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辛 本报实习生 张品
海峡两岸 两种情状
60年前的10月25日,台湾在历经日本整整50年的殖民统治后回归祖国。
已是美籍台湾人的卓女士,曾向记者讲起她的母亲———一位土生土长的台湾妇女60年前亲身经历的那一幕:
1945年11月17日,台湾基隆万人空巷,前往港口欢迎第一批开赴台湾受降的国民党军队。
卓女士的母亲当时还是一个小女孩,也是第一次看见中国军队,很快,她和当地民众就发现了这支中国军队和他们早已司空见惯的日本“皇军”的区别:他们没有配备军用雨衣,而是每个人身后背了一只大斗笠,台湾的农民有时也用这种斗笠遮雨遮阳;他们也没有像日军那样,配备军用皮鞋或皮靴,而是穿着草鞋走在基隆的大街上。那天,民众们唱着“六百万民同快乐,壶浆箪食表欢迎”的歌曲,欣喜若狂地欢迎这支中国人自己的军队。
历史记载:1945年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司令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在台北市公会堂,接受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兼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投降。从这一天起,被日本侵夺50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正式宣告收复,重归中国版图。10月25日因此被命名为“台湾光复日”。
今年的10月25日,中国大陆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除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各界纪念大会、举办大型文艺晚会之外,还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台湾光复的纪念展览,并邀请北京驻外使节参与。同时,媒体也广泛报道有关的纪念活动。海外华文媒体对大陆的纪念活动给予高度重视。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讲话中指出,“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成果,是全民族的胜利和骄傲。无数先辈为了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建立的历史功勋,永远铭记在全体中华儿女心中。”贾庆林在回顾历史时说:“1840年以后的中国近现代史,记载着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的苦难,中国领土台湾被日本霸占是其中最为惨痛的一页。同时,这段历史更记载着中华民族团结抗争、救亡图存的奋斗业绩,台湾同胞英勇的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此刻海峡另一边却景象迥异。除国民党、亲民党以及新党外,台湾官方几乎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活动,冷冷清清。陈水扁甚至在“光复”纪念日当天公开表示:“光复决不意味着回归中国。”有专家指出,这是阿扁在玩他的职业手法,曲解“光复”的含义,推行他的“去中国化”和“台独”理念。
不一样的“光复”
新加坡《联合早报》驻台北记者发回的报道是这样描述台湾的10月25日的:“今年光复节,官方一如往年未举办任何大规模纪念活动。”
“一边是国民党比往年更殷勤推动纪念活动、努力‘唤醒’历史回忆,另一边是民进党‘政府’淡化处理、避免突显‘光复’附带的‘中国意识’。蓝绿之外,学界凭自发性的系列论坛尝试突破政治藩篱还原历史事实,台湾民间对‘光复节’的存在意义,则已没有太深刻的感触和认知。”
对于老一辈台湾本省人来说,“光复”带来的心理感受是多方面的。
卓女士这样回忆她母亲“光复”后的感受:被日本人压迫了50年,本以为“光复”了,台湾人就可以出头了,可是马上就来了“二·二八”,心里凉透了!以后就是三十多年的“戒严”……
记者2001年在台湾采访时,曾经沿当年国民党军队进入台湾的路线走过,从基隆、淡水上岸,翻越阳明山进入台北市,距离不过十几公里。“光复”一年多后,镇压“二·二八”起义的国民党增援部队就是走的这条路。同时还有一路从南部高雄港登陆,南北夹击,镇压了这次起义。
为了缓和台湾本地人的这种历史情绪,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甚至在这几天国民党举办的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活动时特别解释:有些参加抗日运动的人,在“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期间遭受不公平或不当待遇。国民党做出这样的解释和道歉,显然是希望一方面还原历史真相,一方面达成双方和解,更能彰显国民党与台湾非常密切的关系。
台湾民间对“光复节”的意识比较淡薄,除了历史的原因,李登辉执政时对“光复节”的刻意降温也起了很坏的作用:
从台湾回归中国开始,“光复节”一直是台湾每年必庆的节日,且是法定假日。但1990年代李登辉主政以后,对光复节的纪念开始降温。李登辉还故意使用“终战”这个日本概念代替“光复”这个中国概念,同时,将“二·二八”定为法定假日。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光复节对台湾究竟是‘光复’抑或‘终战’,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光复’正面肯定了结束日据、回归‘中华民国’的意义,而‘终战’则是抽离、自外的历史观点,对日据时期及回归中国两段历史等同视之,不予以对错评断。”
到了陈水扁时代,民进党政府将“光复节”定位为“二战终战纪念日”,淡化“光复”意味。“光复”节假日则随着政府在2001年推行“双休日”新制,连同“三八妇女节”、“国父诞辰纪念日”等,一并废除。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对此分析说:“光复节”在台湾引起的分歧,除了政治立场的差异,更值得关注的是选择性的集体记忆所造成的历史扭曲。
“从李登辉时代开始,‘中国’的概念被妖魔化,变成台湾的牢笼。将台湾同中国切割开来,让台湾社会逐渐相信非得同中国(大陆)区隔才能强调自己的主体性。为了将同源的历史也进行切割,民进党政府选择纪念‘二·二八’淡忘‘光复节’,给了民间选择性记忆、造成选择性失忆。所以对台湾人民来说,‘二·二八’的族群省籍斗争是‘台湾历史’,二战抗日片段则是‘中国历史’,而中国(大陆)历史与台湾历史是必须切割处理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台湾民间,即使国民党和泛蓝群众,近十年对光复节的热情已大不如前。”
台海两岸的“生命之旅”
不过面对历史事实,岛内的现实确实是一个悲剧。
让我们把历史再推回到1945年的9月,台湾同胞抗击日军的最后一幕:1945年9月初,因为战败,日本第十方面军举行了台湾籍官兵解散仪式,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东门町兵营设宴,以示惜别,日本和台湾籍军官分席列坐。
酒过三巡,一位台籍准尉借助酒兴站起发问:“今日宴会,既是送行惜别,应当尽礼尽欢,一视同仁。为何席上日本人饮上等洋酒,台湾人饮劣酒,待遇要不同呢?日本人死到临头,还要贱视台人,台人就先退席。”此言引得一个日本大佐大怒。从两人的冲突开始,台湾军官和日本军官拔枪对射。结果日本军官死伤30余人,台籍军官也死伤20余人。
此时的台湾,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日落西山前的最后光芒笼罩下,而台湾人这样的浴血抗争,至此已经持续了50年。
面对这样的历史事实,以国民党、新党为代表的岛内泛蓝力量连日来积极举办各种纪念台湾“光复”的活动。
新党日前在“总统府”前凯达格兰大道举行“光复纪念晚会”,聚集泛蓝主要人物和几千名群众,并以激光把“光复”二字打在“总统府”墙上,借此期许泛蓝赢回政权。
国民党则在中央党部推出“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展”,展出台湾抗日先贤的档案、照片等历史资料。党主席马英九还赴南投县雾社原住民抗日起义烈士纪念碑参加仪式,向雾社抗日事件中牺牲的原住民致意。
马英九还在台湾《中国时报》撰文指出:被日本殖民者侵占后,台湾表面上被迫与大陆分离,但实际上两者的“生命之旅”从未切割,两岸志士仁人始终相互支持,并肩作战。
同样,正如《人民日报》10月25日题为《让历史昭示未来》的社论所指出的,“台湾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为国际法所确认,也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台湾回归中国的历史事实,在中日两国政府共同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三个双边关系的重要文件中得到了体现。台湾回归中国的事实不容否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置疑,更不容挑战。因此,台湾与大陆的人缘、血缘、地缘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关系,不是任何人可以抹杀、割断的。任何“文化台独”或法理“台独”都是难以得逞的,这就是中国大陆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的真正意义所在。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