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而再过20天,即是厦门郑席珍女士的父亲60周年祭日。
1945年11月7日,台湾义勇总队队长李友邦组织100多名队员,乘“华光轮”从厦门太古码头出发前往台湾,协助光复后的接管工作,不幸的是,轮船在启航的当晚就遭狂风大浪袭击而沉没,共有15名战士身亡。死难者中就包括郑席珍女士的父亲郑永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0月25日,台湾正式光复。从日本投降到台湾光复的这两个多月,有历史学者称为台湾政权的“真空期”,台湾社会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壮态。在台湾的日本殖民者并不甘心失败,当时驻台18万日军尚未缴械,随时可能发生变故,驻台日军少壮派更是主张台湾独立,组织暗杀团,准备进行种种破坏,策划台独阴谋。
面对台湾社会的无序和混乱局面,台湾义勇总队副队长张士德组织了一个治安服务队,协助政府维持社会秩序,但仍深感力量不足,因此数度电催李友邦派后续部队尽快赴台,以保护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接到张士德消息后,李友邦立即从台湾义勇总队挑选100多人,组成一支精悍干练的先遣队,欲派往台湾支援。
无奈战后海上交通工具缺乏,先遣队启程日期拖延了近两个月。直到11月7日下午4时,这支先遣队才搭乘一艘临时征调的名为“华光轮”的货轮从厦门港太古码头启程赴台。这艘“华光轮”货船是抗战初期一位爱国华侨建造的,因竣工之时正是1938年5月13日厦门沦陷日,故船主将其命名为“华光轮”,寓光复中华之意。后来,船主在日本人的迫害下逃往菲律宾,“华光轮”在港内任风吹浪打,停泊7年之久,从未经过维护、检修和试航。这也给“华光轮”的处女航埋下了隐患。在启航的当晚,轮船就遭狂风大浪袭击而沉没,共有15名战士为国捐躯。
12月7日,劫后余生的先遣队成员,分乘“胜利”、“胜兴”两艘汽船,仍由厦门港出发,于12月8日抵达高雄。(本报特派厦门记者刘志华)(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