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门狗”到“牧羊犬”
美国政府号称信奉新闻自由原则,
其国内的绝大多数传媒的私营性质使得他们在经济上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在法律上又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享有相当的新闻自由。表面上看起来,美国传媒似乎是独立于美国既存三大权力(行政、立法和司法)体系之外的第四权力体系,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对手关系”,是代表民众监督政府的“看门狗”。
但是,学者明安香则指出: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开始制定所谓“兼顾新闻界与政府利益的政策”,即战时新闻政策,逐步加紧了对美国新闻媒体的战时新闻控制。这是因为美国的一些军政要人普遍对越战期间的“新闻失控”感到不满。尼克松曾经宣称:“我们最糟糕的敌人看来是新闻界!”
有人特别做过统计,发现《华盛顿邮报》从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19日伊拉克战争打响前的220余篇头版文章中,至少有140多篇旗帜鲜明地倒向布什政府。明安香据此认为,水门事件以后,特别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传媒特别是主流新闻传媒与政府的关系已经由“看门狗”转变成了“牧羊犬”的角色。
客观而论,在美主流媒体开始心甘情愿地充当政府的“牧羊犬”的时候,美国媒体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注重职业操守、坚持新闻客观真实性原则的“看门狗”。但是他们或是在媒体内部受到封杀、压制、排斥,甚至丢掉饭碗;或是被官方列入黑名单而从此无法接触到那些能成就自己新闻生涯的内部官方信息, 并不得不面对右翼组织和共和党人铺天盖地的谴责声讨、对个人声誉的诋毁,甚而被扣上了“不爱国”的帽子,承受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其言论自由也就无从谈起。
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军方加紧了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多名战地记者遭到“封杀”,五角大楼和战地记者的关系日趋紧张。美国记者菲尔?斯麦克因“在战地报道中的人物、时间和地点都太具体” 可能危害了美军的安全,被美军从伊拉克驱逐;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彼德?阿内特则因在伊拉克官方电视台播放的访谈节目中说美国的伊拉克战争计划“已失败”而丢了饭碗。
软控制?硬控制?
在信息化战争时期,舆论战与军事战紧密配合,已经成为达成国家战略目的的重要作战模式。伊拉克战争从酝酿到打响,美国政府和军方一直试图左右国内外的舆论,通过舆论战对内获得民心、同仇敌忾,对敌弱化分裂、釜底抽薪,对国际社会和中立国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鼓舞士气,争取支持,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因此,美国总是力图控制战时新闻传播,总是选择那些于己有利的新闻传达给受众。
然而,美国要掌控全世界的传媒,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阿富汗战争中,虽然观众从美国控制的CNN的电视画面上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美军轰炸塔利班的场面,但是美国无法控制的半岛电视台却数次独家播放本?拉丹的书面和录像讲话,客观上使塔利班与拉丹的言论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世界各国的媒体已经把自己的记者安插进伊拉克及其周边国家,仅巴格达就驻有200多名各国记者。战争开始后,也仍有100多名记者坚持不撤离巴格达。”
通讯手段的发达和互联网的出现,已使美国无法垄断新闻,因此,美国政府与军方为将国际舆论绑上战车,牢固掌握战时宣传主导权,采取了所谓的“软控制”模式,即将记者编入军队的作战单位中,与部队同行同止,就地发稿。共有约600名记者加入了“嵌入式报道”队伍,美国甚至还给“偏向性过于明显”的半岛电视台留了4个名额。这种“嵌入式”的报道方式使美军可以更方便地控制记者的报道内容:每个记者要拿到美军发的记者证,首先要签一个声明自己的身体或仪器在战争中发生意外跟美军没关系的“生死状”,并对报道内容进行严格规定,14种情况可以报,7种情况可有限报道,21种情况不许报。
但即使这样也无法完全控制传媒,世界各地的观众仍然可以看到众多不同的声音。一贯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半岛电视台报道了大量属于美军新闻禁区的独家新闻,比如美军第一批战俘图像、伊拉克第51师采访图像、被击落的美军“阿帕奇”直升机图像等,这些消息和图像播出后都引起轰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采用。也许正是这些报道招致英美方面的不满,2003年4月8日半岛电视台驻巴格达记者站遭美军导弹袭击,引发舆论的质疑。
而每当有新的记者被误击伤亡事件在伊拉克发生时,这样的质疑都会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