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115小时航天员全程录音
搜狐网:在这里要特别向您介绍,杨宏神舟六号发射副总师,副总师就是在总师领导下的负责整个神舟六号发射全面的工作。三个多月来杨宏先生就一直没回家,三个多月来杨宏先生是第一次接受媒体的采访,就来到了我们的搜狐,跟我们搜狐的网友交流,现在请网友用各种方式跟我们联络,发短信或者直接给我们打电话。
我现在有这样的问题想要和杨宏先生请教,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21小时,据说时常看到美丽的景色有感想,时常遇到一个瞬间的思维的片断想记录下来,但是不便,所以很多东西转瞬即逝,这次我们两位航天员在天上用什么办法包括把他们的瞬间的感受记录在案,我们做了什么样的技术保障?
杨宏:应该说还有很多技术方面的手段,包括时时的图像,包括数码相机,还有一些录音装置。
搜狐网:这录音装置是115个多一点小时所有的时间都在录音吗?都可以录音吗?
杨宏:都可以。
搜狐网:我不知道在天上噪音有多大,这个效果怎么样?
杨宏:这个要等到数据出来才知道。
搜狐网:在刚开始神舟六号发射的时候在另外两位专家交流的时候,我和王灿问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问了之后我们发现在地上根本不是事的事,在天上就成了天大的事,例如吃喝拉撒睡,甚至包括正常的生理反映放屁,在天上都成了高难度的问题,跟大家介绍一下我问的有关生理现象放屁的问题,咱们先从拉屎、撒尿、放屁方面来讲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解决得怎么样?这个解决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有重大突破或者质的进步?
杨宏:神舟六号相对神舟五号而言,应该说这次飞行实验是全面的考核神舟飞船的各项功能,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载人的航天飞行,为什么这么说呢?要脱去航天服进入轨道舱,进入轨道舱就意味着在轨道舱生活,生活就需要具备,您说的吃喝拉撒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
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吃饭,吃饭所带的食品都是特制的航天食品。
搜狐网:杨利伟说羡慕他们吃热的。
杨宏:进入轨道舱,放了一套轨道加热装置,就可以加热,吃热的。喝水也是特殊的方式喝水,水不能溢出来的。像大小便,有大小便的搜集装置,保证不能有任何的其他东西泄露出来,泄露出来就意味着漂浮在空气当中,这个要必须非常好的搜集,这个问题我们很好的解决了。
杨宏:我一个一个给你讲。另外舱内的空气成分,空气来讲我们要保证合适的比例,包括氧气、氮气,以及二氧化碳,还有其他废气。特别对于氧气人要不断的消耗,废气就不断的要过滤掉,二氧化碳,其他的废气,我们专门有气体净化装置,在这种气体产生之后进行净化,处理掉,这个措施也采取的非常好。
搜狐网:在神舟五号上是不完整的。
杨宏:在神舟五号上不是不完整,而是没有得到完全的检验,因为航天员穿着航天服,像皮口袋一样。这样热量不能散发出来,人产生的湿气也没有散发出来,所以对舱内的空气没有全面的检验,而神舟六号进行了全面的检验。
搜狐网:男人需要刮胡子,航天员在天上刮胡子,用个电动剔须刀不就完了吗?为什么用这种方式?
杨宏:电动剔须刀应该说还是有飞沫的。用剔须膏没有任何飞沫。
搜狐网:有的报纸说,很多东西说都跟着上天了,说什么什么也没有那么回事,说每次你们都要出来打架,这是有专门的部门来干这个工作吗?
杨宏:这个不能由我们说,我们没有那个精力,因为我们的精力是把飞船研制好,我们的经验就花在这上面。
搜狐网:开门、关门这个事,我第一天就听两位专家反复强调重要性,我还是不太懂,开门、关门如果这个东西在地面上已经完成的非常好的话,到了上边实际在太空环境当中去实验,这个东西会变得非常敏感和关键吗?说一根头发丝就会导致问题。
搜狐网:为什么是这样?
赵吉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这个门实际上我们在地面上做了反复的试验,我们为航天员专门研制了舱门的专项训练器,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在地面是重力的情况,在太空是微重力的情况下,这是没法在地面进行试验的。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凡是在天上用的东西必须在地面进行试验,由于舱门又是一个关键的东西,所以上天上能不能关好这个舱门,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个就有一些这方面的担心,因为毕竟在地面上没法模拟微重力的情况,包括航天员在天上关舱和在地面关舱,他说站的位置、方式、方法都不太一样。
简单说,在地面的训练但是不能代替在天上做的工作。
搜狐网:所以老百姓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上天才是真的溜,是进入真实的环境了,在地面只能说是尽可能的近似和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