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那一天将有200多名来自美、俄、英、法等国的二战老兵将作为“国家贵宾”应邀访华,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9月2日下午,他们将出席在北京朝阳公园举行的《北京和平宣言》签署暨《北京和平墙》揭幕仪式。现在北京和平宣言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彭城先生已经来到搜狐嘉宾聊天室,给我们讲述《北京和平宣言》和北京和平墙背后的故事,请各位踊跃提问。
彭城:谢谢搜狐的网友们对我们《北京和平宣言》活动的关心、支持,我代表《北京和平宣言》活动组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幸存老兵的眼光和情感写这个宣言
主持人:首先想请彭老给我们介绍一下《北京和平宣言》和和平墙的活动。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个活动?是由谁来发起的?
彭城:这个活动最早的策划人是中国探险协会的张北城先生,在去年四月份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其实大家都意识到了争取与维护世界持久的和平是我们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也是人类的共同要求。这样一种要求怎么表达出来,就要有一种方式、有一种办法,当时就思考出来要签订和平宣言。这个和平宣言在什么地方签?由什么人签?用什么人的口气和情感来写这个宣言?费了一番周折。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策划和思考,定稿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反反复复,达到了这样一个共识,应该语言朴实,应该是国际化的,所以应该容易翻译。应该使它成为一种超国家、超民族、超意识形态,大家都能普遍接受反映和平要求的宣言。现在看来是达到了这样一个要求,我们很高兴。
目前这个宣言基本上三句话,最后的要点落实在最后八个字,“我们郑重留言,热爱生活,珍惜和平。”这就是我们最后的落脚点。
主持人:这个和平宣言是否已经翻译成各种不同的版本?
彭城:已经翻译成联合国五种官方语言,中文、英文、俄文、法文和西班牙文。
主持人:这个和平宣言您说是三句话,有多少人参与了来写这三句话呢?
彭城:实际上最初只有两个人,这中间在策划的过程当中因为考虑到我刚才讲的以什么人的情感,什么人的语气来写,这个很重要。在世界上为了纪念战争的牺牲者,有各种方式,但是一般都是用中国的语言叫做碑,我们这次不是,是墙,显然是有区别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因为我们要上墙镌刻的这些名字都是幸存的人,不是已经阵亡的人,而是代表了经历二战这样一场人类最残酷,灾难最深重的一次世界大战而幸存的这批人,他们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对于未来的和平、为了持久全世界的和平,有一种特别的渴求和期望。我们这个宣言要表达出这部分人,以及参加过二战这些老兵的遗属、子女们的这种祈求,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所以这个宣言的角度就是以亲临了战争而幸存下来的老兵的眼光和情感写这个宣言。
主持人:因为他们对战争和和平有最深刻的体会。
彭城:有最深刻、最切身的体会。我们这堵墙有15面,现在实际数有16面,这个墙整体思路根据我们宣言的签名人是二战亲历幸存者的这样一种情感,因此我们墙的设计理念上在建造上是粗放型的,墙面比较斑驳,而且墙最高处10米,而长度是60米,从平面走下去再走上来60个台阶,60周年嘛。而中间有一段墙倾斜,好像要歪倒的样子,然后达到向上开阔的空间,这就是我们经过了战争、经过了灾难希望达到和平的世界。所以这个设计已经在我们的宣言所想表达的内容上了。
主持人:《北京和平宣言》是不是也要镌刻上?
彭城:我们之所以造这个墙就因为要把这个《北京和平宣言》镌刻在这个墙上,而且在这个墙的下部我们设想有老人、小孩的手做成手模,表示全世界的手托起这个宣言。
主持人:整个的设计当时是请谁来做的?
彭城:请工艺美术学院下面的一个设计中心。因为有一个长度,我们内侧准备将来搞艺术展览,而墙的外侧我们准备签名,签名目前我们基本上在亲历了二战的幸存者,以及阵亡或者故去的二战的遗属他们的签名。另外一部分,有组织的老兵集体统一签名,这样像新四军,下面签了名的把名字写在下面。我们还有进一步的设想。
主持人:能不能让普通的市民也来参与这个活动?
彭城:这个是一步一步的,所以我们认为这次9月2日这个和平宣言的签署和墙的揭幕,看起来是这个活动告一个阶段,但是实际上刚刚开始。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北京和平墙”,共找到38,48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