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很荣幸介绍马晓河先生的作品。该著作运用发展经济学等理论对结构转换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回答了农业剩余被强制性转向工业部门后,农业是如何发展的,农产品是如何实现供求平衡的等问题,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农业结构转换的模式。作者提出的城乡一体化产业政策、一体化户籍政策和一体化金融政策,对决策部门有重要参考价值。
主持人:有请马晓河先生致辞。
马晓河:农村是下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首先,感谢三农基金给我的荣誉,感谢各位专家对我的信任。
第二,我是来自黄河西岸陕西的一个农村,当时我是17岁到农村,经历过吃不饱饭,每顿吃白薯的年代。后来我就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民会吃不饱?为什么农民会这么苦?我当时想的很深,在农村的时候我读完了《资本论》,《史记》我也看完了,我就是找不到原因,为什么种粮食的人吃不饱饭、盖不起房子。
改革开放以后,我跟张晓山所长一起讨论,当时他上研究生,我在上大学,通过系统的学习我发现一个制度问题——严重的割裂的城乡二元制度,所以我写了这本书。这个书我可以说想了30年,写了1年,尽管很薄,但是倾注了我的心血,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理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实践问题,起码我自己明白了为什么农民会被剥夺?你们读我的书时要带着感情去看,要从农村的角度去看。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第三,我认为当前是有志研究三农问题专家的最好时机。为什么这么讲呢?我认为第一现在政府高度关注三农。第二,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当前中国经济又正处于一个下行期。现在增长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投资在下降,工业经济效益全面下降,储蓄增加了,出口却受到了反倾销的严格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经济一个新的下行周期即将到来。那么在新的经济下行周期到来时我们的经济增长靠什么支持呢?1998年以来,我们是靠大量的国债投资来刺激经济,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搞汽车、钢材、水泥、电解铝项目,使得经济靠投资拉动起来。但是下一轮经济增长出现下行以后我们该怎么做?还在城市投资能投到哪里去?
因此,我认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有志研究农村的人要赶紧去研究,因为农村是下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发动机。我建议在十一五时期,中国政府应该在三方面向农村投资。第一,掀起一个新农村建设运动,给农村的道路、给农民的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甚至厕所改造政府也应该投资。
第二,为农民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解决他们的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等等问题。
第三,帮助农民调整结构,支持农民增加收入。
我最后要说,政府对农民的投资不是对农民的恩赐、也不是还债,而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家看到这两年,中央政府一系列的措施让农民收入增加,改善了农业的发展环境,现在农村市场的变化对国民经济拉动内需起了很大的作用。2002年到2003年,农村每年增长的消费总额是1千亿,到了2004年,农村的消费增加量是2千亿,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今年的前2个月就已经增加了1290亿。这说明,向农村投资政府不亏、社会不亏、城市也不亏。谢谢!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