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昆山境内国道上“死亡地带”
□本报记者 冯丹霞 文/摄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随之而来的路况也成为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苏州也不例外。为改善苏州的道路状况,苏州市相关部门花费大手笔着力改善道路交通,312国道的改建也被纳入了这一范围。2005年9月份,312国道苏州段改建完工正式通车,改建后的国道道路宽畅,路面平整,并且分流了一部分车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州交通的压力。但是,改建后的312国道苏州段也使交警部门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工作量明显增多,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交通事故的上升。近日,记者前往312国道苏州昆山段进行实地采访,经调查后发现,在交通事故上升的背后,则是道路设计的不合理。
交通事故上升
一个月发生500起
312国道总长4967公里,从上海一直通往新疆伊宁,途经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60多个城市,是目前国内最长的一条国道,苏州段约占全长的1/60,为81.95公里,其中苏州昆山段为32公里。因城市道路发展的需要,312国道苏州段从去年开始进行改建,直至今年9月份全线贯通。
昆山段的32公里分别由昆山陆家交警中队、昆山正仪交警中队担任执勤任务,主要负责此路段的交通事故以及对此路段所有车辆的监控。但最近,这些交警们明显感到自己肩上的压力大了,休息时间减少,原因不外乎交通事故明显上升。据陆家中队一位交警介绍,312国道改建工程完工后,道路比以前宽畅多了,以前是2车道,现在为6车道,路况有很大改善,而且绿化也有很大改进,路的中间也用绿化作为隔离带,两旁也是绿化带,无论从视线上还是美观上都提高了一个档次。他称,本以为路况好了后工作压力会减轻,交通事故能减少,但这几个月下来却发现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陆家镇有8公里是属于改建后的国道,但就是这8公里在一个月时间内出了500多起大小交通事故,平均一天15起,其中死亡人数月平均13人。与之相邻的花桥镇也是陆家中队的管辖区,花桥镇水产村就在312国道的旁边,有一条人民路连接着312国道,这条路是这个村的主干道,村民要到对面只能穿过312国道。据介绍,就是这条画着斑马线的道路,在312国道改建开通后,已经死了5个人,10月28日下午5点左右,一名老太骑三轮车穿越马路时被撞死,发生这样的惨案在这个路口已经不再是新闻。据悉,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交通“黑点”。
穿马路成了
村民心中的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人士直言,此路段交通事故的上升,和道路设计有直接关系。口子开的越多就越危险,行人和车辆都可以随意在上面行走。而斑马线的设计也很不合理,斑马线是专供行人行走,两头都必须有通道,现在一端没有口子,行人难免会违反交通规则行走在快车道上;另外,他还指出,有一段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也过高,影响了司机的视线。当行人或骑车者穿马路从慢车道转向快车道时,由于过高的绿化带遮住了司机看旁边的视线,从而给交通事故埋下了隐患。
事故的上升也给交管带来了压力。一交警在接受采访时称,由于事故上升,交警也出现紧缺现象。一个中队共有队员十几名,其中四名是维持正常的路况,在卡口工作,包括监管过路车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出击,剩下的2名在中队处理日常事物,按照一天10多起的大小交通事故来算,剩下的交警一个人平均日处理事故2至3起,所以现在基本没有休息时间,更别提双休日,而且晚上还要值班。
2005年10月28日晚上5点左右,花桥镇水产村村民60多岁的王阿婆骑着一辆三轮车,从人民路过来准备穿过312国道。当她安全地通过其中一侧后,正欲穿越另一侧时,被一辆从上海方向急驰而来的货车当场撞倒,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回放二:
2005年10月份一天,同一地点,晚上8点左右,一30多岁靠拣垃圾为生的妇女穿马路时,被一从上海方向行驶过来的集装箱车撞倒,当场死亡。
事故回放三:
2005年11月2日,晚上6点50分,花桥立交桥往苏州方向50米处,一辆摩托车在左拐的时候和另一辆摩托车相撞,结果一人当场死亡,另一人肋骨骨折身上多处受伤,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
这些路段为何事故频发?近日,记者上路对312国道昆山段进行了实地调查。
改建后的312国道见不到以前拥堵的场面,花桥——陆家段6车道一字排开,车道中间是一条绿化隔离带,两旁的隔离带上一部分已经种了绿化,还有一部分的绿化没到位。这条路的两边基本以企业为主,像知名企业好孩子以及上华电器、昆山骏豪纺织制品公司等。记者注意到,这条路两边路的开口很密集,基本上是一家企业一个进出口,行人也不少,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在昆企业打工人员。从正仪段到花桥段,虽然路口很多,但信号灯却极少见到,只有几处大的路口才装了信号灯。另外在事故多发点的花桥镇水产村的那一路口,这条划着斑马线的人行通道,一头通向人民路,另一头通向对面。但令人奇怪的是,对面却没有路,而是被一条绿化带阻挡,行人要想到达安全地带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穿过绿化带,代价是破坏绿化;二是沿着绿化带行走在机动车道上,直到到达下一个通口,代价则是有性命之忧。所以,这条人行道被当地村民称为“死亡之道”。
记者在对312国道调查中了解到,除交通设施不完善、道路设计不合理、无信号灯控制等原因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外,司机违法行车,行人随意横穿公路、车辆随意掉头、逆行或变更车道等违章现象,也是造成“死亡路段”交通事故多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改建后的312国道苏州段对车辆的时速进行了控制,大车不超过60码,小车不超过70码,但事实上很多车辆都存在超速现象。花桥镇一村民告诉记者,路修好后比以前漂亮也干净了好多,但大家却对家门口这条路产生了恐惧。一个月同一地点死了5个人很让村民震惊,以前从来没碰到这样的事。路修好后,车速明显快了,感觉车离人有一段距离,但实际等你刚走到路中间车就过来了,如果是年轻人还好点,但年纪大的肯定来不及躲避。另外,晚上过马路更危险,因为斑马线另一头没有路口,所以还必须在快车道上走,司机也没想到快车道有人行走,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所以现在一到了晚上,大家都不敢出门。
道路设计
为安全埋下隐患
312国道苏州昆山段共包括花桥段、陆家段以及正仪段,三个不同地段路况也有所不同,其中尤以花桥和陆家段最为复杂,交通事故也最为频繁发生。据统计,此路段一天的车流量单向为16000辆左右,早上8点到下午3点为车流量高峰期,每小时平均单向通行达到1400辆,并且以集装箱车居多。有交警曾经对改建后的312国道陆家段路口进行了统计,从长江路到上海交界处共13公里,中间隔离带所开的口子达43处,两侧所开的口子多达200多处,而画了斑马线但另一端不通的情况也有6处(包括正仪3处),每隔10米、5米或更短的距离就有一个出口。造成出口多的原因则是路两旁企业的增加,基本上每一家企业不论大小,都有一个通往国道的出口。据悉,国道两旁的企业大概有数百家。
每一个交通“黑点”,都是交通安全的“黑洞”;每一处道路设计,都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每一幕交通事故悲剧,都令人揪心不已。对于312国道苏州昆山段的高事故率和高死亡率,苏州某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一位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称,建造公路也是有标准的,最新的是按照2003版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从目前的情况看,312国道昆山段的设计是不够合理,也可以说是不够人性化。按规定,道路中间的开口是2公里一个,两边的开口标准稍微有所放松,目的是为照顾居住在两旁村民的正常生活。但现在从昆山段的设计来看,中间开的口子是比较多,虽然方便了司机们在行车过程中调头,但同时也埋下了“定时炸弹”。他还称,斑马线另一头没出口的设计肯定是有缺陷的,使行人的生命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同时他也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办法,首先,合并一些路两旁的开口,尽量减少口子数量;其次,将斑马线路那头的绿化带打通和非机动车道连接上,有条件的话装上交通指示灯,尽量使道路的设计趋向人性化。
苏州市高级公路管理中心的一位负责人称,改建后的312国道苏州段今年9月28日全线通车,从原来的2车道改建成昆山正仪4车道,花桥、陆家6车道,都是按照一级公路的标准建造。目前昆山段出现高发事故率的情况已经听说,主要是因为路况好了以后车速加快,另外,旁边的村民也不太适应目前的这种模式,脑子里还没有信号灯的意识。他还表示,相关部门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是按照图纸进行的,但也必须要考虑到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地方阻力大,所以不能完全按照标准来执行,像昆山这一带企业多,这也是造成路旁开口多的原因。对于斑马线的情况,此负责人表示,这在设计图纸上是一条丁字路,只供车辆调头使用,不准备让行人走,但是因为一头连接着村庄,所以,在交警部门的要求下才画的斑马线。还有其他5条相类似的路线,也是相同原因。最后,此负责人表示,目前正通知当地的相关部门,将这一路段进行整改和完善,将埋下的不安全隐患彻底清除。
预防事故新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还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相关部门在工作中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行动上还未做到步调一致。一些地方没有针对不同时段、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致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还停留在事故发生后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的事后处理状况。
缺乏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科学方法和措施。一些地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主要靠拼警力,预防措施和方法单一,没有把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考核、路面监控、执法查处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甚至有个别地区的安全监管、监督部门对辖区内运营线路、班次时间、车辆类型等基本的交通管理情况心中无数、情况不明、底数不清。
监督部门履行职责不够、监管不力。一些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思想麻痹,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工作缺乏主动性,政务制度不落实,存在交警不上路、上路不管事,造成部分路段,特别是边远、交界地区、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的监管失控,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治,“三超”、“三违”现象屡禁不止。
一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据对事故车辆技术鉴定认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发生事故的原因95%以上都不是由于车辆机械(制动、转向系等)缺陷所致,而是由于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及企业安全管理不力造成的。
部分客运企业安全责任制、规章制度未落到实处,监督检查,特别是上路跟踪检查形式化、表面化。一些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松散,对挂户车、分公司、子公司只收费,不管理,或者是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缺乏安全生产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致使事故频发,“三超”现象时有发生。
道路基础设施薄弱,事故隐患整治不力。在三级(含三级)以下的低等级公路上,路况、路面差,线型不好,道路标志、标识、标线、警示牌和安全防护设施严重缺乏,运行的车辆、技术等级较低,潜伏着许多不安全的隐患。由于部分领导安全意识不强,以及改造费用较高、资金不到位,导致事故多发段的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治。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三级以下公路的交通事故约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70%以上。
公路运输体制改革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输快速发展的要求。随着汽车逐渐进入家庭,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人、车、路矛盾日趋突出,但政府在公路运输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滞后,不能满足和适应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的需要。
农村运力不足,非法营运、违章载客屡禁不止。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广大群众出行频率大增,交通需求量日益增大,农村运力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致使一些安全系数低、无牌、无照、无证的农用车、摩托车成了广大农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成为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尽管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采取了专项整治,但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农民乘车难,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种非法营运、违章上路载客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转自搜狐