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索积分活动  搜狗音乐排行榜
相关资料
  这些60年前曾共同浴血奋战在抗日战场上的将士,如今再次在北京相会,以“国家贵宾”的身份一起参加今天和明天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全文][路线图][评论]
[纪念抗战 全球中文网站荟萃][日落东瀛:60年前8·15]
[以战胜国的心态 纪念抗战胜利][全球华人力唱抗战歌曲]
纪念:[抗战忠烈祠][抗战死难先辈祭奠堂] [网上签名]

最新消息


嘉宾访谈
相关单位
主办: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承办: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中国探险协会
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
《旅游》杂志社
北京朝阳公园
独家网络支持:
搜狐网

说明:
1、 和平墙内侧为“和平艺术廊”,将在9月3日后组织中外艺术家进行整体设计。
2、 <1>号墙镌刻《北京和平墙》名。
3、 <2>号为柱墙,上面安装和平钟。
4、 除<1><2><13><15>号墙外,其它墙都将在墙外面右下角处以“XXX捐建”的形式为相应捐助商署名(镌刻字高20厘米)。

中国政府官员外国政府使节、二战幸存老兵、二战老兵亲属近3000人。

其中,美国贵宾团名单如下:
1、 美国军种代表团

美国空军
Ronald R·Fogleman将军。退休美国空军四星上将,前美国空军参谋长。

美国海军
Richard C·Macke将军。退休美国海军四星上将,前美国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美国海军陆战队
Frank E·Petersen将军。退休美国海军陆战队三星中将,前维吉尼亚海军陆战队基地司令。

2、 美国老兵代表团
飞虎协会主席
John R. “Dick” Rossi及夫人Mrs. Lydia Rossi
飞虎协会主席,二战期间为飞虎队飞行队长(Flight Leader),王牌飞行员,“驼峰航线”最高飞行记录保持者。等飞虎队成员4人

第十四航空队协会前主席
Clifford Long 及夫人Mrs. Shriley Long
前14航空队协会主席,第51飞行队25中队P-40战斗机飞行员,参加1944年萨尔温江(即怒江)峡谷(Salween River Valley)、腾冲(Tengchong)、松山(Song Shan Mountain)等战斗。 等十四航空队协会等10人。

驼峰协会主席
J Vinyard 及夫人Mrs. Sarah Vinyard
主席,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航空运输司令部(Air Transport Command)“驼峰航线”飞行员。
等驼峰协会8人。

中航协会主席
William Maher
中航协会主席,“驼峰航线”飞行员
等中航协会3人

3、 其它人员
第二十航空队1人、杜利特尔轰炸机编队2人、滇缅公路工程参加者2人等。

■ 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和纪念大会
时间:
上午
地点:
人民大会堂

以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名义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

■ 世界二战老兵签署《北京和平宣言》暨《北京和平墙》揭幕活动
时 间:
2005年9月2日14:00—16:00
地 点: 北京朝阳公园《北京和平墙》

参加人员:
中国国家领导人,中、外二战老将军、老兵、特邀嘉宾等。

仪式程序:
□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宣布仪式开始。
□ 向二战期间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致礼,鸣枪六十响,军乐团小号、军鼓奏乐。
□ 中国国家领导人致辞。
□ 中外二战老将军代表致辞。
□ 中外政要、经要代表致辞。
□ 下一代代表(学生)致辞。
□ 组委会代表致辞。

□ 仪仗兵引导军乐团行进,接受中外二战老兵检阅。

□ 签署《世界二战老兵和平宣言》。同时:
- 以五种语言依次宣读该宣言;
- 宣读外国元首贺词;
- 著名歌唱家清唱《和平颂》

□ 中国国家领导人、中外二战老将军、老兵、特邀嘉宾为《和平墙》揭幕。

□ 中国国家领导人及特邀嘉宾为二战老兵颁发《和平墙》纪念章;向赞助商颁发纪念证书;儿童献花。

□ 中国国家领导人、中外二战老将军、老兵、特邀嘉宾在《和平墙》前合影,同时,老战士合唱团演唱《欢乐颂》;放飞和平鸽及气球。

□ 中外知名人士(政要、经要、老兵、赞助商及各界代表)在《和平墙》知名人士区现场签名。
□ 仪式结束。

 ★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实施白色方案,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详细]

 ★ 远东及太平洋战场

二战中国战场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时就已经全面展开,比欧洲爆发全面战争早了两年多。事实上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和日本已经分别在中国东北、上海、华北附近爆发过军事冲突……[详细]

 ★ 战争结束

面对核武器的威胁与中国东北地区的丧失,日本裕仁天皇与内阁开始重新考虑投降。日本帝国在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英文V-J Day)正式宣布投降。最终的投降书是于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的,此后麦克阿瑟将军开始负责日本的重建……[详细]

 ★ 战争影响

从军事上来说,二战开启了空战的时代,军舰也开始成为重要的武器。在这场永远不会结束的军备竞赛中,空军已经成为无法缺席的一份子。[详细]

 ■ 战争的策源

 ■ 战争的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导致了全球5千万人的死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其中包括了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种的大屠杀、日本对无数中国与朝鲜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针对德国与日本境内民用目标的轰炸。这场战争也是首次平民死亡人数大大超过作战人员死亡人数的战争。[详细]

 ★ 盟国军队死亡人数

  • 澳大利亚: 23,400
  • 巴西: 493
  • 加拿大: 37,500
  • 中国: 1,480,000
  •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 法国: 210,000
  • 希腊: 88,300
  • 印度: 36,000
  • 荷兰: 7,900
  • 新西兰: 11,625
  • 挪威: 2,000
  • 波兰: 123,000
  • 南非: 6,840
  • 苏联: 8,668,000
  • 英国: 264,000
  • 美国: 292,000
  • 南斯拉夫: 300,000

 ● 轴心国军队死亡人数

  • 澳大利亚: 23,400
  • 保加利亚(到1944年):9,000
  • 德国: 3,500,000
  • 匈牙利: 200,000
  • 意大利(到1943年):60,000
  • 日本: 1,850,000
  • 罗马尼亚(到1944年):290,000

 ■ 平民死亡人数

  • 阿尔巴尼亚: 100,000
  • 奥地利: 125,000
  • 比利时: 76,000
  • 保加利亚: 10,000
  • 中国: 18,000,000
  •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 丹麦: 2,000
  • 埃塞俄比亚: 5,000
  • 芬兰: 2,000
  • 法国: 350,000
  • 德国: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驱除出东欧国家的德国人: 2,000,000)
  • 希腊: 325,000
  • 匈牙利: 290,000
  • 印度: 25,000
  • 意大利: 153,000
  • 日本: 672,000
  • 荷兰: 200,000
  • 挪威: 7,000
  • 菲律宾: 91,000
  • 波兰: 5,680,000
  • 罗马尼亚: 200,000
  • 苏联: 18,000,000
  • 英国: 92,700
  • 美国: 6,000
  • 南斯拉夫: 1,200,000

  总计士兵死亡:2,711万人 总计平民死亡:约7,589万人 总计人员死亡:约1亿3百万人。
  也正是由于这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而5个战胜国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轴心国集团
国家 宣战时间
德国 1939年9月1日
意大利 1940年6月11日
匈牙利 1941年4月10日
保加利亚 1941年6月22日
芬兰 1941年6月25日
日本 1941年12月8日
满洲国 1941年12月8日
斯洛文尼亚 1941年12月12日
克罗地亚 1941年12月14日
泰国 1942年1月25日
罗马尼亚 1941年6月6日

 ★ 反法西斯同盟国

国家 宣战时间 国家 宣战时间
波兰 1939年9月1日 荷兰 1940年5月10日
英国 1939年9月3日 希腊 1940年10月28日
法国 1939年9月3日 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
印度 1939年9月3日 苏联 1941年6月22日
澳大利亚 1939年9月3日 美国 1941年12月7日
新西兰 1939年9月3日 菲律宾 1941年12月7日
南非 1939年9月6日 巴拿马 1941年12月7日
加拿大 1939年9月10日 哥斯达黎加 1941年12月8日
挪威 1940年4月8~9日 多米尼加 1941年12月8日
比利时 1940年5月10日
卢森堡 1940年5月10日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