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La Metropolitan 94-98就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2001从该系设计自动化实验室获硕士学位;现在美攻读博士学位)
引文
提问:能回忆一下你自己在清华该实验室求学的经历吗?你或者其他同学是否遇到过王曾碰到的问题:没有人可以讨论,找不到自己研究的方向,导师曾给了你怎样的帮助和影响,给我讲讲具体的故事,好吗,这样能让人更客观的评价你们的导师。
你怎么去美国读书的?是洪老师推荐的吗?现在在哪所学校做什么方面的研究?你能否比较一下国外研究环境与国内有何不同?特别是在博士阶段,导师的教学方法和国内有何不同?
因为你与王垠有类似的求学经历,我想请你来谈谈你怎么看王做出退学的决定这件事?你认为他的问题在哪里?以你自己亲身的感受你想给他什么忠告? 王垠一直在想实现当科学家的梦,你所认为的科学研究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我的清华经历
首先要谈的是自己在清华的经历。9X年我上的清华本科。实际上能够考上清华本科,特别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小时候一般都有过辉煌的经历,比如这个竞赛、那个特长的。但是自从进了清华计算机系本科,大家都很厉害,会敬佩对方几分;竞争激烈,慢慢地也就不会那么"嚣张"了,用某位清华老师的话说是"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了。
4年后,我提前一年本科毕业(那时清华还是5年制本科)、顺利地进了洪老师的教研室读直博,就是硕博连读,估计4-5年可以拿到博士学位。这个教研组的研究领域是集成电路辅助设计(或叫设计自动化),由洪老师领导,科研水平在国内无出其右,甚至可以追赶国际领先水平,就是说比起美国排名靠前的大学也毫不逊色。我进到其中一个研究组里,开始由一个师兄带着做一些课题(实际上本科的最后一年就开始接触了)。每个星期有一两次例会,教授学生们一起讨论相关问题,以及报告研究进展。平时如果有问题找教授们讨论,他们都会很非常欢迎的。
当然,研究经历跟专业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现在说说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叫做集成电路辅助设计,或称电子设计自动化,就是研究开发软件工具,用来辅助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大公司大多在美国,有 Cadence, Synopsys, Magma, Mentor Graphics 等等。另外 IBM, Intel, AMD, Altera, Xilinx 等大半导体公司都有专门的队伍从事这类工具的研发,为他们的产品设计服务。
所以说这个专业非常实用和关键。虽然我们国家这个行业规模现在还很小,但它毕竟是集成电路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国家需要培养这个领域的专门人才,作为未来发展的一种保证。由于这个专业是跨越微电子、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和计算理论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涉及的面很广,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通常需要很广博的知识和深入的研究,因此它的入门也是比较难的,研究成果的产出也相对较慢。
作为这个领域资深的学者,洪老师善于把握研究课题的方向,会把大的问题分割成小的、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以加速学生的入门过程(当然也是毕业过程)。洪老师在物理设计方向上的成就,使得他在2003年被评为 IEEE Fellow,拥有这个国际荣誉的学者在中国是很少的(一说是10多个),由此可见他的学术水平毋庸置疑。他在优化理论,特别是线性非线性规划方面造诣很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光非常敏锐,在大方向上的提点非常到位。你提出一个新问题或新的解决方法,他会很快地、以他的研究经验指出其中的优缺点,提出类似的前人的解法,并启发你尝试某些新的方法。有一次我为了解决一个设计空间搜索时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个非线性规划方程。向洪老师介绍了一些背景和原理后,他沉思几分钟,随即指出让我把几个约束条件结合进目标函数,作为松弛条件以加速方程的求解过程,我尝试后果然效果卓然。实验室的日子让我在专业研究上受益良多。
另一方面是从洪老师身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他是位做人和做学问一样地道的好老师。我保守估计,从这个实验室毕业的博士有好几十人,加上硕士上百人,我至今没见到一个不说他好的。洪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十分关心,千方百计地为他们的前途着想;推荐信就不用说了,他甚至会找机会与国外的教授和业界经理联络,推荐他的学生。洪老师真正可谓桃李满天下,北京、上海、广州许多大公司院校里都有他的学生。还有许多毕业生在美国的研究所、公司、或者大学里,毕竟这个行业美国是最领先的。每次他来美国参加学术会议,总有一大帮学生争着接送他;每年在加州湾区的实验室聚会,总有二三十人参加,都是从附近赶来看望洪老师的,其中不乏事业相当成功的创业者和业界经理人。
回到我的经历,遇到不懂的专业问题或者方向上的迷惘,实验室都有师兄师姐讨论,直接找他们就是了。何况,真正的科研,就是要去开拓发掘前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没有尝试过的方法。包括导师在内的所有人都不会有确切的答案,也不可能有必胜的把握。这也是研究者的风险,跟做企业做生意的投资风险很类似。所以说,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导师和学生一起探索的过程,他只能凭着以往成功的经验,使得你的成功概率增大而已。这在世界各地,国内国外都是一样,如果你面对的是真正的科研。
我做得还可以,两年内已经2篇论文在手了。此时,我由于私人原因决定中断清华的博士计划去留学。洪老师当然很想挽留我,但是考虑到我的私人原因不好再劝,而转为尽力利用他的学术联系帮我推荐。3年后我顺利地在清华从博士转到硕士,拿到学位,然后进到美国加州某大学念同样专业的博士学位。
因为在国内洪老师实验室研究水平已经相当高,所以我到了这里也没有觉出太大的差异。不同的地方是这里研究生的课程似乎更难更重。教授带的研究生数量不如国内的多,这应该是由于研究经费的关系,在美国养一个博士生很贵。除此之外,导师的指导方法并无不同,也就是每周一两次研讨会,报告进展,讨论问题而已。对于文章的要求也是类似的,虽然这里学校没有硬性规定毕业要求的论文数量,每个导师和答辩委员会总会有一定的判断准则。论文总是教授们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是研究能力的直接体现,对申请研究基金、维持实验室的生存有直接作用。
评王垠事件
王同学这件事情之所以这么吸引眼球,是因为激发了很多学生的压抑情绪。因为国内的确存在导师们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博士生被导师逼着干许多低级的活儿。而现在论文数量的毕业要求其实也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带来的博士生及其导师们的压力显著增大,比如某些课题如果国际会议或期刊很少,或者国内研究水平很低的话,就很难出论文;又比如会出现导师们和博士生们在压力之下只好只追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冒险剽窃等等现象。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发展进步中的曲折罢了。博士学位难了,其质量也必然提高;质量差、剽窃成果等现象也可以通过与国际接轨、规范文章发表程序而逐步解决。与我同班的同学至今还有在清华读博士的(99年至今),他们虽然辛苦压力大,可是我也没见他们就这么容易放弃。何况,在美国越是名校,博士的年限似乎越长,我知道的几位 CMU 和 UC Berkekey(计算机排名并列第一)的朋友念了7,8年才毕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不管国内国外的博士现在都很难拿。
王同学的一个问题在于没有认识到科研的真谛,肤浅地以为一些漂亮的技术应用就算是"研究"了。甚至认为一门课程的大作业完成得出色,就算理解了科研的精髓。其实这是大错了,上文说过科研探索的是不确定的、人们从未尝试过的领域,而他所引以为豪的都是确定地、可以预料结果的任务。就拿王同学最熟悉的 TeX 为例,当年图灵奖获得者 Knuth 写核心程序代码的时候,那是没有人接触过的课题,当然是科研创新;而你王同学玩 TeX 很熟练就算成精了,那也算不得是科研创新,只是这个技术的应用高手而已。还有一个就是科研创新的价值问题,刚入门的研究生可能总有这样的困惑:这个问题这么难这么晦涩,就算花力气解决掉了又有什么应用价值呢?简直看不出任何实际价值嘛!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回答,只要翻翻科学技术史就可以找到答案。科研成果的价值有时候很长时间都看不到,而且很多人都看不到;但是某一天却得到了很大的用处,创造了很大的社会财富。爱因斯坦提出射线受激辐射现象的时候,当时有谁会想到这个成果会成为后来光纤通讯原理的基础,直至推动了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甚至爱因斯坦本人也没有预料到罢。这样的例子在计算机界也很多,五六十年代欧洲的一个编码算法(具体忘了,如果有人问我会去 google :)),当时非常由于速度太慢而被学界抛弃,这几年却吸引了业界的注意,并促成了多项实用通信产品。这也是当时谁也预料不到的。由此可见科研的价值并不一定很快就可以被认识到利用到。然而国家需要在科技上保持竞争力,以致在国力上保持竞争力,就必然要在尖端科研上下力气。而承担这种任务的基本元素恰恰就是博士生。这个道理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
科研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一个艰辛寂寞的过程,常常需要一个人孤独地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而王同学从文章里体现的却是浮躁的性格,不能沉静下来坚持住,比如说他好几个月没在实验室出现,经常换课题等等。思维活跃是需要的,但坚定不移也是出科研成果的必要条件。比如他崇尚的 knuth 花了几十年从事他的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的研究和写作。Andy Yao 计划花十几年时间攻克P=NP?的世界难题。谁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是这就是大师们的坚持。(如果你能捏着鼻子看到这里,说明你的毅力很好,很有希望成为大师,呵呵)
总之,若要成为科学家,智商是一个因素,情商更是重要:良好的心态、性格是关键;谦虚和好奇是必要的。当然,另外的因素是好老师和好机会。陈景润这样单打独斗的科学家实在很少;在计算机界,更需要的可能是可以与人合作、谦虚有礼的"李开复"。其实王同学如果真的退了学,就已经错过了一个真正的工程科学家好导师,从而错过了实现梦想的一个机会。王同学把自己的浮躁隐藏起来,却把不得意的现状归罪于环境,这有失公允。我想成功的科学家至少需要信心,决心,恒心,虚心,好奇心等,不知道王同学现在拥有多少、以后能够拥有多少。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王垠+退学”,共找到5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