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标志文化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熊坤新
人类创造了文化和文明,又在文化和文明中觉醒。尽管人们对远古文化和远古文明的记忆已变得遥远和模糊,但它以一个实物出现的时候,又是那么清晰和分明。标志文化中包含着人类太多的观念和智慧,标志作为一种实物——它蕴涵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和人类文明。
标志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文化现象之一。狭义的标志文化多以天然物为对象,带有浓郁的原生文化形态的韵味;广义的标志文化不仅包括狭义的自然物,也包括经过人类加工的物体,更多地带有次生文化形态、再生文化形态的韵味。
标志文化的产生当源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特别是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价值观的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除了通过不断满足其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外,人类自身的素质,包括思想观念、精神信仰和审美情趣等也在不断地进步。因此,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除了对物质生活的高度依赖外,还试图不断改变其精神生活的贫乏状态,这样就产生了精神信仰,就产生了审美价值观,标志文化的产生就是这种精神信仰和审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人类最初选择自然物体作为标志,那是基于社会生产力低下的结果;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经过加工而产生的标志,又带动了人类审美观念的进步和工艺美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人类后来发明出来的标志文化,就是源于世界各民族以前曾经有过的标志文化。
标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普遍现象。自从人类形成为不同的民族集团以来,标志文化又更多地带有了民族的特点,或者说打上了民族的印记。一定的标志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民族形式之中,一定的民族形式总是体现并反映独具民族特点的标志文化。可以说,世界各民族都有各具特点的标志文化,当然其中不排除既有相通性,但更有差异性。毋庸置疑,人类标志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而这个丰富多彩,就正是体现在世界各民族各具特点的标志文化上。综观世界,有人说全世界有两千多个民族,有人说有三千多个民族。究竟是两千多,还是三千多,这并不重要。因为世界各国对民族进行识别的标准不一,有的多民族国家甚至就从未进行过民族识别,所以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民族统计数字。问题是,如果有人能够把世界各民族的标志文化发掘整理出来,通过实物的形式展现给世界,展示给人们,那一定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且一定会让人们为之而叹为观止。因为标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散落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间,它已经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悠悠漫长的路程,迄今仍随处可找到它的踪影。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一个迄今仍具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标志文化不仅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的标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具有多姿多彩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中南海紫光阁画院和中邮集藏(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同志们在一位海外华人“梦圆五十六”民族情结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以中华56个民族的标志文化为背景,发掘并研制了56枚颇带标志文化标识的银制纪念币,这无疑是一种善举,是弘扬中华56个民族文化的实实在在的举动,相信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为之拍手叫好,都会为之欢欣鼓舞。但是,对于标志文化的理解,既有侠义和广义之分,更有原生、次生、再生之别。尤需说明的是,许多民族的标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性而并非单一性的,仅仅选择某一个单一的标志文化标识来反映一个民族的标志文化,难免会有以偏盖全之嫌。因此,为了避免引起各族人民在认知上的歧义,笔者还是建议参与制作并发行这套纪念币的同志们最好将其称之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集粹”,个中原因,想必大家都能领会,因为民族、宗教无小事,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虽然是善举,但是稍有不慎,也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犹如一块丰富的宝藏,亟待人们去开垦和发掘。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诚如是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民族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文化宝藏中的许多精华部分也需要在精心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发掘,弘扬光大,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不止是中华儿女,也让世界人民领略中华民族文化悠长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我所结识的画院的同志和一些企业家们,都颇具胆识,愿以发掘中华文化宝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己任。此次发掘并制作的中华民族56枚标志或标识性银制纪念币,只是一个开始。他们已经将目光瞄向了以后的国庆节、奥运会、世博会等颇具影响力的盛会,并愿通过这些盛会来向海内外华人及国际友人宣传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进而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应该说,此念此想此行此举善莫大焉!我唯一的期冀是:有此想必有此行,从一而终,决不退缩,不断发掘,开拓创新,定能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有感于此,特作诗数首,以述情怀:
民族颂
一
中华大地民族多,各显英姿舞婆娑。
前进路上共携手,洒汗挥智绣山河。
二
华夏儿女情谊深,民族团结如一人。
同心同德谋发展,哪个列强敢欺凌?
三
四方乐奏有于阗,中华儿女舞翩跹。
与时俱进图发展,国富民强梦亦圆。
四
悠久文明数千载,浩然之气长存怀。
民族振兴齐努力,中华世纪快到来!
五
茫茫浩宇有中华,代代古籍载华夏。
华夏文明惊天地,世人皆叹华文化。
以上数言,是为序。
2005年5月22日于中央民族大学静心斋
文章来源及最终解释权:中邮集藏(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华民族”,共找到11,497,60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