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万刚(北京记者)
笔者听到不少接触过台湾知识分子后的感慨和惭愧:“同胞们”言谈中常常“孔孟庄老”、“之乎者也”,他们视其为常识,而我们却很陌生,先圣先贤的经典塑造出了不失传统的现代台湾知识分子,而大陆知识分子的“传统味”已经淡而又淡了。
如何重建和保持这种全球化时代国家不可或缺的清晰文化身份,走出文化自卑的历史阴影,是经济、科技塑造民族自信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所不能回避的文化命题。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正是这样的文化建设和努力。与此相关的是,我国将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像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等一样,在全球传播汉语文化。
今天,中国应该“平心静气”地对待20世纪初被指摘为落后挨打的近代史国运“元凶”的国学了。中国传统王朝的兴废是复杂的政治、经济生态的结果,其兴其废与国学没有直接关系,让国学为其负责其实夸大了思想和文化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不可承受之重”。也正是这个原因,一些新儒家和国学研究者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所谓的“21世纪将是儒学的世纪”,其实也是高看了我们“自家的宝贝”。
从文化自我怀疑陷入文化自恋,但是别忘了,中国的自立和未来的崛起依靠的既不是西学,也不是国学,而是市场经济、民主法制和现代科技;国学只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过去它不应该为国家落后负责,将来靠它也不会创造出多少经济奇迹,或者像历史上那样窒息人们的自由精神追求,它只是幸福、快乐的中国方式,是自由、多元的现代精神文化中,人们可以亲近、选择一种“故乡的精神文化”。
在基因、网络、民主、法制标示的21世纪中国,国学传统的研究和弘扬又确实不可或缺,不仅出于人文学术建设的完整,更是现代社会的精神建设所需。因为,风云突变的历史让无数中国人在轻率地与孔孟、老庄说拜拜后,就成了精神文化上的流浪汉,国学的研究和弘扬将会在当代人越来越多元、自由的精神选择中,重建根于这片黄土地上的文化故乡,增加人们血液中的传统文化浓度,从而使经济、科技塑造的全球化时代中,民族和个体身份保持清晰而不致继续迷失。说得大点,这是在接续中国的精神文化血脉。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国学”,共找到623,53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