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万3千多搜狐网友昨天参与本报联合调查投票
七成网友身边有“啃老族”
本报讯(记者胥柳曼)有学历、有工作能力,但仍依赖父母的收入生活。昨天,自本报《为了梦想他选择不做白领在家“啃老”》刊登以后,在广大市民间引起了巨大反响。与此同时,本报与搜狐网站开展了互动调查,统计发现70.21%的网友承认,身边确实存在“啃老族”。
截至记者昨天发稿前,超过1万3千多网民浏览了第一天的新闻报道并积极参与了投票。对于“啃老族”,17.72%的网民表示无所谓,甚至21.5%的网民认为,现代社会压力太大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然而,对于无论以任何理由,白吃白拿父母血汗钱生存的青年“啃老族”,超过60.78%的网民持鄙视的态度。
有网友提出,“啃老族”之所以宁愿呆在家里拒绝上班,是因为其成长过程中,心理承受挫折、人际沟通能力发生了一定偏差。然而调查显示,这些问题不单单存在于“啃老族”,也存在于普通上班族与学生族中。
跟贴节选
正方:
1、 部分“啃老族”当初辞职也许是太累!!特别是有些外企,白天上班晚上加班人就象机器!!!!有时星期天还加班!!
2、 如果依靠父母只是一个阶段,是为了以后伟大的目标做准备(学习.交友.整合资源.寻找机会.....)就应另当别论。人因梦想而伟大!
3、我支持他,首先他有能力。 但是感觉现实和理想有差距,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一个调整的阶段,考虑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干什么。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每个人都能够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有机会也有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现在,社会的确给了我们年轻人这样一个机会。
如果,年轻人都能够这样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一种极为自尊而有意义的人生。辞职,待业,又有何惧?!!
4、为了理想,而不做金钱的奴隶,此乃人生最高境界!
5、时代允许他们用时间去“寻找”自己,解答“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金钱不再是代表一切,只要不对身边的人和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就行了。
6、不要怪他们,社会竞争激烈啊,用白热化和残酷这样的词都已不足以形容其激烈程度。
7、时代特征的不同,决定了思想的差异;而思想的差异,又导致了他们行为的差异。
多关心一下当代青年的内心世界吧!
8、这只是一个表象,真的有大量的人愿意在家"啃老"吗?不尽然吧?这些只带表他们的家庭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不需要他们去养老。是他们家庭的教育的方式,和状况决定了,他们这样的人可以生存啊。
9、如果有条件,我也想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支持当前的年轻一代去选择自己所选择的,当然,他们家庭也应该能给他这个条件才行。毕竟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处境不同,心态也不同。
10、 我2003年毕业,现在一个月拿到手里有6K左右.有2W左右的存款。但是我是在上海,假如我不靠父母,我不知道我什么时间能买的起房子,所以我需要父母的帮忙,虽然我会偿还,但是至少我现在是没有能力偿还,那我也算啃老族了?
反方:
1、 很多青年标榜自由,但不明白这一切的前提是自立。只谈自由不谈自立是市井混混的废话!
2 首先,啃老是可耻的! 孩子们啃老,与社会风气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他们认为,结婚靠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我很欣赏西方社会的感恩教育及自立教育,他不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事,这关系到社会国家何去何从,今后的发展的大事。
3、先自立,再理想。由此而知父辈并非无理想。不要借理想而伤害自己的父母!
4、如果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还要啃老,这帮人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已为自己忙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如果自己有理想,那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你完全可以先积累到一定的预防金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5、眼下的大学生很多眼高手低,没甚么真本事,还牛皮的不行。他们的老爹、老娘在他们这个岁数,别说是自立,而且都已经养家糊口,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了。有好多大学生现在毕了业,不去找工作,还赖在家里,说爹妈没本事,给他们安排不了工作,真是白眼狼一个。他们整天价上着网,听着耳机里的流行音乐,还笑话家里的人赶不上时代了,真是让人闹心。
6、年轻人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理想不能丢,钱也是要赚的。有些人为实现理想不需要太多的钱,就直奔理想而去。有些理想实现需要很多的钱,就需要先'曲线救国',委屈自己先把钱赚够了再去实现理想。
7、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有好多想法太浮躁,太不切实际,他们不知道去踏踏实实的干一份工作,只要有能力,不管什么工作都可以干好!其实我感觉他不干这份工作的真正原因只是觉得这份工作要早起,太苦!有多少工作不需要早起上班的?还有,有多少工作不是做重复劳动的?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干!而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有前途的,谈到有没有前途的,只是干这份工作的人!
8、我也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想到回家,但是我的自尊是不会允许的,父母的辛苦养育我,如果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还要依靠他们,是我的懦弱。
9、"啃老族",我认为是颓废的一类人,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畸形产物,应当铲除,不脚踏实地发展,扎扎实实的进步,好高务远,眼高手低,稍遇挫折就放弃,社会交给他们,怎么能让人放心!!
10 当今有不少时尚,是否应把自食其力当成时尚? 现在部分年轻人所表现的多元弱性与家庭的教育、国家的教育直接相关; 我认为教育要教会人怎样在顺境中生活;更应教会人如何在逆境中生存、生活。
第三方观点:
1、从大学毕业已经两年了,对于工作、生活,也许米卢说得对,态度决定一切。总之,先找一份工作,再不好的工作也是工作,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再想办法,找机会,积累社会经验,会有我出人头地的时刻,换句政治语言,求稳定,谋发展!
2、许多老年人在家里对自己的子女百依百顺,可是到了外面对年轻人(不是自己的孩子百般挑剔)使得现在的年轻人在家和在外的感觉像是赤道和南极一样温差非常大,他们自然就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不要一味的怪孩子。
3、 我不完全同意啃老就是孩子们的错!这几年毕业的孩子,从小"权力"、"顺应"、"妥协"这些消极词就深入到他们的每一个毛孔里,他们整个群体就像一个面对长期慢性绝症的病人!一般人不能够了解这种心态,他们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来克服心理障碍,在克服心里障碍的过程中,心力不够坚韧的就一直这样颓废下去了。
4、 80年代左右出生的这一批人里面,从小被父母照顾得很好。但大学毕业以后,他们开始了真正的迷茫期,按照父母安排的路继续下去还是选择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出现了分歧。因此导致很多人毕业了还在家里不工作,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单以这种现象来谴责什么人,或者说鄙视这种行为。
5 大多父母亲对孩子报有希望,所以父母亲一直在做最后、最大的投资。然而,要赛车首先车要在跑道上,大学毕业来到社会就是要努力跑到跑道上。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啃老族 网友”,共找到1,91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