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采写 本报记者 张瑾来源:
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
1975年雪深0.92米 2005年雪深3.50米
今年确定的大地水准面比1975年高出0.7至0.8米
气候变暖导致冰雪层厚度变薄0.3至0.4米 制图 杨立场
本报讯更先进的测量技术和工具,让珠峰有了更准确的“身高”。昨天,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了珠峰最新的高度测量数据: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
陈邦柱同时宣布,自即日起,新数据开始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公开出版的地图、教材及社会公众活动中使用。原1975年公布的、广为人知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本次从2004年着手准备、今年3月正式开始的珠峰高程测量,历经艰难险阻,于5月22日成功进行登顶测量。随后,科学家在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新的珠峰高程。
与1975年的数据相比,珠峰新高程数据降低3.70米。“但这不能成为珠峰变‘矮’的证据,”陈邦柱解释说,在珠峰的历次测量活动当中,测量值与测量技术的先进程度、珠峰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精度以及珠峰本身的地壳运动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历次测量获得的不同数据,还不能完全得出珠峰变“矮”的结论。是否变“矮”应该通过地学专家的后续研究作出准确的判断。
陈邦柱最后表示,目前公布的8844.43米的数据,是迄今为止最精确、最可靠的珠峰高度值。我国今后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对珠峰高程进行更加精确的测定。
相关新闻
有异议可召开专题研讨会
本报讯 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昨天说,如果国际上有的测绘组织对珠峰新高程数据有兴趣或者有异议,可以召开一个专题的研讨会。
陈邦柱说,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按照中国测绘法的规定,要由国家测绘局审核,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授权发布,所以珠峰新高程数据是一个权威的官方数字。国际组织是否承认,关键在于数据的质量及可靠性。新数据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肯定需要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新闻分析 三原因导致变“矮”3.70米
★原因一·除帽 冰雪深度测量更精确
1975年,测得的雪深0.92米,今年测得冰雪深度为3.50米,其中雪层厚度接近1米,冰层厚度约为1.5米,冰层以下、岩面以上的不确定物质层厚度约为1米。
★原因二·脱鞋 大地水准面计算更完善
2005年珠峰测高确定的大地水准面(海拔零米)比1975年高出0.7至0.8米。这相当于在测量珠峰高程时,减去了一些珠峰所穿的“鞋”的厚度。
★原因三·瘦身 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珠峰冰雪层的厚度呈现变薄的趋势。从1975年至今,珠峰的高程因此“矮”了0.3至0.4米。
■新闻附件 先进仪器保障数据精确
1975年的测量有这样一个故事———登山队员在珠峰峰顶拿一个钢钎戳,戳不动了,就认为是戳到岩石面了,当时是0.92米。1975年珠峰高程测定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陈俊勇院士坦承,这绝对不是一个精度的数据。
今年3月起对珠峰高程进行测量,登顶测量人员携带了冰雪深雷达探测仪、GPS观测设备等现代高科技仪器设备,在峰顶进行测量。这些设备使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本次测量除采用1975年时的传统测量方法外,还采取GPS测量系统,可以说是“双保险”。
珠峰“身高”说法众多
早在30年前的1975年,我国就测定并发布了珠峰高程:8848.13米,并得到世界认可。此外,1852年印度用大地测量的方法测出珠峰高程为8840米;1954年,印度以珠峰南侧不同位置为基准测量,得出8848米的结果;1999年,美国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后,计算出珠峰的高程为8850米。
■对话·珠峰高程测量前线总指挥岳建利 重测珠峰必须由中国人来做
“2005珠峰高程测量”前线总指挥、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岳建利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时说,新数据将马上填写到海拔5200米的测量纪念碑上。这次重测珠峰的意义在于,是中国人为世界提供了珠峰“身高”的更权威数据,中国的测绘事业是站在世界前列的。
记者:重测珠峰,主要有哪些困难?
岳建利:首先是自然条件方面,3月份的藏北仍旧天寒地冻,道路被冰雪封冻,行车和用水很困难。其次是测量设备能否在峰顶正常工作。我们这次采用的卫星定位等技术设备,以前都未曾在珠峰测量中使用过,虽然理论上没问题,但我们还是很担心它们到时候可能会“罢工”。而且,由于每个登顶队员的负重不能超过5公斤,这对测量设备的零部件数量有限制,没有备用部件,如果一个仪器接头掉到雪里或者安装失误,整个测量就会失败。
记者:条件如此苛刻?
岳建利:对。实际上登顶测量的机会只有一次。因为登顶队员都是之前挑选和花费相当时间训练好的,而且他们携带的设备都是一一对应,甚至他们登顶时穿的鞋都经过特制,别人无法更替。如果登顶测量失败,他们的体力也不允许他们有第二次登顶的可能。
记者:登顶顺利吗?
岳建利:登顶并不顺利,主要卡在了恶劣天气上。按照常规,登顶珠峰测量的前后需要连续有5个好天气,并且风力要低于6到7级。恶劣天气导致预定登顶时间一次次推迟,5月22日几乎是冲顶的最后机会了,因为进入6月份之后这一地区将进入暴风雨期,根本无法登顶。指挥部最后决定22日要搏一次,如果不成功,测量队就要下撤,本次测量就要宣布失败。虽然当时峰顶风力达到了10级以上,环境非常恶劣,但我们还是成功了。
记者:重测珠峰高度究竟意义何在?
岳建利:此前一些国家的科研人员也几次测量过珠峰,并将测量数据在国际上进行了发布,这里面就包括我国1975年测定的结果。但有一个问题是,这些不同数据哪一个是最权威、最准确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已经高度发展的测绘技术重新进行权威测量。作为中国人,我们总不能让其他国家并不严密和科学的测量方式所得到的数据大行其道吧?所以,重测珠峰,必须要由我们中国人来做。
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公布珠穆朗玛峰高程新数据,即日起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公开出版的地图、教材及社会公众活动中使用。
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为:
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参数: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
原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停止使用。
特此公告。
国家测绘局
二00五年十月九日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珠峰”,共找到834,43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