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光学设备拍摄回收画面
搜狐网:杨宏先生,我刚才请教了一个问题,赵先生不知道是出于保密的原因还是这个环节他不太知道,您刚才提到飞船在进入大气层之后进行燃烧1千多度高温,现在我们正好可以拍摄到这个画面,我看了画面之后我一直不解,我干了这么多年电视,不知道摄像机放在哪儿?怎么拍出那么稳定的画面,一个小火苗,一团火的燃烧,接下来又看到伞那么悠然的在那儿飘着,画面那么清晰稳定,是怎么拍下来的,而且是晚上夜空当中,如果保密您千万别说,如果不保密一定跟我们网友朋友讲讲。
杨宏:只能说是特殊的光学测量设备,这个光学测量设备应该说两个阶段,一个是火球划过夜空,还有一个降落伞。这个划过天空的时候如果在西北天气晴朗肉眼就可以看到。
搜狐网:可是半夜怎么看到?
杨宏:它是发光的。比如在西北地区我们就可以看到划过夜空的一个火球飘过去,非常清楚,用肉眼就可以,根本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设备。
下一个是特殊的光学测量设备,而且夜间可以测到。
搜狐网:有意思,我相信这次神舟六号发射大大推动了航天科普,很多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了、对航天感兴趣了,航天科普因此而大普及,我相信会有小科学谜们会来琢磨这些问题。
在返回地面的时候会有几分钟的黑碍,说明此刻速度非常快,表面在剧烈燃烧,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冲出轨道、冲出大气层的时候,那个速度那么快它为什么没有黑障?为什么不燃烧?
杨宏:冲出大气层的时候这个时候是逐渐加速的,逐渐加速主要是在飞船的外围有一个罩,是保护飞船的,而且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是逐渐逐渐加速,越加速空气就越来越稀薄。
等到冲出大气层以后,这个罩已经没有用处了,就分掉了。
搜狐网:而我们回来大气层是越来越稠密的,有道理。
搜狐网:一刀下去。
杨宏:对。如果有风伞会侧翻,人都追不上。航天员处理的也很果断。
搜狐网:关于这一点我追问一个问题,我们发射之前几级大风,而且下雪,可是临到发射的瞬间,突然间天气变好了,风很小,雪也停了。回来的时候内蒙古的天气居然是风速那么小,伞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居然能稳稳的直立状态放在那儿,是我们天空做美,偶然巧合,还是我们这次航天气象工作者关于我们气象的变化掌握拿捏的分寸感这么强这么准,这两个因素都有,还是哪一个因素?
杨宏:确实很神奇,但是也有我们气象工作者非常准确的预报。估计我们赵指挥也介绍过了,我们发射前的风速最高的时候达到17米,我们塔下的工作人员给我报告,不仅风大,而且连整个塔架都在摇。
杨宏:后来我们基地的指挥就通报了一个情况,说20分钟以后将有零星小雨,果然预报的很准确,20分钟以后不是小雨是雨加雪,所以气象预报是非常准的。
风速在15米左右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还比较担心,但是过了10分钟以后马上就15米风速一下子就降到5米的风速。
搜狐网:神了。
杨宏:所以说我觉得他们气象部门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搜狐网:我们民用的气象预报,说降雪概率70%、80%,结果没下。我们的航天预报是不是较之我们平常的天气预报是精度上要求不同的?
杨宏:对,要求的精度非常大。
网友:在看神舟六号直播的时候我们发现航天员用了一个黑色的小棍子,我想问一下他的小棍子有什么用途?
赵吉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这是航天员的受动操纵杆,为什么这么做?他的手套比较厚操纵起来不是那么灵活,再一个人在前面束缚了,根本够不着操纵的键盘,直接用杆,那个杆是伸缩的,根据人的距离调整长度操纵指令。
搜狐网:我们家有一个邻居,老大爷80多了,拄着拐杖自己遛弯,用拐杖按电梯,道理是一样的。
网友:再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现在有一些太空植物是在太空环境下变异出来的,我想航天员升空以后航天员会不会变异?
杨宏:确切来讲,太空育种并不是太空变异,而是受到了物理环境的影响,并不是说发生了变异,这种情况下经过太空过程的种子一般来讲回到地面以后再重新育种、重新生长的话就会有变化。
搜狐网:越来越专业了,已经到生殖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