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 题:航天人语——神六发射第四天
新华网记者黄明、田兆运、孙彦新
关键词:关怀、航天精神、航天员
“衷心感谢总书记的关怀,衷心感谢祖国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背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5日下午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进行了实时通话。
“女航天员将来主要是作为载荷专家和随船工程师执行载人航天任务。”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
背景:2005年7月,中国第八批35名女飞行学员进入空军航空大学,她们当中,不仅将产生中国第一批女战斗机飞行员,还有可能产生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
“认个门,免得以后来不认得路。”
——中国航天员费俊龙
背景:费俊龙的姐姐费美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费俊龙当航天员以后由于太忙,每次回来时间都很仓促,只是到她家开的蟹庄里认了个门,没有吃饭。“弟弟最爱吃大闸蟹,不知道弟弟今年能否有时间回来尝一尝我亲手蒸的大闸蟹?”
“航天员是与世隔绝的一群人。”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
背景:我国14名航天员自从进入航天员大队以来,就开始了严格的训练,每周回家一次,过着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生活。
“那场病来得可真不是时候。”
——着陆场系统首任总设计师夏南银
背景:1999年7月,离神舟一号飞船第一次飞行试验任务还有4个月,夏南银由于过度劳累引发突发性心脏病而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由于身体无法再适应繁重工作,他从此与神舟号飞船无缘。
“载人航天主着陆场最初曾选在河南。”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工程师刘志逵
背景:载人飞船主着陆场曾选定在河南开封至驻马店以东长约200公里、宽约100公里的区域内,后来由于工程总体报告采用圆伞回收方案,主着陆场最终被选定为内蒙古中部地区。
“人类要长期在太空居住生活,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航天员中心首席医监医保医生李勇枝
背景:人类进入太空,生理系统的变化有三个适应阶段:初期反应期、适应形成期、适应巩固期。通过三个阶段的适应后,人类还必须进行一定的措施如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机能,提高生理系统的适应性。
“噪音是航天员的隐形杀手。”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环境医学研究室主任虞学军
背景:神舟六号飞船在轨飞行时,舱内的噪音维持在70分贝左右,相当于繁忙的高速公路上的噪音。这样的噪音环境对费俊龙和聂海胜来说,要生活多天,就可能影响健康。使噪音对航天员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是科研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
“我国选拔航天员时一般要求身高在1.60米到1.72米之间,体重在55公斤至70公斤之间。”
——中国航天员中心首席医监医保医生李勇枝
背景:这是中国青壮年人的普通体型。选择这个标准,一方面是为了拓宽选拔面,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飞船的空间极为有限,身材小一点,就能为飞船腾出更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