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58年底, 虽然军工的勤工俭学活动停止了,但伴随勤工俭学活动兴起的技术革新与革命运动,由于同部队改进武器装备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迅猛发展,形成了空前活跃的“大搞科研、猛攻尖端”的热潮。在此背景下,一项大胆超前,集合空军工程系全系力量的绝密课题“东风——113”轰轰烈烈却又悄然地铺开……当时的具体背景是怎样的?课题的目标是什么?研制进程是否顺利?最后结果如何?几十年后,当年的参与者为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作者于达康当时任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政委;戴其萼任系副主任;孙仲康任教员。
1958年,在全国教育革命向科学进军的浪潮中,不少航空学校、工厂都设计新式飞机。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的教学人员也想为革新空军装备做些贡献。部分师生提出了设计新飞机的要求。系党委支持这一要求。系主任唐铎召开各专科主任、各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和教员(包括在系的院军事、政治教员)代表会议,讨论是否设计新式飞机。大家一致同意设计新式飞机。新机的作战对象为美国F—105战斗机和B—58轰炸机。当时,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正在学院视察。我们向他汇报请示,他支持新机的设计工作,指示不要苏联顾问参加,严格保密。
系各教研室根据新机设计的作战对象,经过反复计算的结果,新机的最大速度为M数2.5(简称2.5,下同),高度为25000米。设计这种新式飞机,需要研制新发动机、空空导弹、航空机关炮、航空雷达、自动驾驶仪、计算机、大口径低速风洞实验设备和“热障”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有的老教授认为,短期内难以解决。专科干部和教员则认为,只要组织全院和全国院校、科研单位、航空工厂和空军部队的大协作,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并提出于国庆10周年上天献礼。
8月,安东(时任国防科委秘书长)来院,看了空军工程系结合毕业设计的飞机后说:你们9月20日前搞出个飞机总体设计方案,带到北京去审查。
8月25日,在去北京审查方案前,院首长听取了汇报,刘居英副院长指出,让戴其萼带队去北京参加审查,力争通过用我们的方案,同时,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出,学院只是开个头,方案的实现,要全国大协作。
在北京参加预审会的有:一机部有关局、厂,冶金部,基建部(他们负责金属、非金属材料),空军有关部门,如工程部、通讯处等单位的代表。王诤(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钱学森(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也参加了会议。会前,我们曾向他们分别汇报过,得到他们的支持。会议分飞机、发动机、无线电、兵器4个组。经过预审,都同意学院的方案。负责航空机关炮的总工程师说:我们保证把六管炮做出来。黄克诚大将了解预审会议情况后对我们说:好!有了这个方案大家一起干。
9月30日,国庆节前夕,中央军委召开审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彭德怀、聂荣臻、赵尔陆、王诤、钱学森、孙俊人(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叶正大(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四局局长)、安东和各机部、工厂、空军的领导或代表。学院空军工程系各专业1人:一专业杨庆雄、二专业郭庾荫、三专业陈明荫、四专业孙仲康和系副主任戴其萼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始,彭总讲话,他说:“今天请大家来,议论一下2.5设计方案行不行。我们走自己的路,全国大协作,要迎头赶上,不能再仿制下去了。预审小组汇报预审情况后,一机部部长赵尔陆发言:我们一机部还有个方案。接着叶正大说:军工2.5方案好,我们也有个1.8方案,建议两家方案同时搞,百花齐放。会议出现了是按一家,还是按两家方案搞的争论。这时,彭总、聂总因有国庆活动退席,陈院长因心脏病也退席,由黄老继续主持会议。空军的同志说:我们是使用单位,人力、物力、财力有限,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我们只要一个,要性能好的,就是要两个2.5的。孙俊人说:2.5方案有新玩艺,可以实现;1.8方案还没有搞出设计,只有一个总体方案。王鹤寿(时任重工业部部长)、钱学森、王诤等人都表态同意搞2.5方案。总之,大家认为军工2.5方案准备工作充分,做过多项实验,指标先进,工程实施有可能等等。通过辩论,黄老最后拍板,决定只搞一家,不搞两家,只上两个2.5方案;全国大协作,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一机部也表示同意黄老的结论。随之他们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要进行技术设计、工艺设计,要建试制厂,需要经费5千万元。黄老表态,同意从军费中给5千万元。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先进战机 研发”,共找到20,90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