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发布首份《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给100座城市的生活质量排序。北京排在深圳、东莞、上海之后,位列第四。乍看起来,作为首都的北京位次不算太差,但这是在整套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总体排名。具体而言,有些地方则是让人失望,比如,北京居住质量指标在100座城市中排名第83,而社会保障指标也是位居末数———列第75位。
用“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替代GDP指标评价城市发展和城市价值,在世界上并不新鲜,今年年初,就有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在上海发布了2005年度《全球生活质量调查》报告,在全球215个城市中,中国内地尚无城市跻身“百强”,北京列132位。相比国外,中国发布这份报告虽然有些迟滞,但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进步。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GDP指标作为衡量城市和社会发展的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样的评价体制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评价标准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
割裂GDP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无疑是错误的,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GDP是国家和城市的,生活质量才是平民百姓的。因此,生活质量的评价才是贴近市民、以民为本的体现。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样的评价才能凸显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主体性价值。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城市逐渐发展为人们集居生活的载体,承载着人类的梦想与向往。按照历史进步论的话语解释体系,城市应该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但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在现代化的机器轰隆中发生了异化,诸如交通堵塞严重、居住成本畸高等因素使得很多人对城市产生了恐惧。本应适宜人居的城市成了最不适宜人居的地方,不得不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悲剧。这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无疑给包括北京在内的所有城市敲响了警钟,而北京的高房价和低社保,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会使更多的人为北京的发展付出代价。因此,审视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分配策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体现城市价值的亟需。从根本上说,城市不是用来观赏的风景,而是用来安身立命的居所。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城市生活 城市价值”,共找到2,768,59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