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镇曾是一座千夫所指的电子垃圾城。这个不到50平方公里的小镇,每天有100多辆满载废旧电器零件的货车进出,数万人为了获取可以回收利用的金属和元器件几乎不择手段——他们焚烧废旧电线和电缆,用硫酸水冲洗电路板,并再次焚烧那些无法再回收的垃圾,或者就将它们堆积在河道旁。
这是一个被称为“用19世纪工艺处理21世纪产品”的悲剧。一家境外媒体在报道中将贵屿人称为“机器堆中的鬼魂”。这里空气窒息,河水污染,土壤中毒。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对贵屿的外来人口体检后发现,88%的人患有皮肤病、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等疾病。
然而,这确是贵屿近10万人赖以生存的产业,也是中国发展中面临的又一道难题。我国已迎来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报废新高峰,而这些电子产品又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卤族化学物等有毒物质。贵屿的拆解业何去何从,中国又该如何为这些废旧电器寻找出路?
解救贵屿 “符合中国国情的拆解模式”
这是贵屿新开的一家废旧电线拆解厂,几十个工人正在手工剥离电线。他们唯一的工具,是一条板凳,还有板凳上的几颗钉子。剥离后的塑料皮和铜丝分别放在板凳两边。
老板马强说,这些铜丝将被加工成铜片或漆包线等产品,塑料皮则被送到“料粒”加工厂,成为塑料产品的原料,远近闻名的汕头澄海玩具厂就是这种“料粒”的大买家。“政府严令禁止焚烧,但现在我们的利用率几乎是100%,”他颇为自豪,“政府把我们当作示范基地。”
在一家电源板拆解厂里,每个工人面前摆放着一台貌似吹风机的“电热器”,还有数十个白色陶瓷小杯。工人们将电源板放在电热器窄小的吹风口下烘烤近两秒钟,便娴熟地用镊子将板上的各种芯片、电容、极管等电子元器件取下,分别放入不同的陶瓷小杯中。专家称,这种手工拆解方式的精细度,堪称世界之最。
“是媒体的曝光改变了贵屿”,镇长郑松明毫不忌讳国内外媒体曾经对贵屿铺天盖地的指责和非议。
为杜绝污染,政府明令禁止焚烧、加热和酸洗,拆除乱搭建物,销毁煤炉,取缔酸洗提取贵金属加工点,还成立了督察小组随时突击检查。如今,走在贵屿的街上,已似乎闻不到刺鼻的烧焦的味道。经环保部门监测,大气中的S02、NO2、Pb等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的二级标准。
郑承认,舆论的压力一度迫使政府严厉打击电子废物回收,但成效甚微。由于贵屿地处内涝地区,贵屿人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靠回收废品为生。如今,由于市场的驱动,贵屿镇各个村专业分工已十分明确,其中包括塑料、五金加工利用村、电子及线路板拆解村,电器拆解村,电线电缆拆解村等。从回收、拆解到加工、销售,贵屿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要发挥贵屿拆解产业的优势,变堵为疏,”镇长的思路十分明确。遍布贵屿的300多家企业保障了现有6万多人的就业和10万多人的生存,还吸引了诸多外来民工,是当地经济支柱和税收的主要来源。
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助理巡视员李静在视察贵屿时指出,贵屿这种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拆解产业,符合中国的国情,应当在此基础上继续规模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目前,国家信息产业部已经批准贵屿设立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拆解处理示范工程,省经贸委也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将贵屿列为全国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利用示范基地。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电子垃圾”,共找到2,282,97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