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各地视窗
故宫博物院旧事:四海寻文物 南迁途中遇土匪

时间:2005年10月06日13:44  来源:法制晚报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故宫博物院旧事:四海寻文物 南迁途中遇土匪 
  

  1900年八国联军进宫 仅乾清宫就被抢走瓷器、玉器、书画册等共340件

  抢救文物 搜索队伍四海寻

  故宫博物院以继承清代皇室丰富多彩的文物珍藏享誉中外,但是在清代末叶,由于封建政权的腐败,民不聊生,国家积贫积弱,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文物也遭受到了空前的劫难。

  在故宫内部,活跃着一支由40多名文物专家组成的“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俗称“文物搜索队”。

  现任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梁金生是委员会的秘书长,从爷爷开始,梁金生一家五代人都在为故宫的文保而默默地工作着。

  曾被乾隆皇帝视为三件稀世珍宝的晋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上图),曾被溥仪带出宫外,抵押给了日本一家银行,因期满未赎而为一古董商所得,流入香港,又典当给一家英国银行意欲出售……

  历经百年沧桑

  文物流失严重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进入宫内抢掠,据劫后的清点记载,当时乾清宫一处,就被抢走瓷器、玉器、珊瑚、玛瑙、铜器、铜镀金佛、书画册等共340件……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仍保留了清逊帝在紫禁城内的居住权,致使溥仪等人有机会大量盗窃宫中文物,其盗窃手法有送礼、赏赐、借阅、拍卖、抵押等多种形式。

  梁金生告诉记者,如1922年,溥仪的“内务府”与社会上的古董商相勾结,在宫内搞了一次“招标拍卖”,计有古物类朝带、玉器、玛瑙、水晶等138件,宝石类猫眼、红宝石、金盘、金碟等64件。

  1923年,溥仪向北京汇丰银行借款,以各种金器80件作抵押。1924年,他再度向盐业银行借款,除了各类珠宝玉玺等物品外,还有一套金编钟也在抵押物品之中。

  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之后,本来可以永保宫廷文物安全,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平沦陷,日本侵略军数次闯入太庙,在抢去书籍、善本的同时,又从紫禁城内掠走铜灯亭、古火炮等物品。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宝渐归故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清宫旧的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同时还广泛地向社会大量征集文物以丰富馆藏。

  1951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信给当时的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友人送给他的明代学者王夫之的手迹《双鹤瑞舞赋》由文物局转交给故宫。次年,毛主席还将另一位友人赠送的钱东壁临写的《兰亭十三跋》转送给故宫。

  曾被乾隆皇帝视为三件稀世珍宝的晋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曾被溥仪带出宫外,抵押给了日本一家银行,因期满未赎而为一古董商所得,流入香港,又典当给一家英国银行意欲出售。周恩来总理在听到报告后,批示指定人员及识者前往鉴别真假,收购此二物。同一时期,周恩来总理还批准从香港购回唐韩滉《五牛图》等国宝级文物。

  随后,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和一些事业单位,纷纷将本单位收藏的文物交给了故宫,总数达165061件。

  寻找遗失文物

  三人功不可没

  著名的书画家徐邦达先生在1950年调到文物局任业务秘书。他的任务就是鉴定、收购、登记、整理。工作期间,他为国家征集到大量的古书画作品。这批书画成为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收藏的基础。

  梁金生告诉记者,在个人捐赠者中,有许多感人的事迹。如著名的书画鉴藏家张伯驹先生,曾以重金购得藏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这是我国传世最早的一件名人墨迹,他爱同身家性命,抗日战争中曾把此帖缝在自己随身所穿的棉袄中一同避难,解放后无私地捐献给了国家。

  著名陶瓷收藏家、侨居新加坡多年的韩槐准先生,目睹中国古陶瓷的流失,曾说:“此遗留在南洋群岛的我国文化遗物,尽被外人搜刮而去,而我国几乎无有,此亦国家之一玷。”于是到处奔走,变卖家产,以一己之力尽量收购。

  60年代初,韩先生回国定居,将珍藏多年的瓷器2000多件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故宫现有收藏

  超过150万件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是故宫文物收集的高峰期,当时的吴仲超院长还专门设立了“文物征集组”。

  梁金生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现在“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的前身。院内引进了大量的文物鉴定专家、人才,每当有文物需要购买时,都是由专家们先进行鉴定,断定真伪,断定时代,论证价值,然后才决定收购与否。

  梁金生告诉记者,在最早文物征集组成立的时代,当时社会上流散的文物较多,琉璃厂一带的古董店得到一件珍贵文物之后,首先是进故宫博物院,而且在当时价格也相当便宜,因而使故宫有极好的机会大量购进文物。

  改革开放后,随着文物市场的兴起,文物的价格连年攀升,但故宫博物院的收购工作从未终止。如1992年收进的红山文化的大玉龙就很有价值,还有宋张先的《十咏图》、明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虽然拍卖价格很高,但属极品,同样出以重金给予收购。

  故宫现在共有文物150多万件左右,现在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清理,将原来宫廷内一些生活用品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故宫戏说

  盗窃文物上行下效

  紫禁城险成空院

  溥仪的变卖行为,也引起了手下人的盗取之心。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梁金生说,50年代,故宫博物院在清理库房和维修古建时,曾在杂物堆中发现了一领裹在破草帘中的象牙席,在漱芳斋戏台的地板槅里也发现了一册传为唐代卢楞伽画的《六尊者像》,这些都是溥仪手下行盗的物证。

  1924年,建福宫发生火灾,不知烧毁了多少文物,“若不是当时的志士仁人将溥仪赶出宫禁,可以推想用不了多长时间,紫禁城将会变成一座空院”。

  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唐李白《上阳台帖》赠给毛主席,毛主席又将此帖转交故宫博物院,这《上阳台帖》就是当年溥仪从宫内盗出而流散到社会上的。

  宫廷电视剧摆设

  几乎都是随便放

  红极一时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古装剧,里面大量前朝后宫的画面,全都像模像样。而徐启宪老专家说:“电视剧里的宫廷摆设,几乎全都是错的!”

  徐老专家曾经担任过《末代皇帝》、《雍正皇帝》的文物顾问。到后来再有古装剧请他出马,他都一一回绝了。徐老说,他只能从大的历史背景上为剧情把脉,一具体到细节,没法儿真实。

  徐老说,这些电视剧只在故宫取外景,所谓的金銮殿、养心殿、坤宁宫等等,都是仿照着搭的摄影棚,陈设没一处真的。

  在各个宫殿的宝座上,都是左手边一个痰盂、右手边放一支如意,但电视剧里基本都“省略了”;皇上炕几上都有一个帽架,放皇冠之用,电视剧中也难看见;还有许多摆设,都是根据镜头需要而放,根本与原状不相干。

  “要是相信电视剧里的就是历史的样子,那就被蒙了。”徐老专家说。

  本版撰文/记者 曹坤

故宫博物院旧事:四海寻文物 南迁途中遇土匪 

  故宫上千个门锁 每天贴一锁封 宽两寸半透明 是故宫防御最“薄”一招儿

  四寸封条 每天早上糊锁眼

  编者按 再过4天,故宫博物院就将迎来建院整整80年周年纪念日。

  1925年10月10日,皇帝居住的紫禁城首次让百姓入门参观。80年即将过去,有些东西从未改变,如锁封、劫后余生的龙椅;80年,有些东西遭逢巨变,如上个世纪30年代的文物南迁;80年,往事难以忘怀,如开放首日的人群、“文革”中保护文物的信念;80年,新事不断涌现,比如史上罕见的大修、神秘的狗卫队……

  下午5点零5分,姚师傅右手托着一把铜锁,向保和殿西墙门走去,要关门了。

  这把铜锁巴掌大,除了锁身刻着“故宫博物院”字样外,和别的铜锁没什么两样。但是,锁底的钥匙孔却被白色小封条糊了个严实,这小封条是当天早晨就贴好了的,贴好之后,锁就一直留着到下午再使。

  “这就是锁封。”姚师傅说,故宫上千扇门的锁,只要开过了,每天都得贴一张锁封。这是故宫防御最“薄”的一招儿。

  这是记者见过的最“迷你”的封条。长条形,长约四寸,宽两寸不到;像烧开了的牛奶上起的一层膜那样薄,半透明的;白底儿纸上盖着红色“故宫博物院”字样。贴的时候,中央对着锁的钥匙孔,两边沿着锁身这么一贴。

  三十余年守门人

  “进宫”先学锁封

  故宫博物院开放管理处一科的薛科长是姚师傅的领导,她当了故宫三十多年的管理员,算是年头儿最长的管理员之一了。她“进宫”第一件事儿,学的就是贴锁封。

  据薛科长介绍,锁封不封门,封锁,就是给门锁的钥匙孔贴封条。锁了门,贴了封,不到第二天开馆就不能再动了。“没到开门时,锁封要是破了,就得报警排查了。”薛科长说。她说故宫每扇门开门、锁门都必须同时有两个工作人员在场。

  早晨开门头件事

  拿下铜锁就贴封

  锁封不是下午锁门时贴,而是早晨开门以后就要做的事。

  干吗要早晨贴封?“如果下午锁门时贴锁封,到晚上胶水可能还没干透,封条容易解开,所以得早晨开门时就把锁封贴了。”薛科长解释说。

  下午闭馆时间到了,薛科长她们再拿出贴好锁封的铜锁,挨个儿锁门去。“啪”的锁一扣,“这会儿就算我们自个儿东西落门里边了,多重要也不能破了锁封再开门。”薛科长说。

  大约半小时,故宫上千扇门都上了带封条的锁,小小锁封条们这就开始了一夜的守门工作。

  而贴锁封也讲技巧。据薛科长介绍,锁封条背面的胶水不能抹多了,因为一挤胶会堵了钥匙孔;也不能抹少了,否则薄薄的小封条粘不牢。一般来说,在封条中央空出钥匙孔的位置,胶水从两头抹起。

  “老锁封人贴的封条那叫一个干净利落,粘得牢牢的,外面还一点儿不粘手,也不影响开锁。”薛科长说。

  小锁封把守故宫

  已经有八十余年

  每把铜锁身上的锁封条,都有厚厚的一摞。薛科长也记不清这一摞摞有多少张,第一张是啥时候贴的了。

  薛科长说,自打她“进宫”,铜锁上就有封条。一般快厚得粘不牢了,才把这一摞摘掉,重新从第一张贴起。这也是他们长期工作的见证。

  那锁封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的老专家徐启宪先生道出原委。

  1924年,溥仪出宫以后,当时的政府成立了清宫善后委员会。委员会的一大职责,就是研究如何保护故宫不受侵犯。有人提议封门,每天给每扇门贴上封条。但那样显得不雅观,而且糨糊糊了门一身,不便清洗和保护。于是想出了封锁,给锁贴上封条,不开锁也便开不了门。小小的锁封条就这样诞生了。

  锁封其实既防外也防内,当时也提防手中掌握着故宫各扇房间门钥匙的人,利用职务之便徇私枉法,夜里开锁盗宝。

  二百余“故宫人”

  都会这道手艺活

  “别看我们给故宫开门、关门,可也算得上个‘手艺人’呢!”薛科长打趣地说。她觉得,贴锁封已经成了一项手艺活儿,也得靠技术的。

  据薛科长介绍,开放管理部门有200多号人,包片儿管,各守各的门,一般每人负责三到四扇门。关于锁封的各道程序,每个人都得学,包括保管粘锁封的糨糊。

  过去,锁封条都是用糨糊贴,糨糊是故宫自己熬的,这样经济、稳当。可糨糊有俩毛病:冬天容易冻上,夏天容易馊了。

  夏天,管锁封的工作人员就把糨糊放在阴凉地儿,把糨糊瓶子搁凉水里泡着。

  “冬天可麻烦,故宫的每个展室里几乎都是滴水成冰,要糨糊不冻上可难。”薛科长说。因为故宫里不能生火,每个房间都很冷。有的女管理员想出一招,回家自己缝了个棉套,塞进厚厚一层棉花,把糨糊瓶子放里面“保温”。这样,糨糊瓶棉套在故宫流行开来,直到后来改用胶水。本版撰文/记者 陶颖

故宫博物院旧事:四海寻文物 南迁途中遇土匪 

  清场揭秘

  故宫清场有高招

  半小时送万人

  在故宫逛到下午5点,游客们会发现在各个宫门口出现了“送宾人员”,他们提醒游览时间结束,指导游客们从哪些路线出宫。

  这就是故宫每天的清场。

  故宫每天游客量庞大,淡季都超过万人,旺季时能高达十万人以上。

  清场的工作人员只有200来人,怎么在十几分钟到半小时之内,将故宫里的游客一个不落地请出宫?

  各自划出管辖范围

  故宫博物院开放管理处的薛科长除了管理锁封,还有一项职务就是清场。据她介绍,200来名工作人员根据自己锁封的管辖范围,各自“清理门户”。薛科长每天从乾清门广场东侧的景运门清起。

  乾清门是清场始发地

  “乾清门是清场的始发地,由此向南北、东西扩展。”薛科长说。乾清门虽然不是故宫的中心,但就参观路线来说,这里基本是游客聚集的中心位置。

  乾清门的游客在薛科长和同事们指引下,从乾清门分两侧离开。直到最后一位游客踏出门,薛科长等人便逐一锁门,乾清门广场彻底关闭。

  南北向游客各有路径

  乾清门以内,向南出午门的游客,依次经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从太和门离开。

  而此时要往北走的游客,则被分流到东路、西路、后三宫沿线出神武门。

  乾清门以外,向北的游客被分为东西两拨:一部分取道东西长街;另一部分从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路径到御花园。

  身在宫中的游客,全然不知自己正被有规律的请出宫。“这种‘十字形’的清场方法,也是为了尽量满足观众的需求。”薛科长解释说。

  为避战火 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 文物南迁途中遇土匪

  铁皮箱子 转移国宝最称手

  1933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华北形势告急,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参与南迁工作的第一代故宫人现在大多已故世,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曾参加过“文物南迁”这段传奇历史的亲历者,一位现年81岁高龄的老“故宫人”——梁匡忠老先生。

  梁匡忠告诉记者,那时装运文物的箱子也是分等级的,当时有一批铁皮箱,是运送文物的箱子里最好的一种,“就像打麻将用来装牌的盒子一样,这批铁箱子是用来装运那些最宝贵的文物的。”梁匡忠说他有一次运送一批曾到伦敦展出过的文物到贵阳时,用的就是这批铁皮箱,“但是箱子里装的具体是哪些文物,我们跟司机都不知道。”

  文物南迁出发前

  家里收到匿名信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平津受到威胁。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院藏文物精品南迁。

  梁匡忠老人介绍说,那时进文物库,要两个人分别校对数字和英文密码,否则保险门是打不开的,梁老的父亲当年就负责管理数字密码。

  “1933年2月5日是南迁出发的首日,在那天之前,父亲曾收到一封匿名信,信里的内容大致是说不让父亲护送文物南迁,否则后果自负。”

  梁匡忠说,那是当时反对文物南迁的人给寄的。反对的理由是担心文物的安全问题。

  为了安全起见,父亲走后家里曾把门外的姓氏牌改成姓杨,以躲避匿名人的骚扰。

  南迁由故宫秘书吴瀛负责押运,张学良命军队沿途警戒护送。

  东躲西藏避战乱

  国宝上路奔波苦

  一直到1936年底,南京建了朝天宫文物保存库,文物又从上海迁往南京,父亲才带回消息,让全家迁往南京。

  随着淞沪会战的开始,南京局势也变得不太稳定了。

  1938年,朝天宫内所有的文物再次清选,共分三批运离南京。

  运输途中遇土匪

  兵荒马乱多患难

  梁匡忠回忆说,在押送之前就听说过有队伍遇见强盗土匪的事,他自己也遇上了一回。

  1941年,梁匡忠不再继续学业了,成了故宫文物的守护人之一。

  那时政府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峨眉、贵阳、乐山办事处。梁匡忠经常在贵阳、乐山、峨眉三组之间来回转。

  梁匡忠说,具体的年份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天晚上,在快到四川的路被横放着的大树挡了,七八辆运输车刚停了下来,路边的树林里就聚集了不少人。“知道那是土匪,我很害怕。不过后来看到我们车上有机枪,土匪们都跑了。”

  押运过程中,除了艰辛,还随时面临日军轰炸的危险。80箱精品文物在从湖南大学图书馆搬走不到10天,图书馆就被炸了。梁匡忠跟的这批文物到达汉中后,刚搬走12天,藏文物的地方就被炸平了。

  辗转漂泊二十年

  我随文物回故乡

  1947年,文物分水陆两路,运抵南京。但梁家父子不久又接到了密令,这一次父亲梁廷炜被要求护送2972箱国宝中的精华文物前往台湾,而梁匡忠则被命令留守南京。

  1949年1月6日,父亲梁廷炜登上了“招商局”派出的海沪轮。

  父亲到台湾后,就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梁匡忠在南京看护剩下的一万多箱文物,一直到1953年。

  从1950年开始,留存南京的故宫文物开始北返,梁匡忠也随文物再回故乡。

  1979年7月9日,梁匡忠的爱人刘玉娥因白血病去世。同年,儿子梁金生从内蒙古插队返京后,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成为梁家第五代故宫人。

  直到后来,梁匡忠才得知,父母已于1972年去世。而在台湾,已经没有亲人为故宫工作了。

  南迁秘闻

  今年6月21日,150余件有关“南迁文物”的史料被捐献到故宫。

  这150余件史料由已故台湾文物专家那志良(曾在峨眉照顾过梁匡忠)收藏,所有的史料都是他在参与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中收集整理的。

  文物南迁过程中,历经上海、南京、陕西、重庆等地,直到1940年左右分别安置在贵阳、峨眉、乐山,并分别成立办事处。

  1945年抗战胜利,文物统一运往重庆,然后抵达南京。然而由于内战对国民党越来越不利,1949年初,一批精品文物被运往台湾。

  1950年起,南京的文物分批运回北京故宫博物院,但仍有2000多箱一直还保存在南京,直到现在。

  文物运输路线

  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南运

  1933年2月6日,由北平西站经郑州到上海,后存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共打包文物13491箱。

  第二阶段——内移

  由于卢沟桥事变战事告急,于1937年8月14日到12月8日分北、中、南三条路线将文物运往四川大后方。

  北线为陆路,运7286箱文物到峨眉。

  中线为水路,运9369箱文物到宜兴。

  南路运80箱精品文物到安顺。

  第三阶段——复原

  抗战胜利后,将四川各地文物先汇于重庆,后运往南京,拟返回北平。

  第四阶段——运台

  由于战争形势发生逆转,加上交通运输线的破坏,原拟运回北京的部分文物被分3批运往台湾,先暂存于台湾水沟库房,后移入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版撰文/记者 曹坤

故宫博物院旧事:四海寻文物 南迁途中遇土匪 

  袁世凯称帝 仿制康熙爷龙椅 尊重原状陈列 “真龙”宝座重登场

  真假龙椅 涂染黄漆露马脚

  现在到故宫参观的游客,差点儿就见不到金銮殿上那把真龙椅。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老专家徐启宪揭开真假龙椅的历史:眼下太和殿的龙椅从康熙皇帝开始使用,已历时三百多年;而故宫1925年向公众开放后的三十九年里,一直摆放的是袁世凯的“龙椅”,康熙的龙椅被挤到地库里散了架。

  徐启宪老专家专门研究故宫文物的原状陈列。他说,故宫最大最高的建筑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最为严格的原状陈列,所有布局、摆设自康熙三十八年以来都没动过。

  除了那把龙椅。

  袁世凯忙着称帝

  非换金銮殿龙椅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逼出宫后,袁世凯要称帝。

  登基之前,袁世凯想着皇宫不能处处是清王朝的痕迹。而此时溥仪还在后宫居住,后宫匾额就没动。这就是故宫各个宫殿匾额上都有满、汉两种文字,而前三殿只有汉字的原因。

  袁世凯派人照着康熙爷那把龙椅仿制,用粗木、喷金漆,搬上了太和殿。原来那把真龙椅从此打入地库,被拆了榫头,散了架。

  “袁世凯那把‘龙椅’一看就特别粗糙。”徐启宪说。

  据他介绍,康熙真龙椅喷的金漆是红中带黄,而袁世凯的“龙椅”根本不叫喷金漆,而是简单刷了一层金,泛着刺眼的黄。

  撤下袁世凯龙椅

  搬回康熙爷宝座

  摆哪把龙椅还曾经引起专家的争议。

  1925年,故宫成立博物院,正式向公众开放。此时,人们在太和殿上见到的,是袁世凯没坐成的龙椅。这一摆就是三十多年。

  上世纪50年代末,文物专家开始关注太和殿龙椅的原状陈列问题。究竟应当陈列袁世凯的龙椅,还是恢复康熙王朝的龙椅?

  专家们争论开了,分成“保袁”和“保清”两派:“保袁”专家认为,文物原状陈列就是要按照历史留下的保存,既然太和殿最后留下的是袁世凯的“龙椅”,就应该照此保留;而包括文物收藏大师朱家溍在内的专家们反对,认为袁世凯最终没有登基,不能成为一代王朝,太和殿仍应保存清朝的原状,陈列康熙的真龙宝座。徐启宪老专家也是“保清”一派。

  最终,根据文物原状陈列的历史性原则,“保清”派战胜“保袁”派。故宫最终决定:撤下袁世凯龙椅,搬回康熙宝座。

  真龙椅重见天日

  坐板车再回大殿

  1956年,文物收藏大师朱家溍先生在一张1900年拍摄的老照片上,看到了太和殿内部原貌。于是,他开始寻找那把真龙宝座。

  在故宫里一个存放残破家具的库房里,朱家溍先生发现一把髹金雕龙大椅。经过多方查证,朱老先生断定这是明嘉靖时的遗物,到康熙年间重修太和殿时,重新修理启用,一直用到溥仪。这正是被袁世凯撂出去的那把真宝座。

  故宫下令修复这把龙椅,由朱家溍先生主持。照着历史上留下的康熙画像等资料,朱老先生带领着一帮专家,修了934个工日。1964年9月,伤痕累累的真龙宝座原貌重现。

  真龙椅修好后怎么上殿?“那时候也没什么先进设备,我们就想起了用板车。”徐启宪老专家说到这儿笑了。几个专家和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抬着宝座上了板车,过太和门,一路推上太和殿。最后到了宝座跟前的七级台阶下,大家又抬着板车一步一步上台阶,落板,抬椅,端正立于中央。太和殿真龙宝座回来了。

  野猫毛做成掸子

  给龙椅轻“擦身”

  太和殿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历经数百年的文物,要保持它们的原状,如何打扫清洁?

  徐启宪老专家说,打扫这些宫殿,一样东西都不能挪动。另外,太和殿要保持干燥,任何文物清扫都不能用丁点儿水。例如宝座,只能每天用掸子掸掸灰尘。

  “用鸡毛掸子?”记者好奇地问。

  “那哪儿成啊,太粗糙了!”徐老一口否定。他说,清朝的时候都是用狐狸毛做的掸子,因为只有这样柔软的毛,才不会划伤龙椅的“皮肤”。现在狐狸是找不着了,一般就用野猫毛之类的掸子代替。

  还有宝座后面的七扇屏风、跟前的香炉、仙鹤等摆设,都是用柔软的毛掸子“擦身”的。

  太和殿的地毯和4718块金砖也都是文物。金砖不是黄金做的,而是苏州特产的砖,以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而著称。工作人员每天开殿门前都会墩地,不是用水,而是用桐油。这是从清朝延续了几百年的做法。而对于地毯,以前得人趴在上面擦,现在就用吸尘器了。这也算是太和殿里唯一现代的东西。

  本版撰文/记者 陶颖

  慈禧寝宫

  揭开慈禧寝宫

  看不见的隐私

  储秀宫里,从每一把椅子、每一张画,到炕上的水烟袋、梳妆台上的香水,都是慈禧太后用过的,也是照着她居住时的样子放着的。

  还原家具陈设

  借助太监手记

  储秀宫是慈禧太后刚进宫时住的地方。后来曾移居长清宫,到她50大寿时,重新“装修”储秀宫并搬了回来,之后一直居住在此。

  1964年,故宫博物院决定布展储秀宫,恢复它的原状。

  这个“原状”是个什么样?包括朱家溍、徐启宪在内的专家们,一开始都心里都没谱儿。

  据徐启宪老专家介绍,他们当时找出了太监手记下来的账册,里面记载了哪个桌上放了哪些物件。例如卧室炕几上,摆放仙鹤烛台一座、玉茶壶一个、玉杯一只,炕几下如意一把、痰盂一个等。这主要是用于当时防止物件被盗或丢失而作的记录。

  寝宫玻璃窗外

  两大视觉盲点

  游客们参观储秀宫,都鼻尖儿贴着玻璃、用手挡着光往里看,陈设基本上一览无余,但却有两处看不见的“隐私”。

  徐启宪老专家说,慈禧卧室位于储秀宫顶西头,靠着北墙是她的床。床上挂着一层幔、一层帐,正好挡住了床两头的两个小炕几。慈禧起夜上厕所,就得把两头小炕几的灯点亮了才起来。

  还有一处“看不见”的地方,是卧室门背后。卧室门与床之间隔出了一个“小间”,就是慈禧洗脸的地方。这里摆放了镜奁盆架,洗脸盆是铜盆。而架上还挂着一张麻布,不是抹布,而是慈禧的洗脸“毛巾”。麻布根本不吸水,和现在使的毛巾没法儿比,徐老打趣说:“别看慈禧过得奢华,洗脸还得用麻布。”

  “原状陈列”是文物收藏与展览的一个专用术语,是将一个房间、院落、宫殿等,完全根据档案和史料记载的历史模样进行布展。本版撰文/记者 陶颖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故宫博物”,共找到199,150 个相关网页.



■ 精彩图片新闻 ■ 热门国内 新闻推荐

·辽宁发射21枚火箭催雪 沈阳降今冬第1场雪(图)
·北京将高效利用土地 地铁沿线拟建新经济适用房
·多项新规今实施带来深刻影响 禁止性骚扰首入法
·中韩拒绝与日双边峰会 三国领导人会议可能取消
·南国都市报-搜狐年度策划:梦想2006大型征集活动
·实话实说征集创新梦 怎么看刘翔家获评五好家庭
·上海天价手机号码炒到16万元 号虫操纵市场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视频:李敖参观故宫博物院 妻女媒体前首度露面(09/21 09:27)
  • 东方时空:岩松看台湾之台北故宫博物院(07/22 07:23)
  • 岩松看台湾:台湾印象之台北故宫博物院(组图)(07/20 20:12)
  • 故宫博物院启用院徽 “宫”字不封口寓意为开放(07/18 15:59)
  • 台湾故宫博物院珍宝无数(图)(05/20 18:04)
  • 故宫博物院院徽征集历时一年 几番评审遗憾空缺(05/16 21:24)
  • 故宫博物院否认“五一”期间门票涨至100元传言(04/16 02:12)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