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昨日以《大学毕业生“回炉”上技校已成普遍现象》为题,报道了沈阳第一机床厂技术学校招收新生中有六成学生已有大专以上文凭一事,并就此展开调研,对教育投资、教育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文在读者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大学生“回炉”现象并不仅仅是“毕业生为就业读技校”那样简单,“回炉”也不只是毕业生的专利,在校生也出现了这个新现象。比如中国刑警学院就在沈城高等教育领域内开了个先例,出现另一种“回炉”———为大四学生重开大一的课程,而且是在学生提出要求的前提下操作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种课程设置有什么样的背景呢?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新学期课堂出现面熟学生
赵颖是中国刑警学院法律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刑法学》教育。8月30日,赵颖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当她走进教室时,不禁怔住了,下面的学生怎么这么眼熟呢?“赵老师,又是您给我们上课啊,太好了。”学生的欢呼声让赵颖想起:“我已经给这些学生上过《刑法学》了,他们现在应该是读大四啦!怎么……”
经过与教务处沟通,赵颖了解了其中的原委。于今年7月已经毕业的2001届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现对《刑法》掌握不足,便通过学生组织向学院转达了加强对下届同学在《刑法学》方面教育的请求,而2002届学生中有从事预审工作想法的学生,也向学院提出了相同的请求。
学院经过研究,便在这学期开学时以选修课的形式对有要求的学生重开了《刑法学》,当然再开课的内容与原来所学相差很大,原来在大一授课时是以《刑法》总则为主,此次是以分则部分的罪名区分与认定为主,强调了实践应用。
学生们“回炉再造”的愿望让赵颖很感动,“大一时虽然也有这门课,但属于填鸭式教育,学生们不能决定自己学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教学中,赵颖发现,这些学生与以前不同,他们是带着问题来的,他们把在假期见习时遇到的事情作为案例提出来。后来,赵颖得知,学生们在提出重开课的想法时,还有个附加条件,授课老师的职称要在副教授以上。
现在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肖宏伟来自吉林长春,预审工作是他毕业后工作的理想方向,但在此前的见习中,他发现了自己在刑法方面的欠缺。
“刑警学院的毕业生参加工作时上手会很快,但缺点是有时会显得缺乏后劲,这就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肖宏伟分析说,“预审工作需要对法律的充分了解和理解,在基层见习的短短时间就让我认识到了自己这方面的不足。而且,作为刑警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真正参加工作时怎么可能连这些东西都不掌握呢?”
“刑警学院的学生毕业时找工作目前看来并不成为问题,从比例上说,一个学生可以有三个岗位挑选。”来自湖南长沙的张鹏对预审工作也特别感兴趣,“但现在广东、山东等地有几家警校也都升为了本科院校,如果想得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还是存在竞争的,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我们现在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大一时学习这门课程是为学而学,现在是为用而学。”
是一次“调整模具”的尝试
对于课程设置问题,教务处关处长说:“刑警学院并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刑警学院各专业在入学的前两个学年所学课程相差无几,之后再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具体课程。刑警学院对课程设置是特别关注的,因为课程设置就相当于工厂的模具,它确定了培养出来的人才类型。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我们的模具也应适当调整,此次为大四学生重开《刑法学》,就是一次调整“模具”的尝试。”
高教应以产品质量为标准
辽宁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张思宁教授认为,中国刑警学院的做法体现了社会服务意识,只有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上,才能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这种作法表面看是满足学生要求,实际是在满足市场需要、社会需要。“当然,作为专业性特别强的刑警学院来说,这种课程设置的改革回旋余地很大,而其他综合性院校在操作上难度就要大很多,不过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张教授说。
而辽宁大学原校长冯玉忠则认为:“这说明学院过去的课程设置有些问题,对于重要的课程,本来就应该准备充足的课时来讲透的,现在学院是在纠正自己的错误。”
时代商报记者陈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大学 毕业生”,共找到1,937,968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