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议》响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并用20个字赋予“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崭新的内涵。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议》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的高度,提出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支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清晰地表明,“十一五”时期,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农村面貌将迎来新的重大变化。<<<
《建议》指方向 领导屡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吴邦国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要靠科技和人才。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加农业科教投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应用生物、遗传、信息等高新技术,积极研究和推广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殖、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深加工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推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
温家宝: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各地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扎实稳步地推进。<<<
曾庆红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的一个突出的重点和亮点。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的目标要求,既源于实际又指导实际,既来自群众又造福群众,它同我们党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是内在统一的。<<<
回良玉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激发农村活力。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要不断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努力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刘淇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靠公共财政的支持和保证,各级政府要对公共设施建设投入给予足够的保证。随着经济发展、财力增强,市、区、乡镇各级政府的投入还要进一步加大。第二,要靠合理规划,规划先行。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高度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市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第三,要靠坚持农民自愿,成为旧村改造的主体。官地村按照“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自身投资为主,村集体出资为辅”的原则,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以民俗旅游产业为依托进行旧村改造的新路。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两个积极性。第四,要靠形成农村产业基础。旧村改造要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生产为旧村改造创造条件,富裕广大农民。第五,要靠好的领导班子。乡镇基层组织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
专家新解读 落实是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概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上就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等方面可以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来实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农村要想改变面貌,除了政府加大投入以外,也需要农村提高自身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样就必须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农业的附加值、科技含量。他同时提醒,“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不能一哄而起。所以中央特别强调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浙江大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系教授陆文聪认为,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点非常重要。通过实行民主的社区管理,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如何落实中央精神并转化为具体政策,是今后的重点所在。概括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国家应重点加大五方面的扶持力度: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庆武:从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到增加农民收入,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反映了党和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和认识上的深化。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性、综合性的政策,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方案和实际措施。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三农”本身,而是要调整与之相关的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所以要跳出“三农”看“三农”。要解决农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促进城镇化进程;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同时,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农村大发展 面貌大改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反哺之义也不止于增加农民收入。五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这个努力方向来源于如下现实: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有近7000万户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6%的村子还没有电话……<<<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和中国财政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有条件逐步建立统一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从4个方面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让人人都能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继续实行并完善“三减免三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建立稳固的农业基础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长效机制。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每一个农村适龄儿童都能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逐步建立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实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基本生活有保障的目标。
——继续增加扶贫投入,进一步调整国家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突出重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该家谱的发现,对于澄清金岳霖的籍贯和生日都有重要意义。<<<
农村消费偏“冷”一直是困扰消费市场的大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是解决农民增收进而拉动消费的重要途径。有专家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到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因此,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最终消费率1.6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支持和引导农村交通持续快速发展。到2010年,东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中部地区80%以上的行政村,西部地区90%以上的乡镇,要通沥青(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