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年的“吹风”和一个多月的密集准备,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8日将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不仅是拉氏2001年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国,也意味着美国已向中国发出重塑军事交流的明确信号。作为美国政府“鹰派”势力的代表人物,拉姆斯菲尔德此次访华意义倍受关注。从4年不访华的拉氏“传奇” 到“欧亚大陆行”选择北京第一站,从拉姆斯菲尔德上任初期及近期对华言论发展呈现出的一段曲线到他将成为第一个步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指挥中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部的美国军方人士,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缕出一些脉络?
4年不访华的拉氏“传奇”
“在华盛顿,拉姆斯菲尔德对访华的排斥态度近乎传奇。”一名国防专家如是说。和频繁现身中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拉氏面对中国的邀请总是含糊其词。
这位争议缠身的国防部长自2001年上任以来,竟从未踏足中国一步。与此相比,克林顿政府的国防部长科恩则在三年内两度访华。
“千呼万唤始出来”,拉氏访华的象征意义不容置疑。在白宫看来,拉氏此次访华的顺利成行,无疑是美中军事领域的一个全新开始。用五角大楼官员的话来说,这体现了美中关系的“周而复始”。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中国专家麦艾文博士认为,拉氏不愿访华是因为他将中国视为美国地区安全的主要威胁。从五角大楼2005《中国军力报告》来看,五角大楼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夸张臆测也显示出美方的戒心深重。
不过现在,至少拉氏已经克服了自己的“撞机”后遗症。2001年4月美国侦察机同中国战斗机相撞,狂怒的拉氏曾下令中断美中所有军事交流。但这堵冰山已经逐渐融化。
拉姆斯菲尔德上任初期及近期对华言论的发展
2005年8月 拉姆斯菲尔德在演讲时指出,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同时以两位数字增长。他说,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未必会发展到军事冲突或必须以军事方式解决。世界其他国家如果能有智慧地与中国交往,让中国持续对世界开放,也就能以和平的方式,而不必兵戎相见。
2005年6月 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举行的一个防务论坛会议上再次向亚洲国家贩卖“中国威胁论”:“中国军费开支不透明,已经仅次于美、俄,高居世界第三”,“中国这种扩军会造成地区军事不平衡,特别是对台湾而言。”
2995年2月 拉姆斯菲尔德在国会参议院公开作证时表示,中国海军力量的扩展令人担忧,说五角大楼正在密切予以监察。
2005年2月 拉姆斯菲尔德称中国是一个“我们希望和祈祷它按部就班进入文明世界”的国家。五角大楼的一名发言人解释说,国防部长的意思并非中国不是一个文明国家,只是它一直闭关自守,现在逐渐登上全球舞台。
2001年7月 拉姆斯菲尔德在接受《华盛顿时报》专访时称,美国应凭借军事实力与中国打交道,说“美国需要在亚洲保留强大驻军,以便威慑中国,防止它将来构成威胁。”
2001年7月 拉姆斯菲尔德在出席美澳部长级安全会谈后对记者说,他不记得他曾经用“战略竞争者”来称呼过中国,并承认有必要引导中美关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001年5月 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全国广播公司“会见报界”节目中称:“对华关系不会一切照常。自从担任国防部长以来,我撤销了一系列接触,现在正在对有关接触进行审议。”并宣称他和国务卿鲍威尔都同意限制与中国官员的社交接触。
1998年 拉姆斯菲尔德曾向当时的克林顿政府递交《拉姆斯菲尔德报告》,将中国归入“美国在安全环境中面临的新威胁”。
拉姆斯菲尔德的“从政格言”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人严谨,在从政和日常生活中自有一套行事准则,被人们誉为“拉姆斯菲尔德信条”。我们不妨撷取一些以资参考。
***管理“五角大楼”
--"国防部长不是一名超级陆军或海军上将。他的任务是替国家的武装部队总司令对国防部进行文人控制。” --"保留插手每一件事的权力并全力行使这种权力。让你的副手或下级意识到,虽然有很多职责都委任下去了,但是如果国防部长插手了一件重要事情,任何人都不要感到奇怪。”
**为白宫服务
--"不要接受一个职位或在一个位子上留着不走,除非你和总统达成默契说,即使他‘咆哮如雷’时,你也可以随意向他进言,而且你自己也有胆量这么做。”
--"保留总统自己的选择意见。他或许会需要这些选择方案。”
--"如果你不同意总统的意见或者怀疑他没把问题的主要因素考虑周全,那么就不要机械地执行总统的命令。”
***在政府履职
--"如果有疑问点,就不要去做它。”
--"如果还有疑问点,就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论政治、国会和媒体
--"不要把整个世界分为‘他们’和‘我们’。不要对新闻媒体、国会、对手或敌人产生糊涂或怨恨情绪。要把他们作为实际存在来看待。他们有他们的工作,而你有你自己的工作。”
--"不要在必要时躲避锋芒毕露的难点。有时候,它们会有助于熏陶你的领导能力。”
***论人生
--"如果你自己要定下什么信条,那么千万不要超过10条。”(新华网)
拉姆斯菲尔德——从摔跤手到反恐代言人
在布什(图片-新闻-网页)政府中,有这样一位人物:大学时代,他曾是名凶狠的摔跤手;冷战时期,他又是位冷酷的战士;如今反恐时代他已是美国军事计划的制定者——他就是现年70岁的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手段高超的摔跤手
拉姆斯菲尔德1932年7月9日生于芝加哥,1954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在校期间,由于拉姆斯菲尔德掌握了一套被同学们称为“消防队员招式”的摔跤手段而令人刮目相看,被推举为大学四年级的摔跤队队长。同学们还给拉姆斯菲尔德取了一个“三下五下打倒对方的专家”的绰号。一位名叫谢利·伊艾维的同班同学生动地回忆说:“我曾与拉姆斯菲尔德交过手。拉姆斯菲尔德一上来就像老鹰抓小鸡似地将我的手臂和大腿抓住,再快速地将它们反剪到背后,最后使劲地把我往地垫子上一推。结果,我的头部重重地撞到了垫子上,摔成了脑震荡。”
一位当年的摔跤同行、后来成为海军飞行员的布拉德·格拉斯回忆说,拉姆斯菲尔德每次出场时都极有信心,对于那些人高马大的对手总是施予那套难度较大的“消防员招式”。大学毕业后,拉姆斯菲尔德进入海军,成为航空兵飞行员。从军期间,取得过全海军摔跤冠军。
许多了解拉姆斯菲尔德的人,包括他的妻子都说,拉姆斯菲尔德本质上就是名摔跤手:极富对抗性,特别钟情一对一的搏斗,极端自信自己赢得比赛的能力。即使现在,拉姆斯菲尔德的这种气质和性格仍十分突显。
精力充沛的工作狂
拉姆斯菲尔德的精力充沛得惊人,几乎每天清晨4时45分就翻身起床,6时半就抵达五角大楼。他喜欢那一身行头的打扮:脚蹬一双徒步旅行靴,上身套一件开襟羊毛衫。他喜欢站在办公桌的后面办公。在家里,他往往要在一间房间工作到晚上,房间里摆放着一台大型电视机和一张上面堆放着文件的大桌。他的妻子总是劝他在晚上9时半上床休息。
他往往旋风式地走访其他国家,乘机越过几个时区和大陆,当年龄只有他一半的记者都在机舱后座呼呼大睡时,他仍在工作。有位记者惊叹说,尽管他旅途没有休息,但即便他刚出国回来出现在五角大楼的情报简报会上时,也总是显得精神饱满。
“尽管现在他不再玩摔跤或者蹦床运动,但他仍玩着滑雪和打些简单的壁球,比年纪轻的人还要贪玩。”曾四次协助拉姆斯菲尔德竞选国会议员的挚友尼德·贾诺塔说:“他打壁球就像把球拍当作武器似的。”拉姆斯菲尔德曾说:“如果我离开球场时头还在,那么,就会赢的。”
布什反恐的代言人
布什当初相中拉姆斯菲尔德的主要原因是他相信拉氏会积极推行他的导弹防御计划。尽管拉氏退出江湖已有23年,但他“心怀华府,放眼四海”,对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甚是了解,并颇有心得。近年来,美国保守主义思潮上升,提倡发展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呼声有不小市场。但中央情报局于1995年发表的报告,却称“15年内不会出现对美国新的导弹威胁”,这使美国国会保守势力大为不满。于是,国会于1997年通过《国防授权法》,成立以拉氏为首的跨党派机构——弹道导弹威胁委员会,就美国所受导弹威胁的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建议。他的评估报告完全推翻了中情局先前的结论。中情局认为,美国在2010年前不会遭到导弹威胁。而他则强调,伊朗、朝鲜和伊拉克(图片-新闻-网页)等“无赖”国家都可能用携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弹道导弹“对美国发动突然袭击”。这一结论给了“国家导弹防御”鼓吹者以强有力的炒作依据,并迫使中情局在1999年的新版评估中,改变调门,以同“拉姆斯菲尔德报告”呼应。因此美国有媒体称,拉氏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总设计师、首席推销员和奠基人”。
在“9·11”之前,拉姆斯菲尔德就被公认为美国政坛的“鹰派旗帜”,他与副总统切尼、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一起被称为“强硬三人帮”,在主导着布什政府的安全与防务政策。“9·11”事件无疑给了拉氏一次千载难逢的充分发挥其影响的机会。作为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直接策划并指挥着美国所有的对外军事行动,他是坚决的主战派。他在公开场合的讲话完全不同于政府高级官员谨慎而含蓄的惯常做法。他经常说:“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恐怖分子,一定要斩草除根,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有无辜者受伤,责任在恐怖分子一方。”
充满自信的常青树
拉姆斯菲尔德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两度执掌五角大楼的人。在他1975年出任福特政府的国防部长时,创造了美国历史上43岁担任国防部长的最年轻纪录。拉姆斯菲尔德对总统布什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布什对他不算是言听计从,也算是青睐有加。有一件事颇能说明他跟布什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一次周末,布什和他的主要助手到戴维营度假,晚上在那里舒适的电影小厅中看电影,拉姆斯菲尔德恰巧和布什坐在一起。让布什的年轻助手们颇为吃惊的是,电影放映到一半的时候,拉姆斯菲尔德径自站了起来,走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文件去了。在华盛顿只有“真正最自信的人”才会在总统面前这么做。
在近50年的政坛拚搏中,拉姆斯菲尔德形成了富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政治理念,他强调美国必须在反对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他相信只要美国带头了,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跟进。去年8月,他在回忆二战时期丘吉尔首相对希特勒发出的警告时,对一批海军陆战队员说,“作出正确的决定和实施正确的事,这比取得一致要重要得多。”他指出,“要想取得意见一致,我们往往发现就失去了严谨的思考。”在五角大楼的办公室里,他每每给来访者看一块写有罗斯福总统名言的黄铜纪念牌,“为正义的事业而大无畏地去战斗,这是这个世界所提供的最高尚的运动。”
拉姆斯菲尔德的朋友、同学、雇主以及同事在谈到他时说,拉氏是个多种性格混合的不寻常人。他是名坚定的保守者,他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但又比较实际,他保持传统的生活工作方式,但又能向前看。他能很镇定地看待世界的危险,但对处理这些危险又充满乐观态度。
美国《纽约时报》的一名资深记者这样评价拉姆斯菲尔德的风格:我们记者欣赏拉姆斯菲尔德的做法,对于记者的任何问题,他只有三种答案:“我知道问题的答案,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我知道,但我不能告诉你们”或者“我不知道”。这些答案很简单,但合情合理。而好多其他的政府官员不想回答问题时就离开主题,乱说一气。人们喜欢收看或收听拉姆斯菲尔德的记者招待会,他是一个讲话直率的人,没有人怀疑他讲话的真实性。拉氏最爱引用的是丘吉尔在二战期间讲过的一句话,“胜利不是最后的结局,失败也不是最后的宿命,重要的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