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传统隆闺聚,人龙锦现天地间
黎族概况:
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乐东、三亚、通什等七县二市之内。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早在秦汉以前就从两广地区陆续来到海南岛定居。“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黎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但封建迷信很重,流行的宗教信仰以祖先崇拜为主,兼以自然崇拜,有些地区还保留着图腾崇拜的痕迹。黎族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体上应属于原始宗教类型。
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的船形屋,是黎族的传统住房。黎族称其为"布隆亭竿",意为“竹架棚房子”。“布隆亭竿”有辅地形、高架形和向金字型过渡三种。其共同特点是茅草房顶,木头或竹子的梁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作烤干食物用,屋顶侧面开天窗。现在在黎族地区这种房屋已不多见,多数住室已为金字顶代替,靠近城镇的黎族人已住进瓦房。
黎族服饰:
黎族服装以棉麻为原料。黎族人多穿对襟无领上衣,妇女穿对襟无扣上衣,下穿筒裙,裙上绣有各种图案。黎锦是黎族人最为著名的纺织工艺品,以其技术精巧细密、色彩艳丽富于特色而驰名天下,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黎族饮食:
黎族腌泡酸菜,先将野菜洗净加上畜骨或兽骨,拌入适量生盐,密封于坛中发酵。这种酸菜黎语叫“南沙”,酸味浓烈,消暑开胃,是黎族人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菜肴。
嚼槟榔是黎族人的一种嗜好,槟榔是待客、订婚不可缺少的佳品。据说槟榔有助消化、驱绦虫、降血压、提神健胃的作用。
黎族节日:
在节日劳动间歇,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四人,每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三月三”爱情节是黎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举行祭祖仪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聚集到一起,各自以对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意中人,随后一对对有情人分散到丛林翠竹中或山间小河边互诉衷肠。入夜,篝火燃起,人们尽情游戏娱乐。天快亮时,恋爱中的男女依依惜别,互送定情信物,相约来年“三月三”再相会。
黎族的工艺美术:
最突出的是表现在纺织工艺上,海南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宋代以前,黎族妇女就会纺织布,织出彩色床单幕布。“崖州被”曾远销中原。黎裙花纹有一百多种,因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品格雅致而被征为朝廷贡品。
黎族标志:
人物纹和龙纹取材于白沙黎族著名的双面绣。中间是巨大的人物形象,包含十个人纹群体,左右为龙纹图样。人物顶天立地,坚不可摧。“九龙”象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面的五指山,下面的五条河及南海浪花预示海南的腾飞。这幅民族传统装饰变形图案表现了黎族人民勤劳、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质。
黎族的标志性图案,在动物方面有蛇、鸟、牛、蛙、鱼;在植物方面有稻谷、木棉、芭香、番薯和葫芦瓜等。这些图案反映在黎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黎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还没有从虚幻的实体中分离出“神”的概念来。因此,凡是认为能作祟使人生病的精灵均称为“鬼”。 自然界中的这些邪恶,都会使人生活不安宁。“自然崇拜”还表现在“万物有灵”的迷信观念上。除人外,其它生物和天体自然也有“魂”。 因此,黎族以天、地、人合为一体作为民族的标志。以人龙锦(人和龙为图案的织锦),代表团结和睦、吉祥如意。
文章来源及最终解释权:中邮集藏(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黎族”,共找到38,54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