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慕华报道 上世纪20年代,巴金曾在南京求学近两年,虽此后巴老一直没有踏足过南京,但一直和母校南师附中保持着书信交往。巴老去世消息传来,南师附中一片哀痛,老师们忆起巴金,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把巴老的高尚人格深刻再现。
亲历五卅运动
1923年到1925年,巴金考上了当时的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即现在的南师附中,后来曾改名为中央大学实验中学),刚到南京的巴金当时19岁,可以说,还是一个比较懵懂的少年。就是在这两年内,他亲身经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和学生们一起喊着口号,到了下关的和记洋行(当时属于英资),抗议英帝国的暴行。这段生活后来写进了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通过亲身参加五卅运动,巴老的人生观也有了显著变化。运动中,他还认识了胡风,张光人,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书不要藏起来”
1979年,南师大附中正值建校79周年,学校和身在上海的巴老取得联系。巴老将珍藏的许多图书拿出来回馈给母校。因为他的书房很大,爬上爬下,不小心把腿摔断了。后来学校偶然知道巴老摔断腿,派专人去慰问,巴老很轻描淡写地说,是自己不当心才摔下来的,和学校没有关系。
从1979年后,巴老数次将作品拿出来,捐赠给母校,包括巴金全集、鲁迅的书等等,共计三四百本之多。而对于这些书,巴老也有和一般人不一样的特别关照,那就是不要将书放在图书馆,藏起来,而是要拿给学生看,真正发挥作用。这不乏一些版本很好的藏书,但巴老一点都不吝啬,他说,书要用在实处,藏起来,对书,对孩子们一点好处都没有。1992年南师大附中校庆,母校特地为巴金在校园里竖立一个铜像。巴老应学校要求题词“掏出心来”。“掏出心来”一直伴随着巴老的铜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