低档次也抽一盒‘好猫’。”其同学小章告诉记者,“八千大少”刘超真正的“少爷”身份体现在他的“猫鱼”生活上。
从大一开始的每个周末,刘超都会专程到位于劳动南路的某酒楼享用鲍鱼大餐。“学校的饭菜实在咽不下去,我妈特批我每周大餐一次。”原来,来自铜川某地的刘超大一第一个周末回家时,其母发现他短短七天就瘦了很多,顿时心疼不已,知道儿子喜欢吃鲍鱼,就每月增加了2000块钱的营养费。“鱼”的问题解决了,然而,从沣峪口到南二环这家酒楼的往返交通问题却稍微有点麻烦。“我们这儿(沣峪口)到市区只能坐校车,又热又挤。我每次到市区都会玩到很晚才回学校,每次都打车,相对方便一些吧。”每次一个鲍鱼300元-400元,每月4-5次,刘超一项“鱼”消费每月在1500元以上。
“‘猫’也是他的嗜好之一。”小章告诉记者,刘超喜欢吸烟,每天至少得一包,如果要给同学发烟,一天就得两三包。除了“好猫”,“芙蓉王”、“阿诗玛”、“555”等也都是刘超的备选品牌。据其身边同学估计,刘超每月“猫”消费绝对在千元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八千大少”刘超每月仅“猫鱼”生活就需要近3000余元。
延伸阅读:
刚刚入学的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陈同学告诉记者,她入学的时候带了一个笔记本电脑,价值1.6万元;一部三星手机,将近3000元;一个mp3,2000元———仅这3样东西就两万多元。她告诉记者,新生入学基本上都会有这3样装备,被称为校园里的“3大件”。而要备齐这3大件,最少也要两万元,有的甚至四五万元,昂贵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也是学生们热捧的物品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